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所趋,文化产业步入快车道

2019-11-13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魂,文以铸之。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使人类告别野蛮与愚昧,形成民族、国家、社会的精神支柱,催生了无穷无尽的创新力、创造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从蛮荒进入高度发达的文明阶段。

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到工业革命,文化不仅是民族的图腾、国家的标识,更成为一民族、一国家、一群体生生不息、自强奋进的核心支撑——文化始终是人类文明不断攀登的云梯。

近年来,在资本热钱逐鹿市场和人民消费热情高涨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已经成长为文化生产的全球性大国,那么,身为企业家、资本家该如何全面、客观、准确地把握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本期嘉宾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文教委员会会长张则华将为我们重磅分享“跨界融合—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上)”。

  

张则华,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文教委员会会长,资深媒体人。多年来推广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方面领域,文化产业领域均有建树,旨在不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俱进。中央媒体从业18年,曾获得2013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个人)一等奖,从业期间共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项。

Q:以前,外国人谈到对中国的印象时,心中只有两个词,那就是功夫和大熊猫;谈到对美国的印象就是美剧和好莱坞;谈到对日本的印象就是樱花和动漫。现如今,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持续提升,文化市场逐渐形成,发展迅速。会长,您觉得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A:

正如你所说,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到了今天,我们有很多发展的关键节点。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梳理下有哪些关键时间点。

第一个时间点应该是在2001年,从那一年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一个阶段,同时我国的文化产业也迎来了一个爆发式发展。

第二个时间点应该是在2009年,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官方对当时粗放式的文化提出总结,同时对未来(2009年-2019年)这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文化发展进行规划。这个规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我国出现了大量文化产业领域的大企业。比如中影、中国出版、北京文化、上影……

那么,第三个时间点呢就是今年,2019年6月28日,我国的一部新法律《文化产业促进法》要出台了,这也是第一次在文化领域有了一部法律,当然了目前这部法律还叫“征求意见稿”,但可以肯定的是,五年之内这部法律是一定会出台的。所以说,基于这样一个情况,其实是标志着我国即将由文化大国迈向文化强国。

Q:那张会长您觉得,目前有哪些特别利好的国家政策在推动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呢?

A:

我们刚才说的这几个政策,不管是规划也好,法律也好,其实都是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经济现象都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那有了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文的出台,无疑就是对这个产业最好的助推器。

我们从宏观的近20年文化产业的发展长河来看,其实是有大大小小无数的事件一直在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向前发展。包括广电总局、全国各地的文旅部门都出台了非常多的繁杂条规;包括历年的两会,尤其是最近几年文化产业方面的提案、议案;包括两会之后出台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很密集。

Q:张会长,文化产业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那我们到底该如何去优化文化市场呢?

A:

我觉得从目前的文化市场的状况来看,是令人堪忧的。最严重的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融资渠道比较狭窄。从资本角度来看,投资文化资产的性价比不高,因为它的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就拿文化IP打造来说,一个文化IP的打造,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从创立到被社会认知到被传播到被更广泛的人所知道、接受,并且愿意给它买单,这是一个很长时间的过程,而资本对于长时间的过程是比较抵触的。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融资渠道狭窄,就导致了很多文化的创意无法实现。一个再好的创意,它也需要具体的操作层面的投入,没有实质性的投入就很难有发展。

另一个就是人才储备的问题。文化产业其实目前是非常缺少人才的,尤其是技术性的人才。因为大家都喜欢往赚钱多、赚钱快的地方去,比如说理工男都愿意奔着工程师去,因为收入高,那做文化产业的技术型工作,工资可能就相对比较低,这样一个差距的对比就决定了人才不愿意往这方面流动。所以从我国政策和法规如何来引导,这就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