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艺术:满足哪些条件,才能提拔一位管理者?
来源丨创业酵母(微信号:chuangyejiaomu)
作者丨酵研院
业绩冲刺、年终盘点、绩效考核、年底三会、团建活动……又到了每年全公司上下最忙碌的时候。
很多老板每到这时候就后悔,为什么之前没有培养更多管理者为自己分忧?但这段时间熬过去之后,又容易得过且过,下一年的年底继续后悔。
人才的培养和提拔,看起来是直属上级的责任,实际上显示出的,是一家公司决策者的管理能力、组织架构的健康程度,和未来发展战略能否落地。
执行层面,培养人是直属上级和 HR 对潜力员工的挑选和工作辅导;
战术层面,提拔人要根据大部门的发展目标和未来需求,做管理岗位的储备;
战略层面,根据整个公司的组织架构和战略,才能制定面向未来的人才招聘计划。
当你要提拔人的时候,要看他们愿不愿干、能不能干、可不可以干,最后老板还要以身作则,教他们怎么干。
愿不愿意干,就是下属工作有没有激情,能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除了下属主动积极之外,要知道怎样扣动他们的心灵扳机,激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
让下属从不愿意到愿意,就需要识人心懂人性,决策者在设计企业文化和制度的时候,要能够让上下同欲。
能不能干,就是下属本身的能力和思维水平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因此决策者要明白,岗位胜任力模型是什么样的,怎样设计选拔培养机制。
想要让下属快速适应新岗位,可以按照人才培养的" 十六字方针 ":我做你看,我说你听,你做我看,你说我听。
可不可以干,就是公司的氛围能不能激发下属的事业心,给他们尊重、公平和自我实现的价值感。
在这个层面上,你的决策一定要对得起好的人,对不起不好的人,在奖励和晋升上千万不能雨露均沾。
所有的决策者都希望招来的人具备主人翁意识,不需要下达指令,就能够自发的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而且也希望下属有超强的执行力,总是能达到你的预期。
能出现这样的下属,自然是皆大欢喜,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从员工成长为管理者,再到中层和高层,需要一家公司从上到下多方位的激励和培养,本质上还是需要决策者拥有很高的管理素养。
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