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趣的现象:你身边赚到大钱的人,都做对了这两件事!

2020-12-23

来源丨格总在人间(微信号:I-Gargamel

作者丨格总

点击阅读原文

 

很多年前,我住进深圳一个城中村,很快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街口有家A饭店,往里走上一段,有一家B饭店。

 

但是同一份炒饭,A饭店的价格比B更高,居然分量也比B更少。

 

但不管是A还是B,生意都不错。

 

为啥会这样呢?

 

呆久以后,我慢慢发现原因了:A饭店因为就在街口,地段好,主要食客是来往的行人,干的是一锤子买卖。

 

分量少就少点,价格贵就贵点,照样不缺生意。

 

而B饭店地段差一点,它就把分量弄足,价格降低,吸引附近的居民。

 

因为只有住在附近的人,才会有动机、有机会来对比。

 

所以它赚的钱,大部分都是回头客。

 

这个小故事,我后来常拿来给团队的人讲,这里面,有两点非常有意思:

 

B饭店面对A的地段优势,合理设置价格和分量,利润薄一点,同样活得下来。

 

而A饭店呢,它难道不知道B饭店的策略吗?

 

肯定知道。

 

但它没有想着搞价格战,把B饭店逼走。

 

大家就在一条街上,都有事干,都有钱赚。

 

冷酷无情的商业竞争,在那个城中村的熙攘街头,忽然有了一丝美好。

 

那么今天,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

 

这要说到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关于华为云销售和罗振宇。

 

大家留言踊跃,其中一条来自粉丝@天星。

 

天星的错误,可能正是大多数人的错误,也是我们每天奔波忙碌还挣不了几个钱,日子过得苦哈哈的原因。

 

 

回复完这条留言,我仰天长叹。

 

天星啊天星,你关注我也有3年多了,这条留言的水平真是叫人失望。

 

啥叫“自身条件资源有限”?

 

我的天哪,资源有限,难道不是竞争的常态吗?

 

你见过什么竞争,其中一方拥有无限资源?

 

啥叫“无论如何努力,资源就是拿不到,对手却轻而易举获得”?

 

对手强大到看似无懈可击。

 

这,不就是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的现实吗?

 

你讲话的口气,好像幼儿园的小朋友,抢不过棒棒糖了哭着去找老师。

 

拜托,我们是成年人好不好。

 

如果强大就意味着不可战胜,那还有什么大国兴衰,商业世界的版图更替?

 

如果出身就意味着命运,那我们还聊什么个人成长,认知提升?

 

成年人会思考,孩子才只抱怨。

 

我看太多太多人,面对这种问题一点办法没有,

 

反观那些在商业上有突破,赚到钱,甚至赚到大钱的人呢?人家思路非常清晰。

 

像下面两个问题,就是最重要、最需要我们思考的:

 

如何挑选对手?如何挑选战场?

 

首先说,啥叫挑选对手?

 

举个例子。

 

梁宁曾经这样解释华为进入手机市场,她说,

 

“小米的崛起,给华为点了灯。”

 

要知道在小米之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特别是高端智能机,基本是苹果、三星的天下。

 

想做智能手机,就意味着挑选苹果、三星做对手。

 

苹果多强大就不说了,到现在为止,苹果依然是全球智能手机的王者。

 

它的背后,是从开发者,到用户,到广告商……的庞大生态系统。

 

三星呢,它的背后是巨无霸三星集团,韩国人终生逃不掉的三件事,就是“死亡,缴税,和三星”。

 

三星手机也非常能打,即使除掉中国市场,依然是安卓机的全球老大。

 

所以,华为迟迟没有动手。

 

但是小米崛起了,这证明了苹果、三星并没有强大到,别家连一点点生存空间也没有,这就给了华为进入的强烈信号。

 

强大如华为,挑选对手时依然如此谨慎。

 

反观我们自己,为什么有些仗,还没开打就已经输了?

 

因为挑选对手,直接决定了竞争的难易程度。

 

所以牛逼的人从来不追求“战无不胜”,他们只追求挑选没那么强的对手,“不打无把握之仗。”

 

那么你,为啥一定要挑选那些,你根本就毫无胜算的对手呢?

