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竞争的核心不在流量,而是场景
如果说“流量为王”是前互联网时代的代表,那“服务为王”就是后互联网时代的标志。企业的核心能力已经从对流量的吸引力,转变为对用户的服务能力,对消费场景的洞察和设计能力。
有人把互联网思想总结为一种从用户诉求出发的“C2B模式”,企业借助端口,要么通过频繁用户迭代,要么通过大数据挖掘,获得用户的诉求进而驱动企业的生产经营,未有产品先有顾客的“C2B模式”成就了小米的传奇,也宣告了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到来。殊不知,这场由企业主导走向消费者主导,实现消费者主权的革命也给企业埋下了互联网焦虑症的病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互联网思想的本质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而不是由一种主导走向另外一种主导,一种主权转移到另一种主权。消费者主权的思想实质上也是对互联网平等思想的背叛,直接导致了互联网焦虑症的产生。无论是消费者驱动的C2B模式还是产品价格驱动的B2C模式,企业都高度依赖于各类平台的端口与客户互动,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由产品和消费者转移到入口和流量上。
消费者驱动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是以“眼球经济”为主,即依赖端口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和有效信息的提供来获得流量,从而通过流量变现的形式吸引投资商和供应商,最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当我们把消费者放在核心地位,来驱动整个企业运营体系运转的时候,问题出现了——企业把关注点聚焦在客户和企业接触的平台端口上,试图让产品生产、设计等一切活动都围绕用户表达的需求展开。在过分强调实时追踪消费者变化的同时,其实是放弃了应对消费者变化的主动权。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面对如此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都会力不从心,穷于应对。碎片化细分市场带来的最大难题就是赢利难。
简言之,互联网焦虑起源于企业对互联网平等思想的背叛,是企业放任市场主权简单粗暴地从一个极端(生产者)转移到另一个极端(消费者)所带来的后遗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早期互联网商业的发展史,可谓一部争夺流量的战争史。
淘宝、京东等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的辉煌,使打造平台型组织成为大多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首选目标,苏宁、海尔乃至万达都开始打造自己的互联网电商平台。互联网争夺的是流量和入口,对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上做生意的商家而言,客户流量更是直接决定了交易量。
在PC互联网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流量的竞争。淘宝聚拢的流量,造就了我国第一批“互联网品牌”,如服装业的韩都衣舍、七格格、裂帛、妖精的口袋等,而中国早期互联网商业的发展史可谓是一部争夺流量的战争史——2011年淘宝中小卖家暴动事件,2012年的中小品牌 “出淘”事件的背后都有流量争夺的影子。流量思维必将导致互联网焦虑,是一种竞争导向。无论多好的平台和多好的产品,总有被竞争对手超越和被客户抛弃的一天,这也是企业互联网焦虑的症结所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成熟,智能手机、定位导航、在线支付等技术正在变革着这个世界的商业模式以及消费模式,过去PC互联网是流量的时代,谁掌握了流量谁就称霸互联网,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社交网络、自媒体的迅速崛起,只要有好的创意,流量不再是问题,以客户为中心的场景设计才是王道,场景思维为治疗互联网焦虑症提供了新思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企业的核心能力从对流量的吸引力,转变为对场景的洞察和设计能力。
“场景”,本来是一个影视用语,指在特定时间空间内发生的行动,或者因人物关系构成的具体画面,是通过人物行动来表现剧情的特定过程。场景无处不在。对消费者而言,他们所有的消费行为都发生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以及特定的人物关系下。因此,某种特定的场景,就有可能触发某种消费行为。而各种互联网电商平台不过是把消费者行为从实体的线下,转移到了虚拟的线上。在线上,消费者可以近乎不受限制地将不同产品进行比较,争取最大的价格优惠。
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消费者的第一接触点不再是通过PC,以鼠标点击进入网络完成消费,而是可以通过语言、二维码及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谷歌眼镜、苹果手表等可穿戴智能设备,方便地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与消费对象相联系。因此,消费者的任何一个生活场景都有可能成为购物场景,这是数字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高度融合,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虚拟世界回归到现实世界。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购物行为也从过去的价格导向变成了场景导向。
就购物场景来说,最大的变化是购物场景更加碎片化。客户整体化的购物时间变得越来越少,有时中午百无聊赖时打开手机淘宝,收藏某一件宝贝,等到快下班时下单支付。在空间上,也无需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完成购买动作,比如要在电脑前或到实体店里购买,他们甚至可以在等公交、等电梯时,随手扫一下广告二维码便成交了。在社交关系上,消费者更加注重朋友的推荐购买,有时刷微信朋友圈看到朋友晒的某样东西便跟风购买。
场景思维与流量思维的区别在于:场景是从客户习惯出发,更贴近客户习惯;流量是从生意角度出发,企业更倚重平台上资源对用户的吸引力,就好比以色事人,年长色衰必被人弃,怎能不焦虑?
场景时代的到来,给企业提供了一种在个性化消费市场中主动出击、摆脱焦虑的可能性。谁能占据场景,谁就可以摆脱流量竞争,赢得未来。从技术层面看,大数据、云计算、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等等技术,可以支撑线上线下全场景商业时代的服务。企业的核心能力从对流量的吸引力转变为对场景的洞察和设计能力,需要做好以下两点:第一,如何根据客户所在环境洞察他们的意图,向他们发送对的信息;第二,在这个前提下,如何设计商家和顾客互动交流的场景,让他们可以顺利进入买卖、社交、服务等环节,平滑地完成交易。
(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