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旧报纸能卖10万?她18年收集1000多万份,竟然卖断货
来源丨卖家(ID:maijiakan)
作者丨姜雪芬
点击阅读原文
2001年,在莫斯科举办的第112次国际奥委会会议上,中国申奥成功,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
申奥结束后,时任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申奥陈述人何振梁,收到了来自国际奥委会的一份特殊礼物——1929年何振梁出生当天的英国泰晤士报《TIMES》原版报纸,报纸上记载了当天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
这则新闻激发了许多人的商业灵感。后来,他们专门收集旧报纸作为生日礼物出售,在大城市开出生日报专卖店,有的还开了多家分店。
时年40多岁的李国荣,也看好旧报纸的价值。从国企下岗后,她就踏上旧报纸回收路。
如果按照计算机的诞生来计算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时间,撑顶也就70年,而报纸作为传播载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如今数字科技发展,人们嚷着纸质时代消逝,但旧报纸生意更多是一种历史符号。
“原版越来越少,买的人越来越多。一份特报,现在10万块钱都不一定能找到了。”据不完全统计,18年来,李国荣卖出了七八百万份老报纸,最贵的一份卖到两万多元。
1、收集1000多万份旧报纸
2004年,济南人李国荣40岁出头,在国企当业务员。因为公司的互联网创新业务没发展起来,又赶上了下岗潮,她没了工作。那段时间,赋闲在家的她在网上搜赚钱项目,琢磨做个小成本生意。
当时人们习惯在线下花店里买鲜花,当作礼物送人。她看着网上五颜六色的鲜花图,心情顿时好起来,寻思着,在网上卖鲜花是个浪漫的生意,能让相隔千里的人收到惊喜。没多久,她创业做起了线上鲜花的生意。
彼时的淘宝网才刚刚成立一年,“网购”一词对于很多人来讲还比较新奇,一年多来,她的生意不温不火。每天过着与花香相伴的生活,时间一长,她也出现了审美疲劳:送礼都送鲜花,能不能有点创意啊!
可是,如何才能跳出千篇一律的送礼模式,来点新意,她没有头绪。
说来也巧,有一次给客户发货时,她在网上搜资料,看到有人正在卖旧报纸。本来以为是收旧废品,结果细细一瞧发现是用来当作生日礼物,泛黄的老报纸价格还不便宜,一份十多元。她觉得这礼物挺新鲜,当时都没仔细看报纸上印了什么新闻,就按照鲜花客户的生日顺便选了一份,随手寄了出去。
没想到,买家收到礼物后大加赞赏,一连发来好几个“太新奇了”“太感动了”,还打来电话说有纪念意义,要收藏起来。
这让她很惊讶。对于她来说,报纸上的那一天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天,但是对于收礼人,那是意义非凡的一天。她突然有了灵感:鲜花易逝,报纸上的文字不会被时间轻易抹去,总会有人为自己出生那一天的报纸买单。
自此她踏上回收旧报纸道路,转行卖起生日报。
最初,她通过网络找货源,收集了几十万份报纸。后来,还通过朋友们收集图书馆、资料室搬迁时淘汰下来的旧报纸,隔段时间,就成箱成箱地往家里搬旧报纸。
这些旧报纸的印刷时间从上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之后,跨越近百年,既有原版也有影印版,种类覆盖全国发行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种大报,也有记录当地社会、民生、人文的地方报纸。
连李国荣自己都没想到,“这旧报纸一收就收了18年。”粗略一算,这些年来收集了得有1000多万份旧报纸了。当初,她只是觉得旧报纸是可以养家糊口的小买卖,没料到却成了下半辈子为之奋斗的事业。
2、“10万块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在网上,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一份普通的旧报纸标价十几到几十元。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报纸价格高,多在300~500元。
早前,李国荣的旧报纸生意的主力消费人群是年轻人,他们喜欢买来当作生日礼物送给朋友、长辈。有时候他们不会只买一份报纸,热恋中的情侣求婚时,结婚纪念日夫妻送给另一半生日礼物时,会拍下收礼人出生当天所有种类的报纸,一下买十几份。
行情好时,她一天能卖出500份旧报纸。
后来,店里还涌入一批“土豪级”客户,它们主要是企业级买家,如房地产、银行、保险公司,采购旧报纸送给客户,“一拍就是几万份”。
随着生意规模越来越大,她发现旧报纸的使用场景也愈加丰富,已远远跳出了过生日送礼。一些人会通过购买、赠送旧报纸,来纪念历史上那些璀璨的群星,比如“中国天才数学家陈景润。”
上世纪60年代,陈景润证明了命题“1+2”,将200多年来人们未能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推进一大步。后来,他的证明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 引起国际轰动。时至今日,人类依然在探索哥德巴赫猜想的路上,那些“天才数学家”的粉丝,会跑到店里,购买所有关于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的报道,有的还说要送给他的家人。
最近几年,不少人咨询新中国成立前的旧报纸,有的要解放前某位将军的,说要送给抗战老兵的后代;还有的说80多岁的爷爷是老兵,要在他生日当天,送给他一套当年南京解放的报纸,还有人提出加钱要特报。
对旧报纸商家来说,重大节日、特殊日子刊发的报纸为特报,价格高,但是可遇而不可求。比如有人咨询要买1949年10月1日出版的报纸,愿出高价购买。她回复:10万块钱都不一定找得到。
但有一次例外。几年前,一位70多岁的老学者,买下了店里所有关于党代会、政协会议报道的报纸,以及新中国成立前,有南京解放、上海解放等报道的报纸,还有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氢弹爆炸的报纸。最后,老人咨询能不能买到1949年10月1日出版的报纸。
说来也巧,恰好当时她手里有一份,还是早前花两万多元从藏家手里买的,当宝贝一样收藏着。听到老学者要做研究,她最后差不多以原价卖给了老先生。
3、时代的一面镜子
旧报纸库存数量不断上涨,后来她把仓库搬到了写字楼,每月光存放报纸要花掉好几万元。目前的库房里储存了300多万份、超过200个品种的旧报纸,按照时间、种类整齐摆放,贴上了标签。
每天在几百万份报纸中间穿梭,她感触颇深。从解放前到改革开放新征程,再到北京举办奥运会,后来是载人飞船上天,一路走来,她看到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变好,觉得这一屋子的旧报纸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不仅仅是礼品,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数字科技迅猛发展,人们逐渐告别纸质时代。她的旧报纸生意却逆势上涨,历史的厚重感只有通过这种真实可触的载体,仿佛才不会被时间洪流湮灭。
这几年,她在包装上也在不断优化,放上干燥剂、保鲜膜,还有生肖书签、贺卡,推出了木质礼盒套餐。
如今,她大学毕业的儿子也加入了这门生意,做定制木雕照片,可以和旧报纸组成套餐,制造惊喜感。
依然有人表示,随着时间推移,旧报纸终究会消失。她说,只要它还在一天,这生意就会一直做下去,“总有东西不会轻易被时间抹掉”。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