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骗了!成功人士也会精疲力竭,他们如何面对疲惫?
来源丨资本侦探(微信号:deep_insights)
作者丨马秋雯
点击阅读原文
在公开信息的塑造中,人们熟知的成功人士,似乎总与精力充沛分不开:
曾担任百度总裁兼COO、微软执行副总裁、雅虎执行副总裁、现奇绩创坛CEO陆奇,以一天只睡四小时闻名;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24小时辗转两个国家、三座城市、飞行6000公里的日程表曾在网络引起热议;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凌晨秒回邮件的事迹被广为传颂,而凌晨秒回信息似乎已经成为互联网大佬的标配。
凡此种种,都给普通人一种暗示:精力充沛、玩命工作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这样的结论固然没错,毕竟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要复制成功人士们的工作状态似乎并非易事。而细究一步,成功人士究竟是如何保持持续、高效工作状态的,更值得好奇。
成功人士会精疲力竭吗?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疲惫和失落的?
围绕这两个问题,曾为多位因成功而导致疲劳的高级管理人士和行业领袖担任咨询顾问的临床心理学家史蒂文·贝格拉斯博士,在《成功人士战胜疲劳的秘密》一书中阐明了美国精英精疲力竭症状产生的原因以及调整这种疲倦的方法论。
从内容来看,书名的“疲劳”并未完全准确的概括史蒂文·贝格拉斯想要阐述的内容,事实上,用职业倦怠感来指称应该是更为恰当的说法。
仅从书名来看,这本书似乎只针对成功人士,但事实上,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如何面对生活、工作中的疲惫,如何与压力共舞是普遍话题。毕竟,同款成功难常有,而同款疲惫、倦怠却总是那么如影随形。
而对于这个芸芸众生都会面临的日常困惑,这本书也许能给出一些启示。
成功像失败一样
使人失去很多选择
回到开头提出的疑问:成功人士会精疲力竭吗?答案是肯定的,尽管在公开信息中成功人士们总是精神奕奕、效率惊人,但成功人士也是人,而且业已取得的成功往往还会成为他们的枷锁。
在《成功人士战胜疲劳的秘密》一书中,贝格拉斯首先阐明的一个观点是:成功并不完全等同于幸福,成功人士也面临着成功后的巨大压力。结合过往的咨询经历,史蒂文·贝格拉斯总结了成功为何能带来痛苦的原因:
没有通过有意图的、需要技巧的或追求目标的行为,例如通过继承财产或天生美貌而获得的成功会带来沉重的心理期望。
没有显著的、清晰的处理这些期望的机制,人们会由于不能实现目标而去努力逃避难堪或羞耻的感觉。
简单来说就是,成功固然美好,但成功也是包袱。基于此,贝格拉斯提出了“自我设限”理论。所谓自我设限是指,成功的结果会引发外界对成功人士的期待,由于害怕自己难以达到期望,成功人士尝试通过贬低自己来回避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自我设限的人往往会借助工具,如酒精、药品、手铐、锁链等帮助自己实现心理目标。而一旦结果受到了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自我设限者就能为自己的失败找到借口。
这个理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比如近年来,屡有名校学生因打游戏导致学业荒芜被退学的新闻传出,在这些案例中,过往的成功(考上名校)给部分学生带来了满足外界期待的心理负担,于是借助工具(打游戏),自我设限,进而为自己阶段性的失败找到借口。
贝格拉斯认为,NBA明星迈克尔·乔丹是一个典型的自我设限者。1993年秋季,乔丹退出职业篮球队,乔丹对外称,决定退役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原因,主要是由于他的父亲在这一年早些时候被谋杀所带来的痛苦造成的。但在贝格拉斯看来,极度成功后带来的职业疲倦感让乔丹自我设限,也是其终结职业生涯的重要原因。
理解自我设限出现的原因,需要先理解成功光鲜一面的里层,简单来说,成功在带来短暂的鲜花和掌声后,给人带来更多的是压力。
当一个人取得过一定水平的成功,这个水平就成为了一条底线——不好的成绩期望总可以向上提高,但良好的期望却是不会向下调整的。
成功的历史提高了成就的压力,因此,乔丹在带领芝加哥公牛队获得了连续三次冠军后,很容易处于一种会失去一切而不会得到任何回馈的困境,一旦他不能达到或超过自己曾取得过的成功,那么乔丹的心理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提出过一个公式:自尊心=成功/抱负(等同于上文提到的期望),这说明了不明确的极高期望会挫伤自尊心。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乔丹在事业高峰时决定退役是明智的,因为他此前的非凡成就所带来的压力一定会威胁到他的自尊心。
贝格拉斯博士还认为,那些只能带来很少或一点奖赏的重复性任务,缺少正向压力,即来自刺激性的环境或挑战的“好的压力”。对乔丹而言,当他期望着第四次冠军时,职业篮球就已经变成了一种单调的工作。
当一个人追求成功时,他需要投入热情;而当他保持成功的时候,成功标志着一种失去——挑战、目的或灵感的失去。
谁给成功织就了套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成功的负面作用并不比失败小——它同样会使人失去很多选择。因此,如何处理由成功带来的问题,也显得非常重要。在贝格拉斯看来,社会文化是成功人士面临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在探究职业倦怠的起源时,贝格拉斯发现,性别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决定因素。
