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旗袍去健身,她又做模特又当老板,小众生意也能年销千万
来源丨卖家(ID:maijiakan)
作者丨易琬玉
徐晓婕第一次穿旗袍是在学校的话剧社,当时排了一出民国戏,她没有旗袍,老师就把自家女儿的旗袍借给她。因为不同身材穿起旗袍呈现的是不同状态,身材偏瘦长的徐晓婕一度以为玲珑有致的身材才适合穿旗袍,“后来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尽管现在徐晓婕已经拥有几百件旗袍,但其实旗袍占领她的衣柜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之前基本每个月都会花两三万来置办旗袍,很多旗袍店铺都被我买成了vip”,她自己也当上了旗袍店掌柜。
衣柜里的旗袍越来越多,自己又是旗袍设计师,她便开始做测评视频、分享旗袍相关的知识,很多人通过她的内容,认识了她和她的店铺“top ulara复古情结”。
复古情结
时尚是一个轮回,复古的回潮,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致敬。现在看来复古的装束,其实也是曾经新一代女性的叛逆表达。
建筑学出生的徐晓婕,其实一开始对旗袍并不算感冒,“因为不怎么了解”,但她钟情复古风,在学校里读书时就更偏爱古建筑的设计研究,日常着装也基本都是vintage。
毕业后,她短暂地在建筑设计院工作了一段时间,却突然转行做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的表达成本很高,图纸上一笔想法的呈现可能动辄就是十几万的花费,服装设计相对来说就会轻巧很多”。
后来,她做过服装设计师也做过网店店长,2012年结婚生子休养了一段时间后,徐晓婕身体恢复得很快,这位自律的辣妈终于在2015年成了“复古情结”的徐掌柜。
因为本身就是瘦长身材,健身之后的徐晓婕身形还更为挺拔,她开始自己上阵做模特。前期店铺以复古连衣裙为主,近几年全部转为旗袍,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徐晓婕是火力全开的港风御姐,也是复古画报里的摩登女郎。不过,表面光鲜只存在于镜头里,店铺初期完全靠她一个人打理,“我做设计也做模特,还兼顾客服和打包,往往每次拍款前都还在熬大夜调整,焦虑得不行”。
但好在做的是复古,徐晓婕不用去忙着追逐流行,在这个小众市场里,只要消费者认可你的设计就会为这种风格买单。建筑设计和服装设计并不算相通,但是建筑设计积累下的审美和色彩搭配,使得徐晓婕的店铺拥有非常浓郁的个人风格,“我偏爱浓郁的色彩,最爱红配绿,还有玫红这类颜色,它们很难驾驭也很特别”。
第一批原创设计上架当天卖了2000元,徐晓婕开心得不行,因为她把自己的复古情结寄托在设计上,有人消费就意味着认可和共鸣。
在小众市场里,风格是最重要的,客户反馈和流行趋势或许有效,但最要紧的还是自己的审美判断。店铺每两三个月上新一次,每次大概有15个款,往往在逛面料市场看到材质和花色时,徐晓婕脑海中就有了旗袍的设计和相匹配的装造,“旗袍的设计有时候像是命题作文,因为它样式相对固定,可以做文章的无非布料材质、花色、盘扣、滚边这些小细节。”
经济好了才玩复古
曾经热衷于追求时髦和新款的消费者,近些年开始回头看,风格的多元化让消费者有了更多表达的空间和态度,也推动了国风的回潮和vintage市场的扩大——人们早就不再担心衣服够不够穿,而是审视它值不值得进入自己的衣柜。
在徐晓婕初入复古领域时,她就发现了年轻人对经典的热衷,因为经典意味着不会过时,现在能穿,未来也能穿。四年里,光是复古连衣裙就已经为徐晓婕的店铺积累了超过百万粉丝,她知道市场潜力是巨大的,而且可以有更多可能性。
在舒适圈里转了四年后,徐晓婕打算换个玩法。
受西方影响,现代服饰的主流制作方法是制版和立体剪裁,通过制版可以把一件衣服的每一部分版型都画在平面图纸上,而按照版型把布料裁剪好再缝合后,会制成有立体结构的衣服,这也就是所谓的立体剪裁。徐晓婕做复古连衣裙的设计时,也都是按照立体剪裁,虽然能够把人的身材都包裹展示得很好,但总像是人被衣服驾着,美是美的,但不够包容舒适。
