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亿人晚上“装睡”,万亿级失眠产业正悄然形成

行业趋势
2021-05-01

来源丨艾媒报告中心(ID:iiMediaResearch)

点击阅读原文

 

“白天靠冰美式清醒,晚上靠褪黑素睡觉”。虽有夸张的成分,但这已经成为年轻职场人的常态。

  

数据显示,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在这些失眠人群中,以90后、95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睡眠问题最为突出。而月收入3000元及以下的人,平均每天睡8.19个小时,月收入25001元至30000元的人则平均每天睡7.73个小时。

 

  

入睡难、质量差、睡眠不足等睡眠难题,几乎已成为全民关注的健康话题。由此,市场上新的商机浮现——褪黑素、保健品、助眠家居、助眠饮料、袋泡茶、睡眠课......广受追捧。

 

那么,年轻人为何成睡眠障碍的“重灾区”?收入不同的群体为何睡眠时间不同?助眠产品是智商税吗?睡眠障碍受益哪些行业?如何看待众多玩家入局的现象?对此,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分享了他的观点。

  

分析师观点:

  

1. 年轻人为何成睡眠障碍的“重灾区”?

  

张毅:数亿人遭受失眠困扰,背后折射出的问题是随着社会、经济等日渐发达以及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随之而来。而需要兼顾事业、生活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年轻人,所要承受的压力以及付出的精力相对来说是比较重的,焦虑由此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标签之一。

  

此外,很多年轻人不仅是“熬夜星人”,而且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元凶”。数据显示,69.3%的年轻人表示23点之后才会睡觉,34.8%的年轻人入睡时间很长,半小时之内很难入睡。这意味着他们有可能已经错过了睡眠的最佳时机和最佳状态,因而造成了失眠的可能。而且,90后入睡前普遍在移动互联网上耗费大量时间。睡觉前,57.7%的90后都在玩手机,36.8%的人睡前玩手机超过50分钟。

  

2. 收入多的群体为何睡眠时间少于收入低的人群?

  

张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收入多寡和工作付出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即收入高的群体把时间花在工作上较多或较长,因而缩减了睡觉的时间。此外,收入高的群体一般都身居高位,其考虑的事情也较多,精神紧张的程度更高。

  

分职业来看,律师、企业高管和医生这三类职业人群是睡眠时间较少的群体,经常因加班而晚睡。因而也有段子称,“收入睡眠难两全”“熬最晚的夜,搬最重的砖”。诙谐幽默之余,也道出了“两难全”的心酸和无奈。

  

3. 褪黑素、保健品、袋泡茶.......是披上“助眠”外皮的智商税?

  

张毅:通常来说,褪黑素、保健品、袋泡茶等产品有一定的舒缓作用,但并不具备治疗的功能,本质上而言也只是充当心理安慰的作用,被外界认为是“智商税”也情有可原。对于失眠的人来说,不管是褪黑素也好,保健品、袋泡茶也罢,虽不能彻底治愈失眠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种强大的消费推动下,一个庞大的市场正在被撑起,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以袋泡茶为例,2020年CHALI茶里针对睡前消费场景上线了“晚安茶”,品牌方称此款茶是从传统中药中汲取灵感,以珍稀原料白木沉香叶为原料进行拼配制成,不仅不同于市面上的茶还停留在“提神”阶段,这款晚安茶还有益脾胃,能有效帮助消费者安心入眠。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创新也让它就此斩获“iSEE食品创新力大奖百强推荐奖”。

  

可见,“助眠”等相关概念不仅被大众所接受,更是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消费者为缓解失眠焦虑,纷纷进行相关的消费。特别是80后和90后,面对初老的身体,更是愿意为睡眠自由“一掷千金”。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睡眠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超4000亿元,2030年将突破万亿元,“失眠经济”获得高速发展。

  

4. 睡眠障碍撑起了庞大的消费市场,哪些行业将受益?

  

张毅:但凡和“睡觉”“睡眠”沾边的行业或多或少都将受益,香薰、蜡烛,家居、监测型硬件、代餐、保健品等都有一定的市场。

  

比如,在社会节奏加快的影响下,当代“打工人”由于习惯性熬夜等问题,多会产生免疫力下降等身体和心理的亚健康问题。中青年群体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问题,但是对于规律饮食睡眠、坚持锻炼等方式相比,食用保健品等更加方便可行,因而保健品越来越成为中青年的一种“刚需”。

 

 

但需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关乎失眠的细分市场都是蓝海,有些领域竞争激烈且门槛相当高,而且在消费升级背景下,人们的消费需求更高,商家还需进行产品创新并提升质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5. 显然,“睡眠经济”红利期已至,许多玩家也“闻讯而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张毅:千亿级、万亿级的市场就像伊甸园般的诱人,市场需求空间确实存在,玩家纷至沓来也实属正常。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各年龄层消费者对“助眠”类产品的需求和潜力仍未完全挖掘,未来随着居民收入增长以及相关企业深入挖掘细分人群的需求,各年龄层群体还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对于围绕失眠人群所生产的产品不应该以利益为上,而忽略了其中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后果。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许多睡眠产业仍存在缺乏行业强制标准、虚假宣传、微商渠道销售假货等乱象,还需强化行业监管以规范行业营商环境,同时消费者对产品辨别能力也要同步提高,而非看到“助眠”等相关字眼就盲目跟风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文中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不代表本APP立场,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