书中介绍,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一些研究发现,性别差异决定了成功的雄心和方向。大部分情况下,男性希望成功,而女性害怕失败、恐惧成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女孩子倾向表达自己遇到工作中不顺时的害怕,男孩子则被鼓励去控制自己的恐惧和消极情感。
这种控制情绪的男性气概还表现在有权势的精明人抵制接受再教育。他们“行为极端具备防御性,而防御性鼓励个人将他行为的前提、推论和结论私人化,并避免被真正独立、客观的方式测试以避免感觉软弱无能”。简单来说就是成功人士害怕暴露自己的无能而尽可能地避免任何维度的对能力的客观测试。
无法表达所谓的女性情绪,代价是惨重的,这直接导致了女性更擅长处理因简单的失败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因为她们会转向其他人求助、建立心理联系,因此增加自己的社会支持、解决自己的问题。而男性出于防御本能会将失败的责任归咎于他人,于是失去了自我调整进而获得长期成功的机会。
除了男女性别文化的影响,漫长时间沉淀下的本土文化也在打磨美利坚民族对成功的偏见。
本杰明·富兰克林有一些对美国人影响深远的名言,例如,“记住时间就是金钱”和“自助者天助”,他的本意是为了强调工作的精神意义,但很快就被理解为劝告人们做更多的工作。许多人逐渐相信,上天明显偏爱那些积极追求事业的人,而当人们讨厌自己的工作,或者失去生产力的时候,他们就“瘫痪”了。
性别差异与文化氛围共同为成功人士们设置了强大的压力值,面对这两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外因,我们还有解决由成功带来的压力的可能吗?
对此,贝格拉斯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如果能做出正确的改变,一切为时未晚。在试图找到解法之前,让我们先设身处地的去还原一下被成功捆绑的人们的真正处境。
焦虑的成功人士往往处在两难境地:继续从事早已驾驭的工作,忍受成功带来的压力和疲倦;抑或接受更高程度的挑战,但这种挑战有可能破坏当前的个人荣誉。
事实上,成功人士必须不断在两个选项之间做出选择,以使得在控制局面和需求刺激间达到平衡,但可惜的是其中许多人把这过渡期的挑战视为威胁,进而选择逃避挑战。而一旦有了回避挑战的思维,在贝格拉斯看来,就无异于“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是在碌碌无为地等死”。
改变的关键,是打破人们对失败的恐惧。
持续成功的秘诀:拥抱失败
乔治·萧伯纳认为:“一个人承认的失败越多,他就越值得尊敬。”萧伯纳的话道出了如何破解成功之后倦怠感的关键,而这从失败中汲取经验的观点也逐渐被美国的企业界人士接受。
道理很好懂,关键怎么做。在书中,贝格拉斯给出了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首先是敢于分享。
据《纽约时报》中一篇文章的介绍,现在许多冒险投资商和猎头公司都更倾向于任用那些曾经经历过职业失败的经理人。因为许多事实都证实:失败,这个曾经被认为是无能标志的行为,如今越来越值得被人们接受。同样的,一个愿意承认失败历史的人会非常懂得怎样减少失败的代价。
正视这些可能的失败使得成功人士具备成为导师或顾问的能力,因为这表明他们接受传授新事物时的曲线式前进方式。同时,向别人提供指导等同于建立了活的资产:如果你的计划、眼光、才智吸引到了人们并因此得到了欣赏和赞誉,那么当这些人接受了你的指导并成功后,就会带领更多人接受你的观点,这样就扩大了你的影响力——而且这些影响是永恒的。
因此培养新人也有益于导师本人——自我满足感,心理承受力的提升使人能够更好地处理面临的压力,这在退休的精英中尤为明显。而且建立与他人之间的纽带能够把对成功的追求从对金钱的占有中解脱出来,去关注自己心灵上真正喜欢的事。
其次是接受帮助。
很多时候,成功人士还会陷入自我怀疑,比如认为自己的成功依仗于幸运,因而可能会出于掩饰和心虚而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这个时候,不妨求助于心理医生,去找寻感到不安的深层原因,更重要的是找到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途径。
亚里士多曾提出这样的挑战:选择在合适的时候,向合适的人,为了合适的事情,以合适的方式大发雷霆。这并不是容易做到的事,但确是能尽快从心理失衡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跳出精疲力竭症怪圈的好方法。
除此之外,贝格拉斯博士基于《60 Minutes》节目提出了“60分钟”治疗法,即让人们在60分钟内用自己的灵感来找到解决办法,唤醒内心深处的力量。具体针对职业抑郁,他鼓励人们追求全新的事业,重燃生命之火。
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说过:在明天,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成功确实没有那么容易,却也不像想象的那样遥不可及。最重要的是,无论成功与否,如果遭遇职业倦怠,不要小瞧这句老话:不要惧怕失败,一切为时未晚。
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搜索关注言商社,并在对话框回复哈佛还可免费获得哈佛商学院强烈推荐的“经典商业财经著作100本”+“微粒体商务PPT100份”助你在危机时刻修炼内功,实现逆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