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秒卖出6000把!中国椅业大佬:我就不信保护不了大家的腰!

2021-03-08

来源丨领教工坊(微信号:ClecChina)

作者丨赵梦璇

点击阅读原文

 

2020年4月1日,罗永浩开启抖音直播卖货首秀,其中一款人体工学椅,创下1秒卖出6000把的佳绩。

 

而创造记录的这款椅子,就是永艺制造。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提到永艺,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其履历却足以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不仅作为福布斯论坛、乌镇互联网大会的指定座椅品牌,还被选定为G20峰会上金砖国家领导人和双边会议用椅的唯一提供商,为各国领导人定制具有中国匠人精神的“G20领袖座椅”,永艺制造的椅子成了当之无愧的“大佬专座”。

 

就连“让世界爱上中国造”重量级代言人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参观完安吉椅业代表公司之一永艺股份后,也不禁发出感叹:

 

以后你们买椅子千万不要买国际品牌,因为那些椅子其实全部来自安吉。

 

多年来,“永艺”的产品已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全球多家知名品牌商、零售商建立长期合作,其中就包括全球最大的家具零售商“宜家”、办公家具巨头品牌“汉森”等等。

 

永艺股份董事长张加勇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国有企业工程师摇身一变成为敲响“中国椅业第一股”上市铜锣的企业掌门人,埋头和椅子打交道,已是二十多个年头。

 

实际上,永艺面对的并非是一片蓝海。在永艺成立之前,中国座椅产业已经经历了野草般疯长,光是安吉县的民营椅业企业当时就有360家。

 

作为第361家,永艺“上车”的时间并不算早。

 

从坚硬粗砺的创业时光里打捞回忆时,张加勇心底最柔软恒定的部分是企业从0到1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着“永而致新,艺臻完美”的初心,二十年如一日。

 

永艺的出场不早也不晚,一切都刚刚好。

 

1、从负数起家

 

 

1993年,安吉人张加勇刚刚毕业,面临两个选择:

 

●  一条路是满足家里人的期望,进入当地政府的商业局;

 

●  另一条路,则是去中国当时最大的办公椅生产企业——民友集团担任技术员。

 

站在人生选择的关键路口,张加勇没有犹豫,选择了后者。

 

“当时,我和家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表舅面对面坐下谈心。”张加勇记得自己顺手拿起桌上泡了茶的玻璃杯仔细端详,茶杯上勾勒着精致的花纹,美不胜收:

 

我跟表舅说,这个茶杯如此漂亮,只有进企业工作,我才能知道这样的好产品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才能让更多的人用上更好的产品。

 

说干就干,张加勇带着这份少年心气进入安吉少数的几家国有企业——浙江民友家具有限公司。

 

在进入“民友”后,他一头扎进技术岗位苦心钻研了四年,不断用“创新思维”寻找挑战性的研发课题。

 

随着“民友”的重组和组织变革,张加勇作为“华南片区”业务负责人走马上任,挤着绿皮火车闯广东、下海南、奔湖南、走广西,披星戴月、风雨兼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年,张加勇在销售岗位上也闯出一片天地。能吃苦、肯动脑、讲信用,凡是和张加勇打过交道的客户和供应商都对他赞不绝口。
 

1998年,就在张加勇的工作步入正轨,一路高歌猛进之际,民友集团倒闭了。他的“铁饭碗” 砸了,不得不自谋出路。

 

2001年,张加勇终于等到一个机会:日本大东公司上马“按摩椅”项目,慕名来“椅业之乡”安吉,希望找到合作生产按摩椅椅身的工厂。

 

而当时安吉众多办公椅工厂连一个正式的报价单都拿不出来,于是带领过按摩椅项目团队的张加勇成为候选人。

 

他带领五六个下属挤在小房间里讨论了整整6天,大家分为两派,意见不相上下:

 

●  一派担心底子很薄,承接不了这么大的项目,一群光脚的能追上穿鞋的吗?

 

●  一派则坚持应该发挥自身技术上的优势大胆尝试,反正一无所有还能差到哪里去,万一成功了呢?

