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税”再上热搜!四部门召开座谈会,释放了什么信号?
来源丨易简财经(ID:ejfinance)
作者丨简小编
点击阅读原文
每一年,关于房地产税的热议不会缺席。
5月11日,财政部、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税务总局负责同志在京主持召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听取部分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及部分专家学者对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决定房产税立法、征收的四个单位聚齐了,信号意义非同一般。重点不是开座谈会,而是把开座谈会公开。透露的信息是:
狼来了;
商量着来;
循序渐进。先试点,不铺开。10年前上海重庆,影响不大,要再加点力度。
立法尚无时间表
这是今年以来官方第四次提及“房地产税”。
其中最近的一次,财政部部长刘昆5月6日在经济日报撰文《建立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财税体制》,全文5000余字透露财税体制改革在“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其中“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被提及。
可尽管被写进“十四五”规划纲要,但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中,房地产税仍并未被提及。
这意味着,房地产税立法至少在2021年尚无时间表。
根据广义的解释,房产税是在房地产税范畴内,前者征税对象是房产,后者指一切与房地产经济运动过程有直接关系的税,包括房地产业营业税、城市房地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等。但业内人士看来,狭义语境下,近年热议的两者尽管名义上不同,实际上是一回事。
目前,房产税仅在上海和重庆两地开始试点房产税,自2011年迄今已满10年。
尽管有行业人士认为,上海和重庆两个城市的房产税试点表明房地产税可能跟房价的关联度一般,但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看来,虽然两城市场热度不减,但不能否认房产税对两个地方的影响。如果没有试点的话,两地的房地产市场可能会更热。
2020年,贾康曾呼吁海南、深圳两地也应该推出更高水平的房地产税改革。
年年见的“房地产税”
事实上,房地产税一直在被推进。
网上流传着一份从2012开始至今,历届两会上房地产税的身影。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近三年关于房地产税的措辞:
2018年,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2019年,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2020年,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这个迂回的节奏说明了什么?说明决策者自己也在摇摆犹豫。
不比美国房屋的永久产权,在中国,我们只有住宅用地70年的使用权。
政府一次性收取70年的租金,还是每年收一点,便是土地出让金制和房地产税制的重要区别。举个例子,你去别人家租房子,房东希望你按年支付还是季度支付,或是按月支付?只能说希望按月支付的房东是不差钱的大土豪。
所以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选择了土地出让金制度,一次性收取70年的房地产税,这也更适合中国经济现状。
但随着越来越多城市的房地产进入存量房时代,可供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卖地收入的天花板近在眼前,需要找到新的税源替代土地出让金。
加上这两年经济受疫情的影响,需要进行大规模“减税降费”,刺激经济。而这意味着政府需要输出大量的财力,需要快速找到新的税源补充“财库”。因此,房地产税频频站上风口。
实施难度大
对于房地产税的建立和实施,难度不可避免。
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刚刚摆脱疫情的困扰开始出现稳定恢复阶段,国内外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短期内出台房地产税的总体环境和条件还不够成熟。
对于房地产税征收的原因,官方也曾直言表示有两大目的——既能筹集财政收入,又能够调节收入分配。
对于政府而言,若要做到筹集财政收入,那么房地产税得是一个极高的比例,才能弥补政府土地出让金的损失。而高税收容易带来更高的征收成本,导致土地没人要。
对于楼市而言,高税收使得房子持有成本高了,很容易导致二手房价格低迷成交困难。
若要做到调节收入分配,就意味着拥有多套住房的人群,肯定将成为缴纳房地产税的主力,因为这部分人通过房价上涨获得了丰厚的财富积累。如果说未来要依靠房地产税筹集财政收入,“房叔房姐”们就要做好为国家财政收入做贡献的准备了。
当然,如果房地产税在未来几年推出时,我国租房市场的供需关系还不能得到有效缓解,房地产税的成本有可能被“房叔”们转嫁给房客,带来新一轮房租上涨。
而对于我们小老百姓而言,更关注自己已经一次性缴纳70年的土地出让金,如果将来推出房地产税,有没有可能主要针对新购房者,而对已经缴纳了土地出让金的居民实施70年的减免?
结语
每年,关于房地产税的讨论总如约而至,有些人觉得喊狼来了喊了这么多年,也没来,你吓唬谁呢。
但肉眼可见的贫富差距,需要税收来调节,这是唯一的手段。疫情后,房价加速上涨,越是高档住宅,价格涨的越快。有钱人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反而加大高档住宅购置和避险,资产明显增值,房产又一次拉大了财富差距和贫富差距。
要构建内循环增长格局,房地产泡沫要软着陆,开征房地产税,看来是势在必行。
免责声明:文中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不代表本APP立场,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