 

应该挑选的,恰恰是那些比你差上至少一个量级的对手啊。

 

远离所谓的“险胜”。

 

以最小代价,碾压性优势获取胜利,才是最保险、最值得、最聪明的事。

 

不是说了嘛,“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可是首要问题啊。

 

有些肉,本来就不该你吃;

 

有些钱,本来就不该你赚;

 

这种仗你都打赢了,才真是天理难容。

 

当然了,我也知道,许多时候你没有选择权,有时候甚至不是你挑选它,而是对手挑选的你。

 

或者,为了生存,为了扩张,你也会主动进入强者的势力范围。

 

那么,面对强大到似乎无懈可击的对方,怎么办?

 

答案是:挑选战场。

 

你说干就完了,为啥非要挑选战场?

 

因为,你的资源有限,对手的资源也有限。

 

一个组织,总是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合理的地方,让每一滴血液携带更多的营养。

 

所以,那些价值不那么大、营养不那么多的地方,往往就是它的软肋。

 

华为起家时“农村包围城市”,在电信巨头的包夹中生生找出机会;

 

拼多多从五环外的“下沉市场”开始,躲开京东和淘宝的合围;

 

美篇主攻老年人社交,找到微信和QQ不曾重视的版图;

 

刚刚上市的泡泡玛特,也是在众多零售巨头的夹缝里,主攻垂直的潮玩市场。

 

像这种例子,商业史上真的太多了。

 

几年前,雾霾还挺严重的时候,我给一家做新风系统的企业当过顾问。

 

这家企业的一个目标客户,是一个有15座校区的私立学校。

 

我们技术实力和品牌只能排到第三,但校方说,15座校区只选两个厂家。

 

如果是你,你怎么办?

 

最后的结果是,我们拿下了2个校区。

 

数量虽少,但有了应用案例,对品牌在当地的推广作用极大,可以说非常满意了。

 

而这背后的路径,其实也不复杂。

 

就在前两家都把资源和目光投向校方的“决策者”时,我们没有硬拼,制造机会给其中一家校长的70岁老母亲,家里安装了新风系统,还为老人家做了空气质量检测对比,效果非常好。

 

作为新风系统的“使用者”,这位校长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学生们,也能享受到自己母亲享受的清新空气,竭力为我们争取。

 

最后,是从前两家已经放进嘴的份额里,各自掏出一个校区来。

 

所以说啊,我们看“战场”,当然要站在云端俯瞰,看山脉河流的走向,看平原森林的分布。

 

但弱势一方,更要去战场上踩点,去看微观。

 

要学会把一片地域切割开,切成许多个细小的子战场,放弃某些子战场,又在某些子战场里以多打少。

 

因为,对手的资源一定是有限的。

 

“挑选对手”和“挑选战场”,这篇文章基本上就写完了。

 

我还想说两句题外话。

 

你们也看到了,公号文章我已经写了几百篇,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篇幅有限,能把一个事理讲明白就不错了。

 

所以,文章里面的“事理”,必然经过高度提炼。

 

既然是“高度提炼”之后得到,那不好意思,必然有它使用的限制条件。

 

这个“限制条件”,你得学会去识别。

 

或者有些,要靠你自己去创造。

 

只有这样,“事理”对你来说才有意义,你才能按着这个路径来使用它。

 

我非常欢迎大家留言,赞成也好,反对也罢,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它不香么?

 

可是,你讲一堆“限制条件”,来证明我的错误,除了虚幻的胜利感,你还能得到啥?

 

量子力学创立,并没有推翻牛顿定律,只是让我们知道了牛顿定律,有它的适用范围。

 

理性人作为经济学的前提假设,也不会因为行为经济学的出现,就毫无意义了。
 

至于你说的,事情后来有反转,这个反转,就把之前的所有合理性全部推翻了么?

 

普鲁士军人克劳塞维茨,曾在奥尔施泰特会战中被法军俘虏。

 

但这也不影响他后来的《战争论》,成为军史上的不朽之作嘛。

 

芸芸众生,总在鸡蛋里挑骨头。

 

聪明如你,要学会在沙砾中发现黄金。

 

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搜索关注言商社,并在对话框回复哈佛还可免费获得哈佛商学院强烈推荐的“经典商业财经著作100本”+“微粒体商务PPT100份”助你在危机时刻修炼内功,实现逆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