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200亿财富背后:想有尊严的做生意,生产车间不怕围观
来源丨卖家(微信号:卖家)
作者丨姜雪芬
点击阅读原文
“辣条是用面粉做的,不是用塑料,也不是用鞋垫,更不是光着脚丫子踩出来的。”长沙市区,黄兴步行街人来人往,街中间的辣条博物馆里,讲解员正拿着话筒,声音沙哑,一遍遍对涌入的参观者揭秘辣条的真相:平江,中国辣条之乡,辣条是安全的食品,可以放心吃。这些话,她每天要对上万人重复。
湖南岳阳平江县是辣条的起源地。在全国千余家辣条企业中,平江人创办的企业占90%。当地流行一句话:“平江人,平江魂,卖辣条当人上人。”20多年来,辣条上演了造富神话,北派“辣条一哥”卫龙拟上市,南派麻辣王子成了长沙扛把子。
但财富背后,辣条身上难以撕掉的“垃圾食品”标签,成了平江人心中的痛。曾经,当地人一度羞于对外人道“自己是做辣条的”,每每听到家长训斥孩子吃辣条,看到摊贩遇检查匆忙藏辣条的场景,他们心里五味杂陈。
尽管这已经是一个市值580亿的食品产业,但是平江人更想要有尊严地做辣条生意。
尊严
离长沙市100多公里的平江县,成了近年来不少游客的新打卡胜地。这里分布着100多家辣条企业。街边,黄色的辣条广告牌上,赫然印着大红色的“长沙辣条扛把子”。超市里,各种辣条品牌能摆满一整面墙。站在辣条厂几十米外,辣条的香味扑鼻而来,一辆辆满载辣条的大货车缓缓驶出。
走进辣条生产车间,和之前想象的不同,是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化生产线:工人们统一着白色工作服,有的推着车子往返运输调制好的辣条,有的正忙着打包、装袋,“消灭”案板上红彤彤的辣条堆成的小山。每天,他们要脱掉鞋子、外套,换上工作服、鞋套,戴上工作帽,经过风淋室的两次除尘,才能进入辣条生产车间。
在参观者走廊上,麻辣王子创始人张玉东讲起辣条制作的各环节:面粉原料,经过机器高温挤压熟化,长条被自动切割,之后传输到不同的拌料机,调制出很麻很辣、微麻微辣两种口味。看着好奇的参观者对着车间里穿着白色工作服、带着手套的工人们和桌上堆积的辣条山狂拍照,他淡定强调:一年365天,随时都可以来参观。
张玉东今年51岁,平江县三市镇人,他的命运是被辣条改变的。20多年前,他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养过猪,卖过茶叶,生意失败,欠下了上百万元的债。进入辣条行业没几年,他还清了债务。
如今,张玉东做辣条生意已经18年了,麻辣王子车间每天生产100多万包辣条,企业年产值6亿元。
然而,他始终被辣条的名声所累。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辣条是见不得人的生意。早前,辣条生产门槛低,没有正规的制作标准,不少小作坊生产环境脏乱差,产品添加剂突破天际,包装花花绿绿简单粗暴。2005年开始,央视相继曝光辣条生产的地下黑作坊,人们将辣条与垃圾食品划上了等号。
辣条本是平江人的骄傲。1998年,湖南省遭遇特大洪水灾害,农产品受损严重,大豆原料由7毛钱一斤长至一块六一斤,平江传统酱干产业遭遇打击,市场低迷。这一年,做生意失败、遇到坎的三个平江县三市镇人钟庆元、李猛能、邱平凑在了一起,琢磨着做点事情,养家糊口。三人走访市场,发现面粉原料便宜,于是花100多元买了台做米线的机子,研究了半年,捣鼓出了麻辣面筋。
产品一经推出,大受市场欢迎,迅速占领酱干市场,酱干企业纷纷转做面筋食品。几经辗转,经过不断调试,面筋有了不同口味,因地域不同,这一发明被人们称为麻辣、面筋、辣条等,还形成了南麻辣北偏甜两大江湖门派。
辣条畅销市场,想做“人上人”的平江人却发现,辣条的名声越来越差了。厂里的工人不敢说自己做辣条,儿女觉得做辣条是不光彩的事情。即便从事正规的辣条生产,但每逢遇到外人问起职业,当地人多以“做熟食生意的”敷衍过去。