 

最终,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心中那股跃跃欲试、大干一番事业的勇气和激情战胜了对未知的忐忑,张加勇决心接下项目,带着兄弟们撸起袖子自己创业——永艺诞生了。

 

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永艺创立后需要他处理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四处借钱赊账。

 

因当时的政策要求,注册有限公司必须要50万元起步,张加勇只好从亲友处东拼西凑地筹钱,好不容易凑齐了启动资金52万元,公司的厂房又成了新的问题。

 

一番四处奔走后,张加勇终于物色到合适的场地,租下了安吉同行的半间2500m²厂房。

 

▲创业初期,张加勇(右一)在厂房接待当地官员参观

 

“我当时和房东商量,厂房太小了,需要再增加一点面积。房东还有空地可以扩建厂房,但条件是我要预付三年的租金。”张加勇心中暗暗忖度,公司刚刚起步,对场地的需求还不算迫在眉睫。

 

如果预付掉三年的租金,既可以让房东有资金扩建厂房,自己也可以按同样的价格安稳地租满三年,这笔买卖不亏!

 

于是他咬咬牙,口袋里的52万还没捂热,就捧了出去。

 

场地解决了,随之而来的是没钱买设备,没钱买原料,更没钱给员工付工资。“没钱”,简单两个字像是两座大山压在张加勇的胸口,让他有点喘不过气来。

 

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吓退张加勇,他从不是冒进的机会主义者,做出看似冲动的创业决策前,除了勇气,他认为更关键的是深思熟虑后的信念

 

靠着以往在行业内攒下的好口碑,他赊借到了原材料、核心设备等,开启了永艺发展之路。

 

创业初期,张加勇的人生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他在公司既参与图纸绘制,也负责技术研发,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活,加班到凌晨回家成了家常便饭。

 

客户认为一个月才能做完的事情,我们一个礼拜就把它做完,我心底的目标就是每次都要超乎客户的想象和预期,领下的任务一定要做到极致。

 

2001年底,凭着这股拼劲,永艺的业务增长速度很快,张加勇不用为订单发愁。但这意味着永艺又要进货又要发工资,资金捉襟见肘。

 

“当时有款产品需要牛皮材料,我们开发到温州的一家供应商,性价比很高,定了2万元的材料,结果到约定提货的时间,公司账面却只剩2000元。”

 

张加勇独自一个人坐在黑漆漆的办公室里绞尽脑汁想办法,一向稳重淡定的他,这次心里却像热锅上的蚂蚁。

 

他心里明镜似的很清楚自投产半年多来,业务在增长,利润也是有的,但是资金周转不灵的状况随时会成为压垮永艺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时去银行贷款的路都行不通。你想啊,租来的厂房,赊来的设备,没什么东西好抵押的,谁会给你贷款?”

 

至暗时刻,是连襟把结婚时压箱底的私房钱借给了张加勇,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那天,安吉这座名副其实的“椅城”依旧如往常一般热闹,大大小小的货车一批批地开进安吉,拉走一车车的转椅和配件。同样身处车流中的张加勇揣着借来的2万元亲自赶去温州供应商那里提货。

 

显然,再一次度过资金危机的他已做好准备,要放开手脚大干一番。

 

坚持差异化道路,“打工人”当自强

 

外人眼里,永艺的发展可谓一帆风顺。仅仅三年时间,在张加勇的带领下,2003年,“永艺”已实现了一个“小目标”,年销售额高达1.21亿元,到2004年,“永艺”销售规模进入安吉椅业前十名。

 

成功来的看似不费吹灰之力,但张加勇知道,这一切与公司成立最初的定位有着分割不开的联系。凭着多年浸泡在一线工作岗位上的洞察,张加勇一开始就坚持要走“差异化”道路。

 

张加勇解释:

 

那时候的我们没人、没钱,既没有良好的社会人脉,也不会喝酒,唯一的优势是技术。

 

那时候的办公椅做得相对简单,没有现在的一些功能。很多人就是买一些配件来组装,但产品比较短缺。所以我们就聚焦在按摩椅领域,竞争相对小了许多。

 

但是,他也遇到瓶颈:客户单一,品类单一, “鸡蛋在一个篮子里”,想要往前走,会越来越难。停下来,慢慢享受生活?还是奋力突破瓶颈,再赌一把?

