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剩饭”也能卖钱?这个300多亿元的市场爆火

商界观察
2022-01-27

来源丨东方美食(ID:dongfangmeishibj)
点击阅读原文

 

餐厅有些菜品如果当天不能卖掉,每二天因为不新鲜,就不适合再售卖,如何处理?有些餐厅把这些菜品和食材作为员工餐处理,有些餐厅则作为餐厨垃圾处理,有些餐厅进行买送、打折活动。即使在大数据的时代,仍然难以精准地测算出每天菜品的备货量,所以说,餐厅的临期食品问题很让人头疼。

 

临期食品就是快到保质期的食品。临期食品在有效的时间期限内食用是没有安全问题的,并且比正常期限售卖的食品便宜很多。临期食品不接受退款和退货,容易引起消费纠纷。

 

临期食品从本质上来看是一门流量生意。比如平时一个烧饼卖二元,一下子进行特价售卖,一个烧饼卖一元,甚至便宜更多,就会触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产生购买的冲动。其实消费心理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有些人买一千元的鞋子,但却为了运费省2元而伤透了脑筋。有些消费者“爱占便宜”,催生了300多亿元的临期食品市场也就不奇怪了。

 

从《反食品浪费法》的角度来看,让临期食品的“剩饭”变现,既解决了餐饮浪费问题,又让餐厅回收了一些成本,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如果真能做好,那么总比浪费强。

 

有人说,可以捐赠,免费优先送给困难人群,不过,这里面有很多问题,首先要面对的食品安全问题,一些菜品容易变质,就不适合捐赠。


 当然,还有品牌企业设立了“食物银行”,就是将剩余食物收集起来,通过“食物银行”免费发放给有需要的民众。肯德基餐厅已经在全国开出100多家“食物银行勤俭节约自取站”,主要服务餐厅周边 1.5 公里的市民,一方面为需要的群众提供食物补充,另一方面让余量食物 " 物尽其用 "。余量食物主要有原味鸡、辣翅、烤翅、油条等 10 种,餐厅将食物收集后冷冻存放。同时,为方便市民取用,这些食物不仅被分袋包装,而且在包装袋上标明产品名称、存入日期、食用指引等信息。

 

但比较尴尬的是,曾经出现了肯德基在上海设立“食物银行”遭哄抢的情况。

 

让餐厅临期食品的“剩饭”卖钱,是一个不错的举动,可以有效地避免二次浪费,毕竟拿钱买的东西,浪费掉会心疼。

 

2015 年,一群丹麦年轻人就餐时发现,剩下的大量食物被倒进垃圾桶,通过市场调研。他们有了一个策划,帮助餐厅把多余的菜品卖掉,既不会浪费食物,又能让消费者买到便宜货。后来,他们建起了叫做Too Good to Go网站,意思是“丢了可惜的好东西”。目前,Too Good to Go在全球14个国家拥有500多万用户,还获得了折合约1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临期食品在中国也很有市场,比如,在豆瓣上创建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一年多时间已经有了9万多人,大家分享临期食品信息,甚至有购买攻略。

 

不过,我国缺少像Too Good to Go这样的平台,显然,售卖临期食品的平台更像是公益活动,要用节约光荣的理论,把消费群体集中起来,同时满足了消费者单纯的“占便宜”心理,另外还需要餐厅的积极参与。Too Good to Go是能够满足生存的,产品售价最低的只有原价的四分之一。Too Good to Go从中抽取20%佣金。

 

Too Good to Go的运营和外卖平台相似,可以选择配送,也可以选择自取。由于店家没法预测当天可能会剩下什么菜品,所以卖的都是“盲盒”,消费者可以选择餐厅和菜系,但实际上的菜品是神秘,只有打开那一刻,才会有惊喜。

 

可能外卖平台不会做这一看似和自己的主业相冲突的事,所以需要一个单独的平台来做,这个平台不能商业味道太浓。

 

让餐厅“剩饭”卖钱在我国会有一个广阔的市场,不过,真正的运营比较复杂,存在风险。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