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兼职卖烧烤10年,曾卖房维持经营,如今开出45家直营店

2020-12-23

来源丨红餐网(微信号:hongcan18)

作者丨红餐访谈小组

点击阅读原文

 

日益拥挤的烧烤赛道,已经涌现了不少表现优秀的品牌,聚点串吧就是其中一个。


在竞争激烈的北京烧烤市场,用10多年时间一步步开出45家直营店,聚点串吧的实力不可小觑。在这样一个品牌背后,又有怎样精彩的故事?

 

对于忙碌了一天的人来说,最能抚慰他们的往往是下班后约上三五好友,大家聚在一起喝酒撸串聊天,这人间烟火气足以抚平一身的劳累,舒缓生活的燥郁。

 

尤其在北方人眼里,更没有什么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而这,也正是聚点串吧创始人张霖开店的初衷,“就想开一个哥几个能喝酒聊天的地儿”。

 

抱着“玩玩”的心态,“兼职”十年做出知名烧烤品牌

 

在疫情冲击后的餐饮业中,烧烤是恢复得最快最好的品类之一,这与其“四项通吃”的特性有很大关系。

 

一、不受食材限制。牛肉、羊肉、鸡肉、猪肉、海鲜、各类蔬菜,有啥吃啥、吃啥有啥。

 

二、食烧烤者众。全国上下从南到北,从内陆到沿海,几乎没有人不好这一口。

 

三、开店易上手。门槛不高利润却不低,谁不想来分这块蛋糕?

 

四、模式多元化。烧烤不仅仅是烧烤,还可以搭配酒水、正餐、火锅,烧烤店也不仅仅是街边店,还可以是室内的。

 

当很多人认为北方冬季寒冷,烧烤生意会下降时,张霖的聚点串吧,成功让京城老百姓在凛凛寒冬里也能热火朝天地撸串。

 

张霖谈聚点串吧的品牌文化和规划

 

据红餐网了解,如今,张霖的聚点串吧已经在北京开了45家直营门店,广受食客喜爱,在业内也是影响力较大的烧烤头部品牌之一。

 

说到这里,也许没人会相信,聚点串吧的前十年,只是张霖经营的一份兼职。

 

2005年,26岁的张霖还在一个人人羡慕的国企上班,干着铁饭碗的工作。而后,抱着“玩玩”的心态,他走上了创业的“不归路”,机缘巧合地与朋友合开了聚点串吧。

 

一边在朝九晚五的国企打着工,一边“兼职”开店卖着烧烤,一干就是十年,回忆起过去的这些时光,张霖笑着说,“我这稀里糊涂一干,把副业干成主业了” 。

 

京城室内烧烤“吃蟹人”,曾从云端跌入谷底,卖房买羊肉

 

在室内烧烤出现之前,烧烤店基本都是街铺,休闲又舒服的店比较少,当时,张霖和朋友就抱着“哥几个能轻松喝酒聊天”的想法,开了第一家室内烧烤店。

 

二人也没研究个啥,跟玩似的把店开了出来,但三个月做下来,效果居然不错。张霖回忆,“店里生意特别好,那时候就有很多人来排队。”

 

这样的好生意持续了四年,火爆的势头让这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开始“膨胀”。彼时张霖觉得,这样的聚点串吧开在北京哪儿都能行。

 

于是,2009年,他一口气开了5家店。结果,除了老店以外,其他分店生意都不怎么样。屋漏偏逢连夜雨,快速扩张的“后遗症”显现,聚点串吧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

 

聚点串吧的羊都是直接在内蒙古当地牧民手中采买,每年9月是羔羊肉质最好的季节,必须及时宰杀,否则就会错过“好羊”,但当时,当地牧民要求全年收购的羊肉必须全款结清,“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巨额的现金空洞无法填补,买不到好肉又无法维持店铺口碑,几番思虑,张霖最终决定把自己的房子给卖了。

 

“09年的时候真的很痛苦,当时甚至考虑把自己的两辆车也卖了,给员工把工资开了,就把这事儿(开烧烤店)结束了,因为实在是没有钱了。”

 

这段时间过得很辛苦,张霖一度想要放弃,好在后面事态减缓,生意慢慢回温,他才坚持了下来。

 

除了盲目扩张带来的资金链问题,张霖还曾有过一次决策上的失误。

 

2012年之前,张霖盲目学习“麦肯”的装修风格,生硬的座椅与烧烤店社交场景相悖,客人坐着极其不适,导致客流量锐减。此外,为了改善餐厅生意,张霖还学习过同行的“自烤肉模式”,把门店一楼改成了自烤,导致定位跑偏。

 

之所以很多人喜欢自己烤肉,是因为以前品牌店基本都在郊区,而聚点串吧开在城里,客人更想要较高的舒适度和聚会氛围,“定位不准,让我们走了很多弯路,生意直线下滑。”

 

好在,张霖吃一堑长一智,往后无论是开店,还是做其他决策都更谨慎了。

 

辞职专攻烧烤,凭借五大策略突围而出

 

2015年,张霖终于正式从国企离职,将“聚点”这个“私生子”转正了。此时,聚点串吧已经累计开了15家门店。也是这时,聚点串吧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

 

实际上,聚点串吧刚开业的前些年,烧烤品类并没有完全成形。直到2012年,品类才被细分出来,市场竞争也从此越发激烈。

 

市场扩大后,东北烧烤、新疆烧烤、西北烧烤、南派烧烤等越来越多的外地品牌,开始进入北京。

 

