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告诉你:中国城市谁在腾飞,谁在衰落

2018-01-15

“某某城市到底有没有发展?”——这是企业家最关心的事情之一。

任何事物都有其兴衰更替,作为人类聚落的终极形态的城市也不例外。


01

城市的潮流


我曾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在人类创造物中,城市是最持久和最卓越的。”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兴衰更替,作为人类聚落的终极形态的城市也不例外。


讲这个事情,是因为近期很多“准备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在咨询我的时候,都在问同一句话,


“XXX这个城市到底有没有发展?我从一线城市回去,选择有没有错?”其中最多的,就是广州的年轻人。


这股潮流的引发,其实就是因为一张邮票。


10月1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揭幕,邮票上只展示了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的代表性元素,但没有广州,引发广州被踢出了“一线城市”,杭州将取而代之的猜测。


其实,这一纪念邮票显示出明显的寓意,即最能代表中国现阶段展示给外界的四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北上广深”,且意味着二线城市拥有晋级“新一线城市”的机会与实力。


正是类似的猜测和希冀,给了很多城市晋级的渴望和动力,同时带来了焦虑。


那么,新一线城市中,谁将晋级为一线,成都、武汉、杭州、天津还是苏州,或者其他城市?


三四线城市有没有机会,他们的发展动力到底是什么?未来城市的发展是怎样的?接下来将会从历史演变和资本的角度进行归纳讲述。


02

需求的停滞


2010年的时候,中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叫克拉玛依。


这个西北的石油小城,那一年的人均GDP是深圳的1.98倍,北京的2.58倍。


而五年之后,这座小城的人均GDP已经被深圳近乎追平,和北京的差距也拉近到了1.6倍。


在这五年里,东部沿海的一线城市仍然稳健发展,而克拉玛依的GDP甚至从2010年的700亿元下降到了2015年的670亿元。。


这种停滞和萎缩,几乎是相当大一部分内陆资源型城市的命运缩影。他们的停滞,是由石油、煤炭、钢铁等价格的泡沫崩溃开启的,而这些泡沫的消逝,则又是由于中国城市化热潮的黄金时代过去所引致的。


当人口的增长不再,房地产的需求停滞,整个内陆的工业化引擎仿佛都熄火了。东北塌陷,山西塌陷,河北压缩钢铁产能,新疆动荡,三四线城市的未来似乎一片黯淡。


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大部分是年轻人)开始大规模向一二线城市迁徙。


03

资本的律动



这是一张由2016年春运迁徙大数据所绘制出的全国春节期间人口流动图景。


这幅波澜壮阔的图景,不仅描绘了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迁徙活动,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足迹和选择,描绘出了中国各个城市的地位、等级、关系与纠葛。


但是今天我不从人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而是用资本(钱)。如果说人口是一个城市的静脉,那么资本肯定是它的动脉。


要研究城市之间资本的流动,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就是“企业间的跨城市资本流动”。(以下数据图所采取的数据是启信宝提供的全国1.1亿家企业的全样本数据库,搜索了全国近五年(2013.1-2017.6)所有企业间的投融资信息。)


通过数据建立城际投资的全国城市拓扑关系网络,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的城际产业资本的控制中枢,那就是以“北上深”为中心的城市网络: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整个关系网络中,“北上深”不断地向中心地带移动,将其他城市排挤在外,我们还可以把这些城市落在地图上,构建出全国跨城市资本流动地图:


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得出,最亮的三个点分别是: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翼城市群。这三个城市群与成都-重庆西部城市群构成了一个钻石形状,仅有星星点点的东北和西部的几个亮点游离在外。


这颗大钻石内的资本流动,占据了全国资本流动的90%以上。


这颗大钻石甚至比大名鼎鼎的“胡焕庸线”更为耀眼。


那么,接下来我们看,钱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