蓝驰创投:想要获得超额回报?不要过分追求管理规模
来源丨投资人说(ID:touzirenshuo)
作者丨小投
蓝驰创投曾收获了多起并购退出及4家企业5起IPO事件:理想汽车(NASDAQ:LI;HK:02015),青云科技(688316.SH),水滴公司(NYSE:WDH),怪兽充电(NASDAQ:EM)。
同时也成为市场同期最活跃的早期投资机构之一。
不仅如此,成立至今,蓝驰创投在中国市场的早期科技投资已经拉动了近10倍的后续融资。
同时,超80%的被投企业顺利完成再融资,后续轮投资机构多为市场中知名中后期投资基金和产业资本。
自从2005年进入中国以来,蓝驰创投累计投资超过150个优秀的早期创业项目。
投资轮次集中在Pre A到A轮,覆盖企业科技、硬科技与创新交互、医疗健康、新消费等领域。
基金层面,蓝驰创投在中国管理多支美元及人民币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00亿人民币,在华投资IRR约50%。
在这些成绩背后,作为中国市场化投资机构中稀缺的早期VC坚守者——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近期揭示了蓝驰创投一直以来秉持的早期投资方法论。
与敢为人先的颠覆者同行,坚信从0到1的力量
进入中国以来,蓝驰创投始终专注在早期科技投资,而这一选择背后的原因,可能要回到创始人的“基因”:
合伙人是怎样的人,决定了一家投资机构的行为与取向。
1988年,刚刚工作的陈维广如愿进入IBM,但却未能加入彼时IBM的核心部门:大型计算机部门,反而被派往一个不起眼的小部门:PC业务部。
然而,几年后PC业务迎来大爆发,昔日的边缘部门一跃成为C位,改变了整个行业,陈维广也第一次亲历了产业变革的呼啸而来。
之后,陈维广结束IBM的工作加入新加坡电讯。
他本以为有机会发挥在通讯技术上的专长,没想到命运似乎再一次开起了玩笑,又被分配到当时非常边缘的互联网基础设施部门。
“我只能从零开始学习一门新技术新模式,一边摸索一边组建团队,并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陈维广表示。
不过,很快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席卷全世界,成为了这个世纪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动因。
他也因这段经历加入位于硅谷的早期投资机构:蓝驰创投,开始了自己的早期投资生涯。
亲身经历两次深远的产业变革,对陈维广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要有人完成从0到1的事情,把变革如子弹般打到每个人的面前,改变世界的样子。”
来到彼时创新的中心硅谷,陈维广结识了诸多优秀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其中就包括蓝驰创投在美国投资的早期项目Paypal的创始人Peter Thiel和Max Levchin。
在与他们的合作交流中,陈维广认识到,早期投资要创造可持续价值、获得超额回报,就要敢于解决足够难的问题,敢于支持颠覆式创新而不是一些“me too式”的微创新。
这就要求投资人和创业者一同回到“第一性原理”,了解真实需求背后的因素,从源头解决问题。
所以,从硅谷入行到回国组建蓝驰中国团队,这20年来陈维广带领蓝驰创投在中国只做一件事:专注早期科技投资。
“世界是被那些不被定义、冲破极限的航海家与探险者改变的,我们就是要比大多数人提早识别出同样‘敢为人先’的创业者和那些颠覆式创新的投资机会。”
这也决定了今天蓝驰的底色, 以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的青云科技(688316.SH)为例。
早在2012年,蓝驰创投就认识到,数据会变得更加重要,但大数据需要更高的算力,也就是云计算去支撑。
“我和青云科技的创始人黄允松在天使阶段接触,发现他在云计算这方面的技术积累非常深厚。”陈维广说,“在当时许多人还没有看到大数据和AI的应用到来时,我们就开始在云计算方面进行布局”。
2012年前后便开始关注和投资云计算、大数据、企业服务;
2014、2015年前后开始关注和投资人工智能、AR/VR、医疗科技等;
2016、2017年前后开始关注自动驾驶、机器人、新能源等等……
这家老牌机构保持着对“新”的渴求感,保持着对前沿机遇的敏感嗅觉与前瞻布局。
投早、投科技的黄金时代