在张霖看来,聚点串吧之所以能在一众品牌中突围,离不开其差异化的定位、极致的品质、符合需求的场景打造、高效的人才管理和创新的引流模式这五大关键因素。

 

1、差异化的定位

 

聚点串吧以北京文化做底蕴,在产品、味型以及菜单搭配上,或多或少都借鉴了北京本地烧烤的特性,因此成功与一众烧烤品牌区分开来。

 

 “北京本地的烧烤,虽不像东北烧烤那么有名、遍地都是,但其实也很早就有雏形了,比如最早的电烤串儿、油炸串,在我小时候就有了。”

 

2、极致的品质

 

烧烤产品的差异化不大,重点比拼的是品质。张霖认为,品质无他,就是产品要好,肉要好,而聚点串吧保障品质的关键在于供应链。

 

聚点串吧很早就开始建设供应链了,从2007年开始,店内所有的产品均来源于自家标准化的食品厂,每天晚上中央厨房会通过冷链把大约80%的产品运到各大门店。

 

张霖透露,其实目前聚点串吧的中央厨房还有一部分是可以外销的,但通常基本不会接外单,因为无法切实保障外销的产能。

 

3、符合需求的场景

 

聚点串吧营造的聚会场景和氛围也很重要。烧烤是一种社交属性很强的食物,必须营造温暖舒适的环境,让顾客吃得开心。

 

在门店空间及功能的设计上,聚点串吧注重突出不同场景下的聚会需求;在营销动作上,也时常增加一些社交属性的互动活动,以打造门店的聚会标签,让顾客能够被门店欢乐的氛围感染。

 

4、高效的人才管理

 

张霖一直将人才管理放在公司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在这方面的投入持续不断,包括开创“动作计件法”管理千人团队。

 

“说实话,这两年‘人’确实是大问题,但我们的培养人才比我们开店速度还要快一点。”

 

5、创新的引流模式

 

在新技术、新模式的探索和使用上,聚点串吧也走在前沿。比如,烧烤主做晚市生意,人力成本高,为解决这一问题,聚点串吧采用“会员自助付费”的模式,打通了引流、消费、评价的完整流程。

 

在这个创新的模式下,聚点串吧一天能在线创收40万,不仅实现了门店的降本增效,同时也培育了品牌的私域流量,为企业后续的会员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升级,目标是“北京第一,全国头部”

 

2020年,一场疫情冲击了餐饮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后疫情时代,外卖井喷,聚点串吧也加入了这波浪潮。据了解,如今聚点串吧的外卖收入在全公司的占比已有22%-40%。

 

原本张霖并不打算发展外卖,毕竟现烤和外卖的口感还是有一定差距,但有需求就有市场,要做就做到最好。

 

自从接了这活,聚点串吧开始在外卖包装上下足了功夫,比如采用锡纸+保温袋+比较厚的手提袋,这种一层叠一层的厚实包装,能最大程度减少烤串口感的折损。

 

在餐饮行业,了解行情是餐饮人的必修课,只有看准流行的指向标,深谙食客的喜好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及时顺应趋势做外卖,以及聚点串吧在关键时刻的其他决策,都离不开张霖对市场的洞察。

 

在开店的这十多年里,张霖基本每隔一两年都会做一次市场调研。在一次次的市场调研后,他发现,单纯给聚点定义为烧烤店是片面的,这样会把自己“框死了”, “每一位客人想要的东西都不一样,我们认为好的也许并不适合他们。”

 

如何打造产品的丰富性以及门店场景,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是张霖目前重点思考的问题。

 

“在聚餐场景上做精细化营销,针对不同的客户属性开展服务,比如不同的年龄层、不同的团体人数,采用提前预约等机制,实行不同的服务和场景,最终将聚会和聚点串吧这个品牌连接起来,进行全面的升级。”

 

目前,烧烤行业处于风口期,很多品牌都在拼命扩张,而聚点的主战场仍是北京,扩张的动作也不疾不徐。

 

对此,张霖表示,此前聚点串吧之所以没有在全国扩张,是考虑到人才、管理、产品配送的半径以及各地口味问题。对于北京市场,张霖认为,聚点在北京开80家左右,基本就到天花板了。

 

未来,他们给聚点定下的策略是“北京第一,全国头部”。接下来,聚点串吧在北京市场的布局会提速,计划两年内开出80家直营店。

 

2021年,聚点也将考虑对外扩张,但不是分散性地扩张,而是经过调研后找准一个地方,多开一些店站稳脚跟后,再考虑下一个地点,做到“区域为王”。

 

“烧烤这种强烈的社交属性不会变,且看品牌能否适应,不断地去创新,不断去跟不同阶段的客群相匹配,我觉得这个事儿,生命力很长。”

 

结语

 

“诚信坚持,极致共好”,这是张霖干了十几年餐饮,总结下来的八个字,他解释得特别实诚,“前半句是想把这个聚点这个品牌做得更大,后半句就是想让我们的员工生活得更好点。”

 

如今,张霖的心态已经与15年前的“玩玩”截然不同,在价值观里共好这样的愿景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张霖为此努力了十年,未来的二十年、三十年也依旧会如此,直到做到这样的“极致”。

 

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搜索关注言商社,并在对话框回复哈佛还可免费获得哈佛商学院强烈推荐的“商业财经著作100本”+“微粒体商务PPT100份”助你在危机时刻修炼内功,实现逆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