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抗疫,这网红产品又火了

2020-02-17

抗疫用上无人机

来,先上一组疫情期间的硬核土味喊话画面吧。

   

   

   

在东北,几位村民露天唠嗑,还没说几句话就被抓个现行。叮嘱完戴口罩,又立马劝他们回家,还不忘“挖苦”几句,“老张家老五,你不回家哄孩子你还在这唠啥呢?”“媳妇还没有呢,还在这嘚瑟呢。”

   

   

   

在内蒙古,一位老奶奶没戴口罩在村里转悠,没多久就被发现。村干部的声音随之传来:“老奶奶别看了,你不戴口罩,就不要出来乱跑,赶紧回家洗洗手......”老奶奶见状,很快乖乖回家,还频频回望无人机。

   

在新疆,有牧民骑马出门,当场就被拦下,“我告诉你,你就是骑龙也不行!”

   

在福建,一位没戴口罩的妹子在街上与男友“秀恩爱”,工作人员直言提醒,羞得她小步快跑离去。

   

在江苏南京,一群冒着生命危险打篮球的哥们,很快被劝诫:“ 赶紧回家,你们现在不需要实际操作,相信你们的技术,回去可以看看《 灌篮高手 》,补充一下理论知识。这个时候,詹姆斯都不出来打球啦,快回去休息吧~ ”

没错,这样的“上帝视角”,都是由最近几年一火再火的网红高科技产品——无人机带来的。

为了构筑群防群治严密防线,打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疫”。全国各地基层“各出奇招”,尽显“十八般武艺”:顺口溜、标语横幅、乡音“小喇叭”、宣传栏、宣传车……

   

其中,无人机+大喇叭成了其中的硬核锐器——及时的信息播发、接地气的表达、接近的情感、筑起疫情防控的一道道防线。总之,聚众打麻将、打扑克牌的,出门江边垂钓的,在路边摘口罩抽烟的……统统逃不过 “无人机 巡警 ” 的劝导。

当然,防疫抗疫,无人机能干的事情可不止是空中巡查、喊话劝导,其发挥特殊作用的地方还多着呢。

   

比如,运送物资。山东某村一户居民从武汉返乡以后居家隔离,为了减少人员接触,村干部用无人机给他们运送生活必备物资。运送方式嘛,很简单,把无人机开到房顶上,让他们一家人去房顶取~

   

甚至,还可以预先在无人机下面挂口罩,遇到实在是没有口罩的市民就让他们拿上一个。

再如,喷洒消杀。

   

2月1号,上海江苏路街道华山居民区使用农业植保无人机在小区出入口、空地、健身设施、垃圾箱房周边等开展每次15分钟的高空消毒作业。无人机身携携带16公斤的喷壶,效率是人工消毒的40倍-50倍,极大地减少了户外工作的人力。而基层人员因此可以把消毒工作放在更细致的公共区域,比如楼梯按钮,走廊扶手等部位。

   

除此之外,深圳龙岗、河南宝丰、成都崇州、山东聊城、湖南常德等地的农业植保队也纷纷利用无人机,为园区、村庄及主要街道口喷洒消毒剂,协助当地消杀防疫工作。远程操控无人机在空中进行喷洒消毒杀菌作业,可以有效控制操作人员和疫区距离,避免交叉感染。

又如,测量体温。

   

在许多高速收费站,相关部门就利用无人机搭载的红外热成像设备,对春运返程车辆进行车内人员数量筛查,并通过非接触测量体温的方式,实现对返程人员的初次检测。

   

在汕头市潮南区,对于区域人群聚集,无人机会自动靠近人群上空,对现场每一个人进行在线测温。当无人机确定人群中无发热异常情况后,会喊话驱散人群。

在有些小区,无人机每天飞上各家窗户,为居民测体温。据称,如果测量的距离在一米之内,测量精度可缩小至1%。

下一个爆点在哪里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大概不会有这么多人发现,无人机已经如此多能。此前,更多人对无人机的最大印象可能就是:这不就是一个新潮点儿的玩具么?现在,谈及无人机能干什么,你的答案不会再是只有“航拍”一个选项了吧?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无人机作为发展迅猛、前景广阔的新兴科技产业,在各个领域逐步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回忆一下,去年国庆期间,你的朋友圈是不是就被一波接一波的无人机秀刷屏了。是的,这是无人机在审美艺术领域秀出的一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线。

   

可以说,无人机已经在消费级市场刮起阵阵旋风。同时,随着该消费级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升级,以及无人机制造成本的下降,无人机也在寻找稳定的新增长点。业内人士由此判断,无人机行业级应用市场将越发重要。如此趋势之下,无人机的下一个爆点将会是在哪里?业界普遍认为,最先爆发的很可能是农林植保,“无人机乘着政策东风走向农田,几乎就是必然选项”。

因为,农林植保是一个应用成熟度、市场需求量,都仅次于航拍的优质无人机应用场景。作为农业大国,中国有接近20亿亩耕地。然而,中国目前绝大多数的农业耕种仍然使用非常传统的方式来检测、保护、播种、施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

多年公开数据显示,国内植保机械渗透率还处于低水平。据统计,近年来美日两国其渗透率均达到50%,而国内植保机械渗透率不超过3%,甚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7%。参考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植保无人机渗透率,有分析师预测,即便保守估计中国仅20%的耕地面积使用无人机服务,其需求量将超过20万架无人机,机身销售加上服务,整体市场规模也将在百亿美元以上。

   

面对这一巨大市场,国家层面也在积极培育,尤其是各个层面对植保无人机应用一直不断增加政策支持力度,持续补贴。

从行业最新动向来看,包括大疆、酷农、极飞等在内的众多无人机厂家,已经在农林植保展开了不同程度的规模化布局。只是,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由于这样的布局仅仅是刚开了个头而已,因此各自的市占率都远未达到压倒性优势。或者换句话说,目前农林植保无人机行业尚处在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发展阶段。

   

其中,酷龙无人机是比较早展开技术、模式的研究探索,并取得商业成功的优秀企业之一。据悉,河南省酷农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15年, 研发团队包含博士、硕士等专业技术型人才20名,发明专利达60余项,位列行业发明专利总数前五。

在保证技术含量的前提下,酷农公司不断提高用户服务体验,打造无人机服务平台,携手合作伙伴拓展植保无人机市场,经过多年的专业沉淀,逐渐形成诸多竞争优势。

   

技术扎实,合作模式多样。酷农公司有多年的专业植保背景,所做的每一架无人机都经历严格的工序,数次试验,产品可靠耐用。而且,酷农植保无人机合作模式多样,单体客户、加盟、成立飞防组织等均可合作,同时赠送保姆式跟踪服务。

数据调控,全年运转。酷农公司利用大数据后台管理系统,可实现GPS定位,实时调控,合作伙伴可以随时掌握自己无人机的作业动态和数据。酷农公司总部也可通过全国营运网络,充分调动各地的无人机,让合作伙伴所购置的植保无人机高饱和运转,持续获得收益。

   

联营送订单,收益共享。酷农公司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及资源,为合作伙伴提供了订单与多种保障,合作伙伴只要对植保无人机项目感兴趣,采购酷农植保无人机,导入个人资源,经过酷农公司对合作伙伴的免费系统培训,就能享受酷农植保无人机项目的红利、收益。

无人机时代渐行渐近,酷农正在掀起无人机植保风潮,让农业更酷更智能,持续爆发闪亮的美好“钱景”。

声明:

本文为作者乔了个丹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