“我们仍然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周期和新工业革命基础性创新的边界处。由于没有新的重大科技革命来快速扩张社会总体经济空间,主要经济体在已有结构内的同业竞争会更趋近于零和博弈。中国必将面临如何在交汇处的博弈中建立竞争优势的问题。”
陈维广表示,“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我们看到全球国别竞争愈演愈烈,以及为什么人们开始纷纷议论‘内卷’或是‘躺平’。”
同样,现如今的国际局势,凸显核心底层技术自主可控、国家安全保障有力的重要性。
国内方面,我们看到国家高度强调科技创新,提出发展“内循环”、人民币国际化、防范经济脱实向虚、专精特新等等战略和举措。
具体映射到当下,无论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等,归根到底都是在微电子学和信号理论基础上对通信和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本质上都不属于基础性的创新。
“现在这个阶段,旧有模式创新创造的边际效应已经处在递减状态,即便给这样的项目再多钱,所创造的回报也会很有限。”陈维广表示。
“我们其实正处在下一个技术大变革的前夜,无论是科技革命的迭代规律还是国家政策支持的动员能力来看,更多机遇只可能在早期科技。现在正是早期科技投资发挥价值的时候,参与早期科技投资也是在支持和主动参与新一轮经济增长。”
硬科技,软着陆,寻找交叉领域创新
过去一年多,大量成熟期和成长期投资机构表示要“投早、投小、投科技”,进入早期投资阶段的资金体量不断增加。
而作为一家坚守20年早期科技投资的机构,蓝驰创投的差异化又是什么?
“一直以来,蓝驰创投是一家行研驱动的投资机构,在决定投资策略时,我们的团队会不断提出问题:今天,在需求侧看到了哪些新变化?在技术侧观察到什么新趋势?结合我们对新需求和新技术的理解,未来更美好的中国和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陈维广说。
蓝驰创投以科技创新为底层驱动,但不唯技术论,要找的是那些具有高壁垒前沿科技与差异化场景落地能力的投资机会,项目要兼具前瞻创新性与商业成长性。
“只有这样,才能提前洞察需求变化的拐点,提前在科技应用即将商业化放量的前夕布局进去,更早地将技术与市场需求变化进行连接。”陈维广表示。
同时,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技术融合、赛道跨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每个赛道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赛道。
以蓝驰投资的理想汽车为例,它既是消费品,也是汽车,也是无人驾驶,还可以是中央电脑和IoT。
而蓝驰投资的高仙机器人既是机器人,也是无人驾驶,还可以是AI、是物业服务。
“我们从很多行业和行业的交叉领域、技术和行业融合的边缘地带寻找能重新定义下一个时代的‘新物种’,这也是我们会重注的‘未来大家伙’。”
陈维广说。在这样的策略下,过去一年,蓝驰在不同行业和技术的交叉领域都看到了很多令人兴奋的“新物种”。
比如,考虑到AIoT时代对产品差异化和交叉开放性的巨大需求,蓝驰投资了中国本土RISC-V处理器内核IP解决方案的领头企业芯来科技;
在先进制造、3D打印、新材料交汇的领域,布局了领先的数字化模具企业镭镆科技;
在AI结合生物科学、医疗的交叉领域,蓝驰投资了生物计算平台“百图生科”;
在新能源与循环经济领域,蓝驰投资了动力电池回收解决方案商博萃循环,可把废电池中90%以上的金属再生为电池级产品,实现20%以上的整车价值回收。
而在人工智能、视觉技术、自主移动技术结合物流、半导体、能源等行业应用领域,投资了领先的机器人公司优艾智合、蓝芯科技、木蚁机器人等;
在电动化与新出行领域,投资了专注于空中“飞车”出行的创新公司“时的科技”,通过结合先进的电动化技术和飞行器技术,为人们提供更高效的城市出行体验……
不少项目均完成了多轮后续融资,正在成为行业中愈发令人瞩目的颠覆者与引领者。
行业矩阵式打法下的组织进化
进入中国至今,蓝驰创投是90%早期项目的首轮/A轮前领投方,且80%被投项目实现再融资。
能够更早地找到这些优秀项目背后,是一家早期投资机构的专业化能力。
如今,为了更早的找到符合下一代变革趋势的“新物种”,蓝驰创投自身也在不断迭代。