当时已经对旗袍颇有兴趣的徐晓婕,尝试在2019年上架了第一款改良旗袍,“虽然现在看起来做工和设计都惨不忍睹,一批不愿尝试旗袍的老粉甚至都跑了,但还是有很多喜爱复古风的姑娘乐意尝试穿旗袍”。玩了一年后,她觉得改良旗袍还是不够味,便又设计起古法平裁旗袍。
平裁旗袍的韵味多体现在一些小处,而且比起更注重塑造线条的立裁,平裁要更加写意,对身材的修饰也显得更加漫不经心,贴身但不贴肉。以肩膀部分为例,平裁旗袍多为连肩袖,因为不形成立体结构,人体线条也不明显,对溜肩也十分友好,人的动作也更伸展自如,但穿着时腋下会有部分布料堆积,单只这一个小点,就有人爱,也有人恨。
或许因为店铺本来就是从复古着装过渡到传统旗袍,有不少老客就是在“复古情怀”买了自己的第一件旗袍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店里的顾客有两大类:年轻靓丽的,会选择好打理的布料、好穿的花色,像穿连衣裙一样把旗袍视作日常,或是选择画报、老电影里的旗袍样式,在春游或者拍写真时穿着;年纪稍大些的,预算也更充足,常常会选择真丝等更为昂贵的材质,他们愿意等工期,会要求根据自身的身材定制,把旗袍当作礼服来穿,用来提气质。
因为定制一般都是四位数起步,对刚入坑的消费者不够友好,店里的旗袍还是以分码为主,但这也意味着,某一种版型往往只会最适合某一种身材,“所以如果你在某家旗袍店买了旗袍之后觉得不太合身,不用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只是版型不适合你,换一家就好。”
当然,也有顾客一声不吭就把店铺里的在售款都买了一遍,“后来了解到她是金融行业的,其实平时穿的机会不多,但就是想拥有,哪怕只是看着也开心”。
去年,店铺的营业额做到了1300万,在这个小众类目里,已经算是TOP商家了。消费者们选择玩复古,是因为手头宽裕了,但是疫情之后,徐晓婕也明显感觉生意难做一些,“有的地区不能发货,现在手头还欠了几百件货没发”,但也有好处,布料市场没有那么景气的情况下,老板们愿意让她扯更少的布,“我就可以多做几个款,少压些库存,比之前更灵活”。
旗袍不惧岁月长
张爱玲说,“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服装本身也是时代的一种表达。
在传统审美里,美女是薄而小的,在古诗里,“可怜”是“可爱”的代名词,女子们以削肩、细腰、平胸为美,她们的身材是模糊的,作为衣架子隐在层层衣衫的重压之下。到民国初建立时,时装才显现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也极为紧小。
1921年,女人穿上了长袍,发源于满洲的旗装,在旗人入关后一直与中土服装并行,原本两不相犯。但五族共和之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把旗袍奉为圭臬,倒不是为了效忠满清或提倡复辟,而是执意要模仿男子着长衫,改变“三绺梳头,两截穿衣”的传统,甚至排斥女性化的一切,因此初兴的旗袍也是严冷方正的。
而最重要的变化,要数衣袖的废除,前前后后花了二十年功夫才完全减去,同时衣领矮了、袍身短了,装饰性质的复杂镶滚改为盘花纽扣,剩下的约等于一件紧身背心,露出颈项、两臂和小腿。这时的女人不再只是衣架子,旗袍开始勾勒人体曲线,侧面的开叉在走动时烘托出女性的风姿绰约。
那个时候,中国的时装并不算有组织有计划的实业,大众自发找熟悉的裁缝量体裁衣,审美却不谋而合,产生时尚的洪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旗袍都是中国女性的常服,不论高矮胖瘦,也不管年纪几何,统一着旗袍,但各有各的韵味。在留下来的影像资料里,穿旗袍也并不意味着限制和束缚,姑娘们姿态自如,甚至还有穿着旗袍骑自行车的时候。
尽管现在旗袍不再是主流着装,但女人们对于漂亮衣服天生敏感,总会忍不住心痒下单一件尝尝,穿上这份独具一格的东方美。对于徐晓婕来说,旗袍基本就是日常着装,她会穿着旗袍“挤公交和地铁,直接挎个健身包去健身房也不是没有过”。拍摄详情图时,饿了累了就直接坐在路旁长椅上,开一罐可乐配薯片,也不需要端着。
“我的身材还没有好到可以驾驭旗袍”,这或许是大众对旗袍的最大误解,每一种身材都有适合的版型,旗袍不需要去驾驭,而是与穿衣者相辅相成。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