 

那时的张加勇已经有近3000万元现金,这些钱“利息都够我花的,生活一下子就达标了”。他那时只有30岁,已经财务自由。“再拼的话,这个钱就没了,压力可能还更大了。”张加勇犹豫。

 

他跑到威海表姐家,吃吃饭,聊聊天,在海边坐坐,这是他工作以来第一次给自己放假。
 

满足感巨大却短暂,无法停留。张加勇面对着大海,一遍又一遍地在内心叩问自己:梦想实现之后,更长的路怎么走呢?

 

到第三天到时候,他想开了,下定决心突破瓶颈,继续做企业。回到永艺,他对所有员工说:“我们给自己重新定义目标,未来能因为有永艺,而给这个行业带来一点改变。”

 

领教工坊联合创始人肖知兴教授认为:

 

好的企业家挖的矿是人活在世上最深层次的问题,即“我们为什么活着”的问题。
 

企业家挖的不是财富的矿,也不是知识产权的矿,而是精神财富的矿。

 

张加勇用三天时间,挖到了属于永艺的“矿”。

 

张加勇一口气买下50亩土地,建筑面积达3万m²的生产基地建成并投产。

 

永艺搬到了新厂址,张加勇向同行里的龙头企业买了八十几张办公椅,正式开始新征程。

 

不到三个月,就有三张办公椅坏掉了。再过一月,张加勇办公室用来接待的办公椅又坏了一把,座椅的靠背角度偏差了十几度。

 

“我当时虽然没说什么,但是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家企业已经是行业里的佼佼者,办公椅的质量尚且不过关,更别提其他的民营椅企了。”

 

令张加勇意外的是,永艺的一次工程评审会上,一把办公椅的五星脚突然断了。这一断不要紧,却把从美国远道而来的新客户企业的一位工程师狠狠摔了一跤。

 

“我当时怎么也想不通,还不到半年,80把办公椅就坏了5把,竟然还把客户摔了。”张加勇不仅意外,更不自觉感到脸红。

 

中国加入WTO以后,办公椅行业增长速度气势汹汹。从2002年开始,全行业销售增长几乎每年都超过100%。而飞速发展的成果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触动,可见当时的办公椅业态发展并不健康,大家都只认价格,不讲标准。
 

 

张加勇立即重新调整战略,重新开始做办公椅。不但如此,他找到了新的方向:永艺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出最好的办公椅。

 

那时候,无论安吉,还是广东,国内的办公椅企业几乎都是以OEM(代工生产)出口业务为主,“客户来什么订单,照样品做”,没有研发,没有品牌,产品多是中低端。既然决心要坚持走差异化道路,永艺就必须与这些工厂不一样!

 

张加勇不愿意帮别人代工沦为变相的‘搬运工’,他每年拿出3%的销售收入投入办公椅的研发创新,一心要建立自己的研发体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代工可能马上会有瓶颈,发挥不了我们的优势,很快会被市场淘汰。”他希望从OEM模式转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并对自己的销售团队下令:禁止再接代工订单。

 

为此,张加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成立了两个龙头部门:

 

●  开发中心

●  检测中心

 

开发中心代表的是创新设计,“早期开发中心进来的每一个人,我都会亲自面试,面试时必讲的话就是从进永艺的那一刻,绝不允许拷贝任何其他公司的产品。

 

而检测中心则与政府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合办,按照国内的最高标准来建。

 

研发团队搭建好的第一款产品显得至关重要,张加勇带领团队反复琢磨,将产品风格定位为“七分的美式,三分的欧式”。

 

当时的数据研究表明,美式的舒适结合欧式的精致,这种风格的适用人群相对较广。

 

经过长达1年时间的潜心研发,永艺从四十几款样品中挑出一款参加2006年新加坡国际家具展,首次亮相就一炮走红,闻名业界。

 

2、领教工坊

 

“七分美式、三分欧式”,2006年永艺就打造出了一款有自己独特品味的好椅子,在新加坡国际家具展上首次亮相,一炮而红!#领教工坊 #美好企业

视频号

到2008年,“永艺”办公椅的销售规模,排在安吉整个椅业的前10名,一举超过众多经营了二三十年的企业,在行业内引起了轰动。

 

坚持差异化的道路上,张加勇也听到过不少不和谐的声音,但他始终初心不改。为此,他还和公司高管产生分歧。

 

