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定调,疫情催化,这个万亿级黄金赛道加速浮现!
来源丨智谷趋势(微信号:zgtrend)
2020年,几乎每天都在见证历史。
先是疫情,就连特朗普、约翰逊等元首都中了招。再是美国大选,异常胶着,半个多月没出结果……全世界都悬着一颗心。
货币大放水,牵动物价房价,疫情之下,居所成了“安身立命”的刚需,最近,又传来长租公寓爆雷的消息,“蛋壳”碎一地,让本就艰难的打工人雪上加霜。
看来,对普通人而言,有套房比什么都强。
而对有房一族来说,疫情期间最大的感触莫过于:好的物业,要来一打。精细化管理,严控人员出入、买菜送菜,有的小区硬是把凶悍的新冠肺炎挡在铁门外。
疫情,加速了行业的重新洗牌。譬如物管行业,在疫情催化下,加上高层释放旧改等强劲需求后,正加速扩张,势如破竹。
极有可能在这两年发生的一件事是,全国物管行业经营收入突破万亿。这意味着,一条万亿级的黄金赛道,已经加速浮现!
风云际会,鱼龙潜跃。
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物管行业的蛋糕居然有这么大。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物管行业经营收入达7043.6亿元,同比增长17.25%。而且还在加速增长。
预计到2023年,行业收入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即使按2018年的增速保守估算,中国物管行业的经营收入,有望在明年破万亿。
外部大环境的巨变,也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首先是疫情,让大家感受到物业的重要性。可以忍受停水停电,但不能没有物业。
其次,高层定调,加速旧改,也将释放对物管的巨大需求。
以前是棚改,拆迁户拿到拆迁款后大量买楼,助推房价。现在棚改结束,旧改来临,老旧小区不必夷为平地,加装电梯,粉刷墙面还能继续住。要是像现代小区一样,引进先进物业,配上管家,也是美滋滋。
目前,全国共有老旧小区近17万个,涉及居民超过4200万户。今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相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老旧小区改造后,必将引入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从而释放出海量的市场需求。
另有分析认为,目前,大家对“产品”更关注,比如房子的户型、公共面积等,现在正慢慢过渡到对“服务”的需求。出门旅行,就想让管家帮忙,给家里的花浇浇水。
更重要的是,这些需求的释放,恰好与国家战略相吻合。
今年两会期间,高层指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以前靠出口,日子过得挺滋润。现在国际局势复杂,新冠疫情仍在肆虐,不得不调转船头,扩大内需。挖掘新的消费机会,可以带来消费增量,甚至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蓬勃兴起的物管需求,不就是一个巨大的内需吗?
不过说实话,与国外相比,中国的物管行业还处在初级阶段。
目前,营收最高的物管企业大概在百亿左右,在整个物管行业经营收入的占比不过约1.5%。
一些实力较弱的物管企业,占比甚至不到0.03%。
比起房企龙头在房地产行业大约3.5%的市场占有率,物业龙头还只是个“毛头小子”,提升空间非常大。
和国外对比一下,就更明显了。
全球物管龙头仲量联行(JLL)、戴德梁行(CWK)、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世邦魏理仕(CBRE)、高力国际(CIGI)全球布局,也都不依附任何地产开发商,照样风生水起。
而国内的物管行业,普遍处在尚未走出国门,甚至需要母公司输血的境地。
也就是说,行业龙头尚未确定,洗牌仍在继续。
一些大步快跑的物管企业,还有机会后者居上,颠覆行业格局。现在,正是最胶着的抢滩时刻。
所以我们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房企加入这个赛道,并掀起一股股分拆物管上市潮。
加速抢占赛道,加入行业龙头争夺战。
光是今年10月,就有4家物管企业去了港交所敲钟。如今,排队IPO的物管企业还有十几家。
然而,目前的物业板块整体承压不断下行。
9月份以来,港股物业板块整体下调,多只明星股票翻绿,甚至有的股票开盘破发,和疫情期间跑赢大盘形成鲜明对比。看来,物管热的浪潮开始退去,虚高的估值正在回调,垒高的泡沫已经破裂,物业股投资价值已经慢慢回归理性。
尽管如此,实力强劲的物业股还是备受青睐。
融创服务,就是其中的一家“种子选手”,突飞猛进的势头,引起行业和市场的一片惊呼。
11月19日,融创服务正式登陆香港主板,上市首日开盘价11.6港元,市值近350亿港元,在物管行业里名列前茅。当日收盘报14.14港元,涨幅21.90%,总市值424亿港元。
此前,融创服务的发行获得了机构投资者的多倍强劲认购,如腾讯、IDG资本、高瓴资本、雪湖资本。
其中,腾讯对融创服务的投资,是其在物管行业最大一笔基石投资。而IDG资本则是在物管领域的首次基石投资。资本的眼光都很毒辣,几大知名投资机构参与配售,表明融创服务的实力确实不一般。
对于物管板块,资本最看重的,还是规模和外拓能力。
截至9月30日,公司合约建筑面积2.47亿平方米;在管建筑面积1.16亿平方米。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2019年融创服务的整体增长率(按在管建筑面积、合约面积、收入及利润的平均年增长率计算)为94.1%,是“中国增长最快的大型物业管理服务商”。而到去年,全国在管面积破1亿的企业,也就15家。
当然,融创服务的野心不止于此,也在积极开辟外拓这条途径。
我国房地产行业已进入存量房时代,地越来越少,融创拿地再生猛也无法扭转现状。而随着旧改如浪潮般席卷而来,物管需求急剧膨胀,积极外拓,加大收并购力度成了物管企业的必然。
