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流成为顶流,国潮崛起的背后还有哪些新机遇?

商界观察
2022-03-13

来源丨互联网营销官(ID:HLWCMO)
作者丨六爷
点击阅读原文

 

近日,#华流才是顶流#话题在微博登上热搜,最初起源于周杰伦10年前发表获奖感言时曾说:“请大家支持华人音乐,不要让韩流越来越嚣张,华流才是最牛的。”

 

这句话让人心生共鸣感,能够经过时间检验所留下来的文化是值得被永远铭记的,国潮文化崛起就是最好的证明。

 

去年诸如《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芙蓉池》、《纸扇书生》等国风节目频频出圈,掀起国潮潮流。

 

而在品牌圈,一些品牌也搭乘着国潮实现了翻红,如百雀羚、中街1946、回力、大白兔等,他们都在这个新时代获得了流量红利,实现了逆风翻盘,成为了大众眼中的「国货之光」。

 

 

不难发现,“国潮”已经成为当下潮流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而随着国潮风尚的崛起,有一股力量正在成为品牌争相联动的“流量洼地”,它就是——非遗文化。

 

01、万亿级的市场背后“品牌×非遗”模式呈现惊人态势

 

根据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和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共同打造的《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 显示,2018年中国非遗产业规模保守估计为1.4万亿元,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万亿级市场。

 

而且近些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跨界融合形式也十分丰富,由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永新华韵联合大数据平台发布的201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非遗认知与需求研究报告》显示,非遗文化传播主要得益于线上的公众号、纪录片、影视作品等。

 

 

关于非遗的纪录片和综艺层出不穷,更有非遗与动漫、游戏、短视频擦出不同的火花,像抖音已经是当下最大的非遗传播平台之一。据统计,在137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抖音涉及1214项,占比达88.48%。

 

 

不仅如此,除了媒体平台的传播外,各行各业的品牌也都纷纷将目光瞄准了非遗这一巨大市场。既有搭载国潮列车快速崛起的新兴品牌,也有发展久远的老品牌。

 

例如,美妆界“国货之光”花西子,自创立之初就深耕中国传统文化,被奉为“东方美学”的代表。此前,进一步与非遗文化IP合作,推出“苗族印象”系列新品,将錾刻工艺与东方微雕技术结合,在产品上复刻苗族制银工艺。

 

此外,花西子还将苗族文化中古老神秘的图腾“蝴蝶妈妈”与花草元素刻入产品之中。

 

民生信用卡对非遗织锦刺绣的关注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例子。

 

同是去年10月份,民生推出类似纪录片形式的慢节奏广告片《一根线》,以卡面作为刺绣文化的载体,并发布了以四种刺绣为主的四张刺绣人物海报,通过办理民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信用卡,刷卡后捐赠积分的方式,号召更多人参与非遗的守护与传承。

 

不止花西子、民生,像百事可乐、支付宝、爱彼迎等品牌也纷纷与非遗结合,探索品牌营销的新形式,来为品牌带来新的想象力。

 

为了实现对消费者心智以及社会话语权的占领与主导,未来势必会有更多品牌抢占非遗这块风水宝地,“品牌×非遗”这种新经济模式也将呈现出惊人的发展态势。

 

非遗文化正在成为品牌联动国潮的捷径

 

跨界联名营销,是当下品牌们都热衷的营销方式。而跨界联动非遗文化,无疑成为了品牌们立足国潮的捷径。

 

 1、目标人群相融合,帮助品牌扩大潜在用户群体 

 

在文化越来越自信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了非凡的热爱。这不仅仅是因为国潮文化满足了他们颜值至上的追求,更是因为满足了年轻人精神层面的需求。

 

喜欢非遗的年轻人主要以90后、95后为主,而这一人群作为消费主力军,恰是各大品牌争抢的对象。因此,品牌与非遗的结合,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营销方式,能够戳中他们的兴奋点,以此来吸引他们、打动他们,从而成为品牌的潜在用户群体。