有一次,销售总监辛辛苦苦拉来一笔30万美元的代工订单,带着客户看了工厂,谈好了价钱,一切准备就绪,只欠临门一脚。但张加勇否掉了。

 

这位销售总监眼看着奖金、订单通通泡汤,在张加勇面前抹眼泪。

 

张加勇依然不肯松口:

 

那时候代工太好做了,我只要一松口,接了这个订单,我们的战略就会马上偏离,所谓的原创设计也就销声匿迹了。

 

我就问招聘的时候是不是就明言在先,不接代工订单是永艺的铁则,她最后也只好作罢。

 

不是张加勇心硬,办公椅代工赚钱容易,对他和他的公司而言,这是一种诱惑。但他要面对的是更多诱惑。

 

面对诱惑还是要冷静,想想最初的目的是什么。赚钱固然重要,但我想赚受人尊敬的钱。”张加勇觉得外面未知的世界,看上去很好,扎进去不一定好。“而且,我们在本行业做的还远远不够,还可以做得更好。”

 

张加勇的这种较劲,经过20年的渗透,已经成为永艺的基因。

 

2015年,永艺股份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办公椅企业,这意味着永艺在差异化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3、让组织的灵魂长出来

 

除了 “永而致新,艺臻完美”的商业初心,张加勇在兴趣爱好上,也有自己的坚持。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围绕近现代大师精品收藏,尤其是与他同乡的吴昌硕。

 

出于乡情,他对吴昌硕及其一脉相承的艺术家尤其倾心,比如受吴昌硕影响的齐白石、潘天寿等。

 

虽然10年间,市场起伏跌宕,但张加勇的收藏从未间断。他说:

 

市场总会有起落,不一定能够踩准重要的节点,所以,东西好是最关键的,只要是稀缺的精品,就不太受市场的影响

 

这份感触来自他做企业的体会。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整个行业在2008年几乎零增长,未消化库存接近50%。

 

“2007年以前,行业大增长,大家在买地建厂,2008年建完,刚要释放产能,经济不景气。”为了解决库存问题,办公椅行业在2009年开始出现恶性价格竞争,降价幅度约20%,“大家的利润就下来了。”

 

张加勇的永艺是那轮危机中少有的没受波及的企业。尽管销售没有增加,但因为成本下降,永艺的净利润反而增长了一倍。

 

“因为我们之前就开始做原创设计,产品有差异,所以全行业降价的时候,我们没有降。”张加勇感到很欣慰。

 

去年疫情爆发,迫使大家在家办公,学生居家线上上课。“至暗时刻”后,“居家生产力”的大放异彩让永艺的办公椅销量不降反增。

 

永艺发展的速度很快,规模越来越大,张加勇的压力也更大了,他一刻不敢松懈。“我脑中一直敲响警钟提醒自己要学习要进取,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更不允许自己成为企业变革的阻力。

 

2014年,张加勇进入领教工坊私董会学习,在这里他找到了很多同类,开始了自我反思蜕变的过程。

 

他坦言能够有一批“灵魂的同行者”相伴,十分难能可贵。

 

我感觉最大的收获是放下了面具,重新去认知自己,悦纳自己,突破自己。

 

“反求诸己”是领教工坊里的组员企业家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张加勇一开始不以为然。

 

第一次私董会上,兄台们聚在一起出主意帮助他解决困惑。

 

“那时候我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第一反应总是否定别人的看法,急于解释。”张加勇现在回想起来,不由得会心一笑,“其实这种急于反驳、急于解释的状态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

 

“2015年之前我特别容易发火,一般开会的时候至少要拍一次桌子。心里着急啊,不仅是为工作进度和质量着急,更是为员工个人成长焦心。”

 

张加勇发现指责批评对员工的能力提高收效甚微,“你原本批评员工是想帮助他,努力追上公司的脚步,但往往他会变得越来越不努力。”

 

这是为什么呢?张加勇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但当他换位思考,困惑就迎刃而解了。

 

“我丢下一句批评转身走了,但员工可能好几天都不能平静。他们内心会产生很多的情绪对话,老板是不是不信任我了?我能力是不是很差?最后很可能干脆自暴自弃,不愿努力了。”

