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花大价钱请红人直播带货却赔钱了?因为你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
来源丨李檬(微信号:imslimeng)
2020开年以来,红人商业、直播带货持续处于风口当中。
直播电商的成交规模、参与人数迭创新高。克劳锐“双11洞察报告”显示,2020年“双11”个别头部红人主播创造了单次直播观看量超1.5亿人次的记录;单人单次直播GMV(成交总额)突破数十亿元的销售奇迹。某研报指出,一线红人电商直播的购买转化率可达到 20%,而社交电商为 6%-10%,传统电商仅是 0.37%。
一边是主播频发战报、品牌方狂秀战绩,另一边是直播带货造假、刷量、欺诈新闻不断,从年初持续到年尾,也让越来越多的商家陷入不安。特别是在双11之后,这种两面性愈发凸显,这可愁坏了众多老板们,直播带货难道最后只是带了个寂寞?主播们也不讲武德了?
最后,有朋友实在忍不住了,就跑来问我,“李檬,都说你们是红人新经济第一股,那你告诉我,直播带货到底有没有用?”
今天我就从个人视角,聊聊直播带货的真相。
先讲两个不争的事实:
目前,极少数头部的红人主播拥有很大的流量,议价能力特别强,多数品牌商家高攀不起。不过,这只会是一个短期现象,能够促进短期的市场教育,头部红人主播可以是充当投石问路的角色。我认为,未来会有大量腰部红人、素人主播发展起来,一个完整的红人新经济生态正在完善当中,各方仍需要努力。
红人直播带货的退货比率要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人们看直播冲动消费,恢复理智以后可能会立刻取消订单,或因不合预期而退货。以食品行业为例,商家平时退货率约5%,直播间退货率可能会达到15%到20%。
这就回到一个根本问题:品牌商家投入红人直播,究竟是为了什么?
此刻,应该先掐一下自己再思考,你是否已经想好了直播带货的目标?是要做品牌,还是想做销量?是大家都在做所以跟风,还是因为老板说要做直播带货,你就跟着做,结果一不下心把老板的家业给带进去了。
很多人只想着尽快出发,却忘了为什么要出发。
我认为,红人直播带货形式能够达成以下三个层次的商业目标:
1) 短期目标——快速做一个爆款产品;
2) 长期目标——沉淀更多高复购率的消费者粉丝;
3) 深度目标——加速消费品牌的数字化升级,融入红人新经济生态。
管理学泰斗彼得·德鲁克有过一个经典判断:我们不要再把品牌、产品定义成为一个商业问题,这更应该是一个生态问题。我们应该意识到,真正对一个企业品牌发生作用的,往往是其所处的生态,这个生态以一双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最终要从红人新经济生态的角度评估红人直播的商业效果,需要先梳理好你不同层次的目标排序。但必须要认知到的是,未来的消费品牌不可避免都要经历一轮数字化升级,且红人直播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01 直播带货与传统广告的区别
直观来说,一切的品牌商业可以划分两个阶段:流量竞争+成交率、转化率+消费者粉丝沉淀。
如果商家只关注到了流量和热闹,那跟传统低效的广告轰炸并无区别。所以将流量竞争定义成为成交率、转化率的竞争是比较务实的,但是缺少复购率的成交转化,依然是没有效率的。
每一个品牌方真正需要的是粉丝沉淀+长期复购,当然这才是最难的。更何况很多尝试过红人直播的消费品牌,可能连成交率、转化率的低阶目标还没实现。
没有直播的电商时代是“图片经济”,消费者看产品详情图片介绍后选择下单购买,所以商家只要把产品的照片拍得精美、高大上就能提高转化率,但也提高了退货率,因为容易出现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差距,还伤害了不少用户的心。
现在直播电商的最大商业优势,在于产品可视、场景互动。比如,消费者看到主播撕开一袋零食,吃下去,看这个过程他们自己也有参与感,也会感觉自己也吃了这袋零食。看见即体验,体验即购买,红人就是广告位+新货架。
但是,这样一个有温度的销售模式,为什么就像茶壶里煮饺子,好东西倒不出来?