“合伙人文化”、“强单兵作战能力”是市场对于经典早期投资机构的固有印象。
蓝驰创投在传承这些能力之外,也在尝试放大组织“建制化”的投资能力,形成对项目和创业者更加精准和高效的覆盖。
“从三五个人一路走到现在,蓝驰的核心团队非常稳定,也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价值观一致的团队成员。” 陈维广说。
“所以每当看到别的机构转型做早期需要下决心、很纠结时,我都觉得何其有幸,因为我们早早搭建起了一支从骨子里热爱和认可早期投资价值、愿意寻找和陪伴敢为人先的疯狂创业者、具有产业化背景和视角的特种部队,大家在一起配合好多年了。 ”
除此之外,因为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交叉融合,蓝驰对于投资团队的要求也是如此:
需要有不同行业的背景,甚至具备创业经验,同时还需要协作。
以此为基础,从技术和行业两个维度出发,采用行业矩阵式打法。
有人横向覆盖技术,有人纵向覆盖行业,交集就是技术在行业的应用机遇。
“未来的创新一定是诞生在行业和行业的交叉领域,拥有技术与技术之间的复合能力。新物种其实就是技术的融合交叉,并且复杂程度超过以往。”
陈维广认为。这就决定了不同背景和不同技能的投资人,不能再各自为战,需要成建制地进入战场。
新的业务形态也对基金中后台的部门有了新的要求。
蓝驰创投通过长期运营,率先与产业的集群节点,以及优秀创业者比较富集的节点进行合作,产生了更加丰富的连接。
这些节点或是科技大厂,或是标杆企业,或是新型研发机构,或是高校学府、优势学科等等。
这样的生态,使得前台投资团队在行业研究与投资布局中,可以像步兵呼唤后方的炮火和空军,步炮协同、立体化作战,放大投资团队的作战能力。
“除了资产端出现的变化,我认为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将会呈现出‘马太效应’的趋势,组织能力的进化同样也是为了蓝驰创投能在中国走得更加稳健与长远。”陈维广说。
早期投资机构的世界观
如今,杀入早期阶段的投资机构在团队规模、管理资金体量上都在不断扩大,但如何保证稳定高额的回报是行业的共性问题。
对于蓝驰而言,陈维广认为:“作为早期投资机构,过分追求管理规模是获得超额回报的最大杀手。”
“20年的从业生涯,我经历过数个经济和市场的周期,我警惕在早期吹高估值带来的泡沫破裂,也常思考早期投资机构在更高确定性到来的时候,向后期轮次加注的必要性。”陈维广表示。
如果给一个尚在早期的创业者过高估值,为了满足投资人的预期,他的很多行为可能就会扭曲,进而影响公司的业务发展和再融资,也会对基金整体的回报水平不利。
在陈维广眼中,投资应该是通过独特的认知以及资金配置来支持能重新定义未来世界的创业者。
包括合伙人在内,蓝驰的团队一直会问自己:
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世界?
结合蓝驰对未来技术和趋势的分析判断,有可能会诞生大量指数型机遇的领域有:
新能源。
新能源也即新运力,电动化、光伏、氢能、新的储能网络等在物流、出行、工业等各个行业的应用与前沿探索。
新效率。
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在制造业的深度应用,如智能硬件和机器人、基础软件、芯片等等;
在服务业和物流的深度应用,如服务和物流机器人、消费科技、调度算法平台等;
在生物医疗的深度应用,如AI+生命科学等。
新交互。
随着光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渲染算力的大幅提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提供的体验更靠近现实世界的体验。
这意味着一个新的交互体验被创造,人不同层次的需求会通过新的交互方式更好地被满足,而新的经济模型也会快速形成。
新科学。
未来的变革和机会不仅在技术,也会在科研,是更加底层的科学理论和前沿科技的创新应用,比如脑机科学,生命科学,核聚变等。
我们将更加关注底层科学和前沿科技富集的地方。
“早期投资是自身世界观与价值观在现实中的映射,蓝驰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些与自己拥有同样愿景的创业者,与他们一起从零到一重新定义未来的科技和生活。”陈维广表示。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