 

 2、为品牌注入非遗文化,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 

 

我们知道,当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品牌文化与精神的塑造很重要。

 

非遗文化虽说很小众,但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蕴含着民族智慧与文化底蕴。对于新品牌来讲,借助非遗文化,赋予产品文化内涵,提升品牌形象。

 

对于老品牌来讲,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本身的品牌文化就值得宣扬,这时候为品牌注入非遗文化,无非是来丰富和拓展品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边界,借非遗精神展现品牌精神,获得用户的好感。

 

 3、让小众非遗回归大众视野,提升品牌社会价值 

 

当前,很多非遗文化缺少形式上的创新和流量上的倾斜曝光,许多的非遗文化生存状况堪忧,面临无人传承,濒临失传的困境。

 

品牌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可以帮助非遗文化回归大众视野,得以让更多人知道非遗,并去了解、学习,从而解决非遗文化目前的困境,同时也展现了品牌“商业向善”的公益精神,提升品牌的社会价值,增强大众的认同感。

 

玩转国潮新思路品牌如何打好非遗IP这张牌?

 

当出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接下来就会有无数个。品牌营销同理,尤其是注意力稀缺的当下,消费者将面对借非遗营销的品牌千千万万。
 

所以,如何打好非遗IP这张牌,在一众品牌中脱颖而出,是品牌当下需要思考的课题。

 

 1、把非遗当做品牌的一部分,细水长流地做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品牌营销想要借助非遗IP来占领消费者心智需要细水长流的做,而不是一次两次就罢。

 

在非遗营销上,狂人见过最持久的可能就是百事可乐了。百事曾与刺绣结合,用京绣、苗绣、鲁绣、瑶绣、彝绣等延续千年非遗技艺精粹,将中国天南地北年俗文化用针线的方式呈现出一幅长卷,展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

 

百事还结合创意设计的力量,将刺绣这个传统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制作成了限量版的“非遗刺绣罐”和“刺绣环保袋”。

 

不仅如此,百事在2020新春之际的“把乐带回家”活动融入非遗文化剪纸,为越来越冷清的春节增添了年味。

 

“把乐带回家”活动,百事坚持了十年之久,我们有理由相信,对非遗文化的创新与融合,百事也将会坚持十年,甚至更长远,让非遗成为品牌基因中的一大特色,为品牌赋能。

 

 2、切不可做表面功夫,文化内核才是首要 

 

现在,很多品牌都太浮躁了,太过追求短期的收益和流量,从而忽略非遗文化的内核,认为只要将产品换成有关非遗的包装,贴上非遗的标签就完事大吉了。

 

实则不然,品牌走不走心,消费者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说到底,消费者买单的是文化精神,而非产品。因此,品牌切不可只做表面功夫,非遗文化的内核才是关键。

 

花西子在做“苗族印象”高定系列之时,足准备了两年之久。而且为了将苗银的匠心精神真正地融入到“苗族印象”中,花西子联合人民日报新媒体《非一般非遗》栏目组、非遗探索员李佳琦一起走进了银饰传承基地——贵州麻料银匠村,来寻访苗银匠人,探索苗银锻造技艺的独特价值与魅力。

 

 3、做好微创新,给予消费者新体验 

 

在非遗热潮下,势必会有很多品牌来借助非遗文化营销,那么不可避免的就是同质化。

 

这时品牌要做的就是微创新,在内容和形式上突出品牌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产生差异化的认知。

 

就像民生和百事,同样是非遗文化刺绣,民生则以纪录片《一根线》来展现绣娘们的不易与匠心精神,引发消费者共鸣;而百事则是将传统刺绣做成时尚潮流,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生命感,两个品牌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刺绣,给予了消费者新体验、新感受。

 

总的来讲,在国潮风尚下,只要做好内容和营销上的创新,再结合非遗这盏灯定会为品牌带来更多的光与希望。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