我认为,主要是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以下三点:
1)让产品成为焦点,而非红人
直播带货的最大商业阻力,大概就是“人红货不红”。很多意见领袖、红人大V以及娱乐明星,粉丝量特别大,也积极尝试直播带货,但翻车的情况不少。
“人红货不红”的背后,往往是人太过表现自己,可惜抢走了观众本该对产品(品牌)的注意力。
这就像演员和推销员的区别,一个推销员可以成为很棒的演员,可是演员不一定能成为很棒的推销员。因为推销员要同时做到让人鼓掌叫好,让人愿意掏钱买单。演员就不擅长做后一点,这就是隔行如隔山。
重点是让产品成为关注焦点,而不是卖东西的人本身成为关注焦点。
2) 直播带货只是最后的“临门一脚”
红人直播带货的价值释放,非常考验眼光和策略,越是看得长远,越能赚更多钱。
直播间里,你想卖掉更多口红、眼影膏,价格足够便宜就能见效;你想快速售空一批零食单品,集中找数十个头部主播合作就能达到。但这是品牌商家想要的结果吗?
电商数据显示,母婴品牌、美妆品牌的一半以上的销量,是通过红人营销渠道实现的。没错,红人营销可以帮你实现很大的品牌销量,但未必是依靠单一直播带货的形式。
比如,聪明的母婴品牌、美妆品牌会在长期的粉丝互动中,吸引女性消费者们成为会员。女性用户大多是感性的,需求到来时,自然会想到你。
比如,零食消费、在线知识付费增长很快,但是,这需要很多年的“红人种草”,即红人在粉丝心中种下买东西的灵感,直播卖货只是最后的临门一脚而已。
3)网红直播只是过渡,“自播”才是未来
目前看来,很多成熟的消费品牌,倾向把直播带货作为阶段性的营销手段,最终是要做到“自播”,即自身运营团队来做直播带货。
那些一线红人主播,因为短期的带货能量太大,逐渐成为流量寡头,合作门槛越来越高,哪怕国际品牌也无大钱可赚,这是不可持续的。
品牌公司很快会想明白的,他们未必一直需要外部的红人主播作背书,自己就能孵化红人主播。在这一点上,董明珠、梁建章无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随着5G的普及、带宽资费的降低、越来越多职业电商直播导购的出现,直播带货一定是商家进行推广的基础设施,我认为,每个网店都应该快速建立自己的品牌直播间,从现在开始沉淀自己的品牌粉丝资产,并且这也将孕育出现无数直播电商代运营机会。
02 提高直播带货的效率:理顺你的目标排序
回归当下,直播带货逐步成为企业常规操作,但一提到直播,很多品牌就认为要找一线红人主播买坑位,甚至找明星买坑位,这是非常不理智的。
头部红人主播的收费很高,有的甚至超过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费。这就违背了降低品牌营销成本的初衷。
总体看来,消费品牌采取红人营销的直播方式,成本应该是越来越便宜的,因为供给会不断增多。比如,现在能写美妆的只有1万人,未来五年发展到5万人的话,供给变多了,这个流量的成本就会下降。
直播带货只是去中心化商业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全部。你不可能用一个单一的手段解决全部问题。
所以,我认为直播带货的核心问题,是理顺目标排序,你的第一目标是什么,第二目标是什么,第三目标是什么,心中要有一个优先级,你才能做好平衡。这样直播带货的成本效率优势才可以真正发挥出来。
我认为,可以分为下、中、上三种策略:
1 ,下策:将引爆短期销量作为第一目标
直播带货绝大多数的失败、翻车,都是源于你想依靠红人主播引爆短期销量。
一个品牌(产品)从内容种草到测评、输出,最后是直播,这是一个封闭的循环。你要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做得扎实,消费者早就对你有了好印象,最后的红人直播正好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表达机会——下单购买。好,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粉丝沉淀和复购率都会不错。
如果你的前期工作没做扎实,消费者对你的产品印象模糊,你突然花大价钱做红人直播,瞬间拉高了消费者的预期,消费者用过一次以后易产生失望情绪,后续的营销反而很难做了。
大部分品牌在找头部红人做直播前都没有积累任何的品牌社交资产,在微博上搜不到品牌话题、在抖音上搜不到种草短视频、在西五街上搜不到任何相关产品测评笔记…… 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指望红人直播带货能解决你的所有问题,我想说,那只能是异想天开。只有通过全网最低价,才能冲销量、清库存,把流量红人们当做你的超级经销商,这才是合理的预期。
2,中策:将转化率、复购率作为第一目标
红人主播、红人博主的实际价值,就是给你带来流量,流量即用户时间,用户愿意花多少时间关注你。
用户流量要转化成为实际购买,肯定会打折,转化率好的能达到20%-30%,不好的可能只有2%-3%,其中再有多少能成为品牌的回头客、忠实粉丝,就更难了。
所以,将转化率、复购率作为第一目标是务实的,但大多不能很好的实现。因为红人、品牌、消费者之间的三方博弈当中,品牌方是最弱势的。
红人主播的目标十分清晰,就是要圈粉,所以他们一直向消费者灌输“在我这里买更优惠”的观念。粉丝量大了,红人们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就能向品牌方要更高的(营销)收费、更低的(卖价)折扣,赚更多钱的同时也圈更多粉。消费者当然也得了实惠,唯一“吃亏”的是品牌方。
在这个三方博弈关系中,消费品牌有多大机会在红人直播中实现好的转化率、复购率?
