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必读】为什么没有完美的管理者?这篇文章讲透了!

2021-08-10

来源丨领导者管理笔记(ID:GoToLead)
作者丨弗雷德蒙德
点击阅读原文

 

领导者说:

 

对组织和管理者真正产生了认同感的人,也就是 "应声鸟 "的员工更容易管理,但他们并不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

 

许多人认为,一名称职的管理者必须是能够在其专业领域内有效发挥的人,以身作则,并勇于承担责任。但现实情况是,即使是最优秀的高管也不能保证他们能够持续表现出色。因此,与其问 "谁是理想的管理者",不如问 "如何成为一名高效能的管理者"。

 

01

高效能人士的三个核心

 

高效能人士取得杰出成就的关键,在于他们的行为方式。真正起作用的并不是因为他们是谁,而是他们的行为方式才是最重要的。他在他们的行为中,始终有一条主线、一种模式。贯穿始终。

 

像所有普通人一样,高效能人士作为个体也是各有不同的。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的工作方式。

 

首先,高效能人士有很强的自律性,无论在什么地方或什么时候工作,都会遵循必要的规则、原则和准则。无论他们的任务是什么,他们都坚持有效性原则

 

其次,我们可以发现,高效人士在完成工作任务时非常严谨,一丝不苟。

 

此外,他们的工作方式具有明显的方法学和系统性特征:

 

首先,他们具有工匠般的专业知识;

 

其次,他们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相关工具,并知道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取得最佳效果。

 

高效能人士的工作方式很难反映在具体的工作要求中,所以追求一个理想的职务要求清单是不现实的。

 

在社会组织中还存在一种误解,认为现实的组织不需要管理,只需要有魅力的领导者。

 

这样的领导者接近于理想的管理者,而这种对管理者的期望看起来不像是现实社会背景下的一个概念,而更像是古代史诗中英雄人物的写照。

 

人们通常倾向于期待具有各种领导者品质(如强势有力、精力充沛、富有远见、人格魅力、值得信赖等)的领导者来领导自己,但这样的需求有一定的危险性。

 

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仅在20世纪,一些所谓的 "领袖 "就在世界历史上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即使是现在,这种错误认识的灾难性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在政治上如此,在经济上也是如此。

 

21世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多、更出色的管理者来应对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管理者需要有足够的远见、勇气和智慧来做出开创性的重要决策。

 

正因为如此,管理者的选择和发展必须顺应新时代的要求。

 

毫无疑问,自古以来就有伟大的领导者,但我们绝不能被历史上那些伟大领导者的魅力所误导,并以此作为衡量今天的管理者的标准。

 

如果不对一个人的具体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只根据一个假定的、媒体传播的刻板形象来判断一个人,那将会产生误导。

 

02

什么才是真正优秀的管理者?

 

管理者和领导者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以突出领导者的重要性,弱化管理者的地位。

 

根据这种看法,管理者仅仅是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和执行人员,他们按部就班,墨守成规,注重眼前,本质上体现了官僚主义。

 

另一方面,领导者则被视为创新者、充满激情的梦想家和先驱者

 

例如,一家大银行的培训经理曾经说过:"领导者带来真正的变化;管理者只能带来微小的改变"。

 

另一个概念将 "开拓型领导者 "与其他管理人员区分开来。

 

领导者被视为创新、灵活、开放和富有远见的人,而管理者则被视为思想封闭、机械、僵化、墨守成规和视野狭窄的人。

 

当然,每个人都有阐述自己的理解的自由。但问题是,我们是否能从这种比较中取得一些收获。

 

为了深入了解领导力的核心,甚至将其传授给他人,我们必须首先对管理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和正面的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理解领导力在哪些方面超越了管理。

 

在许多管理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思想上以未来为导向,富有远见卓识;行动上积极创新,具有开拓精神。

 

然而,他们很非常谦逊,不以领导者自居,更不希望被称为领导,因为这种行为在他们眼里是自以为是和妄自尊大的。对他们来说,能被认为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就足够了。

 

03

员工自发地信服与盲目地被迫认同,完全是两个概念

 

许多公司希望在员工中培养一种企业认同感,包括对公司、产品、工作和公司愿景的认同感。这听起来似乎非常合理。

 

与此同时,人们也普遍认为,培养身份意识是一种非常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但是,这种带有一定盲目性的认同感既没有必要也不值得提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认同是指个人在情感上将自己与另一个人或群体等同起来,并与他们的动机和理想趋同。这就是人们想要的吗?人们被允许这样做吗?他们应该这样做吗?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们被迫认同一家公司的产品,这意味着什么?

 

从严格的心理意义上讲,当我们90%的GDP是由食品、饮料、服装和消费类电子产品贡献的时候,人们怎么能对矿泉水、奶酪、香肠、信用卡和智能手机这些商品产生认同感呢?

 

难道员工接受产品并致力于其开发、销售或营销还不够吗?

 

1.身份认同与绩效无关

 

为什么人们必须认同关于公司或公司本身的某些东西?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认同感和更出色的绩效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

 

管理者只要授权员工接手公司重要的业务,并尽可能不干扰地推动业务向前发展,这就足够了。

 

我们支付的报酬与绩效挂钩,而不是其他因素,包括动机或情感。即使我们想在评估系统中加入其他因素,也很难做到,因为我们对这些因素了解甚少。

 

我不否认有些因素,如动机,可以对工作绩效和质量改进产生积极影响。然而,认可并不是其中之一。比 "认可 "更重要、更持久的是义务感、责任感、承诺、良知和关怀。

 

最重要的是,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所做的事情的价值。

 

2.简单的认同缺乏客观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认同意味着缺乏批判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我们认同某事物或某个人,我们的思想就会与认同的对象靠拢,我们就失去了客观判断的首要前提。

 

保持适当的距离,使自己能够清晰独立地思考,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虽然这有点难以做到,但这正是我们应该对我们的管理者提出的要求。

 

虽然原则上不存在绝对的客观性,但我们可以创造条件,尽量做到实事求是。作为一名管理者,我希望身边的同事和员工能够对我说:"目前这里的情况不是很好,我们必须做出一些改变......"。

 

然而,真正产生了认同感的人却做不到这一点。成为 "应声鸟 "的员工更容易管理,但他们并不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

 

免责声明:文中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不代表本APP立场,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