平江人觉得辣条生意不体面,这样的日子没有尊严,他们想光明正大地做辣条生意。
正名
想有尊严地做辣条,首先得有一份标准“傍身”。
2007年开始,湖南几家辣条规模企业一起,以平江县食品行业协会名义,联合申报面筋行业的地方标准,对生产环境、添加物质等做出规定。这意味着在生产安全方面,企业要投入更多成本,说服地方小企业遵守这一标准不容易,张玉东记得,那段时间企业聚在一起开了不少会,吵了不少架。
2013年,他决定砍掉价值2亿多元的低端产品生产线,升级原料,不再制作一元钱一包的辣条。卖了十多年辣条的经销商跑到厂里,怒气冲冲问他是不是神经病,打电话向其岳父、老爸哭诉,厂里的工人也觉得老板脑子坏掉了。大家都觉得辣条脏,他想争口气,一门心思要建干净、卫生的车间,让众人服气。此后几年,他跑到制药厂,请了不少专家,斥资5千万元,先后建了研发中心、制药级净化车间,企业一度出现资金周转困难。
在为辣条正名的路上,平江人有着湖南人抱团的默契。
2015年,平江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面筋(辣条)食品之乡”。去年,中国辣条年产值580亿元,平江县超过200亿元,占了“半壁江山”。
但是在市场上,辣条引发的江湖大战不断。除了南北甜辣之争,在生产标准上并不统一:湖南将辣条归为中式糕点一类;河南出台标准将其定义为“调味面制品”。各地订立不同标准,企业、食药监局“互怼”。
2018年8月,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卫龙等河南省生产的多款辣条在不合格样品的名单中。卫龙称产品符合河南省地方标准及食品生产许可,湖北食药监局认为其不符合湖北所执行的标准,在湖北应被下架。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9年315晚会上,央视曝光辣条生产乱象,劣质辣条毒害中小学生健康,行业迎来新一波质疑。几年来,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因负面影响,受到很大冲击,平江县的辣条生产企业由300多家减少到100多家。
2019年12月10日,辣条行业重见曙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文,对辣条类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
国标出台,长达二十年的辣条标准“南北之争”结束,“大一统”局面让辣条行业迎来全新时代。
重建信任,长路漫漫。平江人不甘心,张玉东也越来越倔,多次对外表示:我的一生只做这一件事。麻辣王子通过官微回应质疑,邀网友实地考察工厂:眼见为实,包车包饭。
掘金
辣条产业发展,山坳小县城也在改变,2019年3月,平江县脱贫摘帽。在这个200亿的产业帝国背后,每个环节都在走向专业化。
平江县一家机械工厂里,10多年经验的老师傅正带着徒弟研究机械配件,当年的第一代挤压熟化机已经迭了四代:挤压区由1.5公分变成4公分,轴承增加到了四只,材质由铸铁变成了铸钢,性能更加稳定。
机械厂的年产值近千万元,工人也有了不错的收入。一身黑油泥、着装朴素的老师傅来自常德,称“平江是第二故乡”。当地县城里,房价在5000多元一平米。老师傅一年赚10来万,工厂给分了一套房子,他将妻女接到了平江,就此定居。
晚上9点,离机械厂几十公里外的包装厂里依旧灯火通明。女工们正上夜班,守在自动包装袋生产机器一侧,整齐码放辣条、鱼仔、槟榔等产品的包装袋。工厂老板介绍,工人工资按件计算,一万个辣条小袋为一大件,每月,他们能有4000多元收入。包装厂年销售额8000多万元,辣条厂占了不小的比例。