这两年,融创服务的版图不断扩张,并不断涉足非住宅物业,加强综合管理能力,探索多样发展可能性。
去年11月,融创服务完成对成都环球世纪的整合,非住宅物业占比91.2%。今年5月,又收购开元物业,6月又马不停蹄地和阳光郡置地达成战略合作协议。8月,融创服务又与南昌成立合资公司江西融政,在城市服务整合管理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致力打造江西最大的公众物业集成服务商……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虽然融创服务的版图不断扩张,但在管物业绝大部分集中在热点一二线城市,比例高达86.1%。整个融创也一样,土储约80%位于高能级的一二线城市。
这和融创的发展路线密不可分——坚持“区域聚焦”和“高端精品”。和一般的房企不同,融创并没有全国广撒网,而是聚焦京津沪渝杭五大核心城市。并购策略也独树一帜,不是收购整个企业,而是收购陷入困境的单个项目,从而提高效率,保持高周转。融创自己就说过:
购买一个拥有五个强项目和五个弱项目的整体是没有意义的,公司宁愿直接就一个地点或几个项目进行谈判。
其实近些年,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内楼市大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仅不同城市,甚至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地段,房价都是天壤之别。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同城市发展差距越拉越大,大家开始用脚投票。当前城市竞争呈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
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延续和内循环的启动,北上广深及其周边城市,杭州、成都、重庆、长沙等热点二线城市,实力将越来越强。大城市无法辐射的城市,注定逐渐黯淡。
融创一直以来就有这种预判,并作出相应的战略选择,足见高明之处。
而仅仅依靠布局几大重点城市,融创的行业排名就很靠前。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等机构公布的2020年中国房企500强榜单显示,融创仅在恒大、碧桂园和万科之后,位列第四。
同时,区域深耕为融创打磨精品奠定基础。如北京壹号院、苏州桃花源,都是其高端代表作。北京壹号院,甚至成为比肩伦敦海德公园一号、纽约公园大道432号的建筑。
一个简单的例子:融创华南在业内首次提出“归心社区全景服务体系”,并于去年提出“归心交付2.0体系”,设置工地参观环节,让业主看到完工后看不到的东西,使其安心。
有一种说法是,2017年到2019年的新房尽量不要买。因为这两年开发商拼命建设,同时又碰上限价、还债、密集的楼市调控,新房质量不断突破下限。
融创开放工地参观,类似于餐饮业的“明厨亮灶”,把建设过程暴露在阳光下,展现在业主眼前,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建造质量放心,也是对业主负责。
所以,复盘融创发展历程,会发现打造“品质护城河”一直是融创最重要的事。
卓越的产品力、客户满意的服务是融创多年来鲜明的标签。
截至去年底,融创服务年度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续约率高达99.7%,用户粘性相当强。
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口碑,加上融创母公司优质的土地储备,以及极强的外拓能力,融创服务将加速崛起,势必成为行业头部物管企业。
如今,这个行业的风口也来了。
除了旧改,今年10月,高层印发《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动物业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搭建智慧物业平台。
这是国家层面第一次把物业管理纳入扩内需的核心领域,同时也是政策层面第一次明确鼓励物业管理公司依托科技赋能,开展社区增值服务。
这是前所未有的机遇。融创,也顺势而为,杀入了这盘大棋。
今年9月,融创服务完成对锋物科技的战略投资,探索“5G+物业”新模式,打通线上线下服务,进一步促进智慧化业主生活服务平台和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相比于4G,5G并不是多了1个“G”这么简单,而是实现了万物互联。而配合着物联网,物管的服务可以上升多个level。
疫情期间,多个小区加装了物联网感应设备,并结合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实现7x24小时不间断监控。人脸识别摄像头精确捕捉人脸信息,并结合体温数据,有效阻止非小区业主进入,并将体温异常信息反馈给物业工作人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与准确性。
未来,5G+物业,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同样,在不远的将来,凭借着自身实力、政策加持以及黑科技助力,融创服务或将成为这条赛道里的最大黑马。
参考资料:
1.明源地产研究院:这一次,又是融创!
2.南方日报:房企分拆物管上市潮依旧火热
3.第一财经:物业板块挤泡沫,这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4.节点财经:融创服务上市,看清孙宏斌心里的“小九九”
5.格隆汇:融创服务上市在即,三大增长点锁定物管行业新龙头
6.棱镜:融创韬光养晦
7.第一财经:“行业增长最快的头部物管企业”——融创服务通过上市聆讯
8.长江证券:融创中国深度研究:恰风华正茂
9.广州日报:“地产+”出现新风口
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