3,上策:以红人电商为契机,实现消费品牌的数字化升级
要在红人直播的体系中,花更少的钱,实现更好的长期商业效果,只有一个办法——实现消费品牌的数字化升级,而且红人电商本身就是一个好的契机。
假如你的品牌定位是80后女性消费者,这个群体现在已经不年轻了,年纪最小的已经超过30岁了,按常理说,你应该找那些成熟的女性红人主播。但是电商大数据告诉你,那些95后的男性红人主播更加合适。那些“小鲜肉”型的红人主播,“粉丝”主力不是00后,而是28岁到39岁的女性消费者,贡献了3/4的消费额,其中已婚的接近50%。
当你了解这些事情时,是否少走很多弯路?
如果你是中小商家,推广预算只有10万、20万,你想请红人主播带货,你拍脑袋想,100%会花冤枉钱?
头部红人很贵,你请不起;腰部红人很多,主播调性、粉丝属性跟你匹配的非常难找。
最懂这个生态的,一定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一个大数据系统,需要有人深耕和沉淀,并借助AI技术,经营好数据这个富矿。
凡是人想不明白的,大数据会告诉你答案,好的AI大数据系统可以把所有红人IP打标签分类,不同平台、圈层、内容属性,以及过往案例数据都摆到你面前,将每个红人的商业价值都清楚呈现出来。
当下的上上策,就是以红人电商为契机,将你的品牌纳入成熟的红人大数据系统中,实现消费品牌的数字化升级。
03 ,红人营销种草在前,直播带货收割在后
这是一个数据驱动的新电商、新场景、新品牌时代。为什么新品牌比传统品牌做得好,本质是新品牌能拿到比传统品牌更多的数据。新品牌拿到的数据比传统品牌多10倍甚至百倍,足以触发一次跃迁式的基因突变。
成为经典消费品牌,雀巢用了153年,可口可乐用了134年,哈根达斯用了99年,纪梵希用了68年……但是国内新一波的挑战者,诸如元気森林、完美日记、螺元元、三顿半、钟薛高、花西子等新国货品牌,借助红人营销方式,都是3年左右就迅速崛起了。
因为这些新崛起的新国货品牌,找到了正确的红人传播矩阵,大多采取了头部、腰部、纳米等不同层次红人的全覆盖,这个传播矩阵往往是由100位上下的红人主播组成,更关键是,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场景,总能有正确的红人主播,以正确的传播方式(文字、图片、视频)出场。
这么多的“正确”搭配是怎么来的?无疑是数据驱动。
数据驱动造就了从红人营销到直播带货收割的真正赢家。具体而言,可以分解成为三个阶段:
1)数据采集阶段
在红人营销推广的关键节点进行数据采集,运用算法对数据优化之后,用于各种细节的矫正优化。如何选择产品?如何做好定价?如何设计台词,以及各种演示细节进行匹配?如何持续改良表达技巧?大数据都可以告诉你答案,但这是一个长期积累过程。
你想透过一次、两次的红人直播带货,就要短期刺激一个爆款产品,或者积累一些高复购率的消费者粉丝,这是不现实的。真正好的策略是“叠加式进步”,每一次的红人直播投放,都是在给下一次投放储备数据,包括天下秀的WEIQ、阿里妈妈的品牌数据银行、腾讯广告的私域产权都是这个逻辑。
2)数据发掘阶段
每一个爆款都不是事先设计出来的,选择对的红人主播、对的消费场景也不是靠运气,而是在数据的持续发掘中实现快速迭代,认知的周期缩短了,什么品牌调性匹配什么粉丝属性的红人主播,就能足够高效、精确。
我相信,电商购物、红人营销以及未来的所有商业领域,都将在大数据的驱动下,实现数字化升级。而且别人做到了,你还在传统的观念、方式中徘徊,利润的蛋糕是有限的,别人切走了,就只剩下你赔钱了。
所以,我不认为你在直播带货中的不成功,仅仅是策略问题,或者选择(哪个红人主播)的问题,而是别人已经实现了红人营销的数字化升级,而你没有,利润的蛋糕也自然与你无关。
大数据驱动之下的红人直播红利、精准商业红利,只会青睐跑在前面的人。
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