一间不起眼的品保室里,品评师坐在隔开的桌子上,正安静试吃新一批辣条,拿着笔对口味、硬度、麻度、辣度等进行打分。品评师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情绪、饮食习惯会影响味觉、嗅觉,为了保持敏感,素日里,品评师一般都不吸烟不喝酒,饮食清淡。麻辣王子的品保师队伍里,最小的24岁,最大的30多岁,每半年筛选一次,全厂600多人,只有嗅觉、味觉排名前20%的人才可以进到这里。
另一侧的王盛莉是辣条研发口味背后的大师,此刻她正在研发室里用味蕾试探辣条的更多可能性。测试台上放着从四川、河南、甘肃等地寻来的花椒、辣椒、甘草、孜然、茴香等原料。她介绍起茂县的花椒,形容其味道极佳,一粒可“一剑封喉”。每年,她要飞到各大香料产地,爬山入寨,待上一两周,每天的任务就是吃香料,圈出口感清奇的产区,通知采购团队。遇到研发新品,每换一种口味,她便重新找一次原料。
电商销售额逐年增加,平江龙头辣条企业线上销售额占比约十分之一。想要加入辣条队伍的经销商多了。辣条企业对于经销商的规定越来越严格。一位经销商介绍,早前可赊销赊购,如今成为麻辣王子的经销商,需先缴纳上万元保证金,且不能随便改价格。有经销商冒险尝试,在促销活动中调低了价格,6元改卖5元,品牌做出了处罚2000元的决定,并通知对方三次违规将会取消经销资格。
平江县每10个人中,就有约1人靠辣条产业为生。也是因为辣条,平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无论是机械师傅、生产女工,还是研发、测试人员,亦或是经销商,产业带早就不是过去的作坊模式,各个环节的分工合作,正在把这个200亿的产业雪球越滚越大。
出圈
张玉东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守正出奇”。在他看来,守住食品产业的安全底线为“正”,不断求变为“奇”,这是企业的竞争法宝,也是平江的财富密码。
近年来,来到平江的,还有不少电商、营销人才。他们希望通过美食短视频、线下麻辣王争霸赛等活动,把辣条玩出时尚新花样。
在长沙繁华的黄兴步行街,麻辣王子多次举办3分钟吃辣条比赛活动。前来竞技的,有奶爸、萌妹,外地游客,还有来自埃及、肯尼亚、巴西、美国等地的留学生。在现场成千上万人的围观喝彩中,参赛者一口气能吞下30多根辣条。
平江人想证明辣条百搭,制作了辣条月饼,辣条饺子,辣条粽子,辣条寿司,辣条冰淇淋,向人们传递辣条的花式吃法。去年,麻辣王子品牌十周年生日会上,他们推出了25平方米的蛋糕,10位蛋糕师做了8个小时,用了3900个鸡蛋,500斤辣条才做出这个巨型蛋糕。
当然,平江人不会放过直播风口,两个多月前,在和李佳琦的一场直播合作中,张玉东跟对方讲:我的产品是不会便宜的,不打折不促销。便宜带给他不安全感,他希望靠产品本身吸引消费者而不是低价。比起卖多少货,他更在意让网友知道平江是辣条之乡、辣条不是垃圾食品。
依然有人觉得辣条高盐、多油,不是好食品,甚至流传“吃一根辣条,摄入的钠等于吃一天饭所需盐的总量。”张玉东解释:辣条是打不死的小强,真的垃圾一定会被市场淘汰,辣条被骂了多年,但没有消失,恰恰证
明了它不是垃圾。“你可以说它是不健康的食品,但你不能说它是垃圾食品。”
今年双11,飞旺、馋大嘴、翻天娃、周长江、君仔、食为先、霸王丝等辣条品牌在辣条博物馆前直播。贤哥辣条负责人说这是企业首次参与线上直播带货。辣条企业乐于走到镜头前赚钱,直面消费者。
平江是一座飘着麻辣味的城市。但如今的辣条打工人,想让家乡麻辣之余多一份柔情。他们推出了定制辣条,用户扫描二维码发送照片,写下告白的话,能获得一份印着照片的专属辣条。张玉东想把辣条做成中式糕点,媲美巧克力,表情达意,健康好吃。
最近,辣条又红了。线上海外数据显示,辣条不仅风靡中国,还远销海外160国,张玉东觉得,“这回长脸了。”
所谓“辣条尊严”,除了不惧怕围观的生产车间,还有能征服五湖四海的味觉自信。
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