 

就像施密特所言:“头衔让你成为管理者,员工才能让你成为领导者”,如果企业主无法与员工建立平等关系,人在这样的组织里工作,是无法自由发挥他们与生俱来的潜能的,顶多是“打好这份工”的心态。

 

张加勇希望永艺能够成就员工,帮助他们的工作富有成效,并让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都富足。

 

2015年后,员工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张加勇第一反应不再是一顿指责,而是找自己的问题。

 

“首先问自己,我真的用对我的员工了吗?是不是这个岗位不适合他?思考后如果还是觉得合适,就问自己第二个问题,我能如何帮助他?”

 

张加勇渐渐意识到,只有从“企业家的企业”转变为“企业的企业家”,不再以自己为中心,全心全意的为员工着想,企业才能长久的发展。

 

用肖知兴教授的话来说:

 

企业家要从一个大教主变成一个大祭司,带领所有人一起来祭拜并臣服于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战略。

 

张加勇说,这种认知升级不仅帮助他从老板迈向企业家,还感染到了身边的人,所有的员工和他站在了一条战线上。

 

一位早期跟他创业打江山的老臣,面对公司大力发展沙发事业中心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规划,主动提出“退位让贤”。

 

“这位老臣提出来要引进市场营销方面的人才来做总经理,他退到后面来配合支持新高管的工作。”张加勇很感动,使命和愿景不再是单纯挂在墙上,而成了大家共同的使命和愿景。
 

当一个组织的灵魂长出来,好像全世界都在帮你。

 

目前,全球制造业正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在智能化浪潮中,科技、时尚、艺术、健康成为竞争的窗口,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品质管控的同时,同一的刚性需求改变为加倍个性化。
 

2012年,永艺投入4500万元,开始实施精益生产,在注塑、裁切、焊接、喷涂、包装等生产环节启用自动化改造和升级,人均产能提升超过50%。

 

2016年,永艺加强精益化生产的广度和深度,建立ACE管理体系,以“中国制造2025”标准要求布局、改造生产线,加快智能制造,保证质量和效率。

 

在质量监控上,永艺不但追求精益求精,更开创了企业独有的产品追踪体系,每一件产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

 

为了造一把让人“坐着健康、坐着舒服、坐着享受”的好椅,张加勇于2012年筹建了永艺健康坐具研究院。
 

在传统功能座椅和工效学座椅的基础上,依托其先进的座椅底盘支撑技术、健康信息分析技术、人椅界面优化适配设计技术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等,推出《健康座椅》,宣传健康座椅理念,打造健康坐文化,为国人“撑腰”,赋予座椅巨大的价值。

 

“当今社会,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椅子,甚至人们坐在椅子上的时间远远比躺在床上的时间久,所以做一把好椅子其实是很伟大的事业。

 

领教工坊

“人们坐在椅子上的时间远远比躺在床上的时间久,做一把好椅子其实是很伟大的事业。”张加勇希望未来所有的消费者都能买得到好椅子,也能买得起好椅子。#领教工坊 #美好企业

视频号

张加勇希望未来所有的消费者都能买得到好椅子,也能买得起好椅子,“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其实是很痛苦的。如果能帮到他们,我做的事情就有意义。永艺每年投入一个亿给研究院,我就不信保护不了大家的腰!”

 

未来三到五年,张加勇希望让消费者更加认知健康座椅。永艺会始终坚持以“融合科技与艺术,让工作与生活更健康”为使命,以“永艺健康坐具企业研究院”为平台,不断加强研发创新,持续提升健康座椅的科技水平。

 

人生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短暂,一眨眼就过去了。活着如果能做一点点改变世界的事情就很值得。

 

张加勇告诉我们,等他可以从繁忙的企业经营管理事务中脱身,他很想回到自己的老本行做技术盯研发,继续用一颗虔诚的匠人之心去打造好椅子。

 

尽管是荧荧之火,米粒之光,张加勇也愿倾注一生,去做与星月同辉的事。

 

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搜索关注言商社,并在对话框回复哈佛还可免费获得哈佛商学院强烈推荐的“经典商业财经著作100本”+“微粒体商务PPT100份”助你在危机时刻修炼内功,实现逆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