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指望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啦!

2020-04-26

危机时刻,现金为王。 

疫情之下,消费市场的未来空间在哪里?企业的出路在哪里?企业又要如何自救?疫情过后,消费者被压抑的需求能否得到合理释放,消费市场是否会出现反弹?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整理了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徐洪才先生在4月24日第341届中国独角兽商机共享大会上的主题演讲,以飨读者。

演讲原标题:《疫情过后,报复性消费会到来吗》,以下为演讲内容,有删改。

疫情的冲击让所有人都感觉出乎意料。

刚公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展望的报告,把疫情定性为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报告称,今年世界经济受到冲击的程度要超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一点大家根本都没有想到。

中国刚刚发布了上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总体来看,符合预期,投资和消费遭到双重打击,经济受到的冲击非常大。

今天就围绕消费这个主题和大家分享交流。

消费冲击

研究消费问题,有几个角度。

一个是从宏观的角度,宏观经济增长有投资、消费、外贸三大需求。

最近几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对GDP的贡献超过60%。

这一次疫情,对服务业冲击最大。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在疫情的阴影下,收入大幅下降。

同时对制造业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冲击也非常大。特别是需要有人到现场参与的生产制造领域,产能急剧下降,供给能力急剧下降。因此有一些企业出现了资金链的紧张,裁员、降薪,进而影响了消费。

一季度中国经济实际负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萎缩了21%,消费下降了19.1%,下降幅度非常惊人。制造业第一季度第一产业下降了3.2%;第二产业下降9.6%,下降最多最大;第三产业下降5.2%。 

为什么第三产业看起来受到的冲击大,但实际反应在经济增长数据上的损失反而还小一点?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新型的服务,特别是非现场服务的支撑。如线上会议、线上办公、数字经济等类似业务,上升的非常好。

此外,疫情期间基本的民生保障、与生活相关的消费需求,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

这是从宏观层面上分析消费,微观层面的消费也值得关注。

从企业家的视角来看,他关心的是新的消费需求、市场空间在哪里,未来的业务拓展空间在哪里?

而从普通百姓的视角看,他们更关心的是消费质量的提升,要根据自身收入的变化,合理的安排未来的消费。 

从宏观上看,第一季度经济确实经受了很大冲击,虽然现在已逐渐回到正轨,但未来外防疫情输入,内防疫情反弹,同时有序推动复产、修复产业链,仍任重道远。

其实,从城镇居民的收入看,一季度的可支配收入是11691元,名义上增长0.5%,实际下降了3.9%。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641元,名义增长0.9%,实际下降了4.7%。去年中国GDP的规模全国加在一起是99万亿,也就是从储蓄来看,14亿老百姓人均银行存款6万块左右。 

当前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财产性收入缩水。3月份的通胀率,按照消费者的价格指数来看,相比2月份有所回落,是5.2%。钱存在银行里,实际上会受通胀的侵蚀。

股票市场,尤其美股受到了巨大冲击,道琼斯股指从3万点,最低跌到了19000。现在大概是22000~23000之间。石油价格昨天有所回升,每桶大概14、15美元,5月份到期的期货,石油已经到了-37美元一桶。某种程度看,买一桶石油,不仅不花钱,还能赚37美元。

这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说明现在是非常时期,金融市场的动荡,包括很多离奇古怪的经济现象,让很多同志都感到迷惑不解。

收入的下降,直接影响支出。 

收入的下降对支出的影响,在一季度表现明显。

城镇居民的支出,医师、烟酒、食品这一块是2111元,下降1.1%,刚需支出变化不大。服饰是481元,下降20.1%。因为收入下降了,所以新衣服这种非刚需消费,可以减少甚至砍掉。居住也是刚需,住房1667元,上升2.3%。生活用品及服务357元,下降12.4%。看来,那些可买可不买的东西就不买了。交通通信746元,下降19.3%。教育文娱471元,下降33.3%。

春节期间,电影院、餐饮、文化交流、娱乐活动,基本上停止了,下降33%。医疗保健494元,下降11%。

在抗疫期间,百姓有头疼脑热的小病基本自己扛,因为去医院反而有风险。所以医疗保健的支出也是下降的。另外,其他用品是151元,下降24.6%。

农民的食品、烟酒支出是1204元,上升了9.5%。这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烟酒这一块消费并没有下降,这种需求可能也是刚性的。穿衣服是229元,下降11.5%。居住是699元,上升0.9%。生活用品及服务190元,下降9.4%,交通通信429元,下降11.7%,教育文化娱乐的支出只有200元,下降43.2%。医疗卫生320元,下降8.8%。其他用品及服务63元,下降15%。

整体来看,消费是下降的。 

经济回暖

疫情之后消费是否会报复性的反弹?这种报复性反弹是非理性的。

中国人还是比较传统,量入为出,口袋里有钱,心里不慌,口袋里有粮,心也不慌,口袋里有财产呢?财富会缩水。

危机的时候现金为王,很多资产会缩水,现金尽管有通胀压力,但毕竟是真金白银。 

总的来说,未来的消费能力、消费的变化,关键还是要看宏观经济的增长情况。

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收缩3%,前所未有。中国经济增长,今年我预计只有1%左右,很多人觉得太悲观了一点,我觉得如果不努力1%都很难。 

为什么这样讲呢?

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一季度第一产业(农业),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疫情对农业的影响相对小。实际上第一产业增加值是1.02万亿,去年同期是0.88万亿,但因为里面有通胀因素,它实际是负增长3.2%。 

第二产业受到冲击最大,实现增加值7.36万亿,同比实际下降9.6%。第三产业的增加值12.27万亿,同比实际下降5.2%。

平均下来,整体的经济增长下降了6.8%。这三个月所有的经济增加值加在一起是20.65万亿。 

去年一季度是21.81万亿,但是各季度的情况不一样,尤其是农业,春夏秋冬波动性比较大。相比之下,第二产业工业生产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相对来说是稳定的。

去年GDP是99.1万亿,今年如果要在这个基础之上实现增长,要考虑通胀。现在的通胀近5%,加5个百分点,就是104万亿,如果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增加一个百分点,105万亿。

目前一季度完成了20.65万亿,剩下85万亿的GDP,后面三个季度要完成的话,任务很艰巨。 

接下来的第二、三季度,要如何把握住机遇?政策能不能够落地到位,很关键。 

其实在消费结构里,最大的消费实际上还是房地产,其次是汽车。

1-3月份的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了7.7%。但1-3月份,这种下降的幅度比1-2月份有明显的收窄。

经济呈螺旋式下跌,然后有一个微型的反弹,但反弹的高度不够,没有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汽车领域,一季度中国汽车产量是347.4万,同比下降了45.2%。汽车销售367.2万辆,这个销售是大于生产的,消耗了库存,但是下降了42.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0.5万,下降60.2%。销售11.4万辆,下降56.4%。3月份情况有所好转,但并不明显。


但好在政策上是支持的。

3月31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期两年,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支持京津冀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对二手车经销商销售旧车,商务部、发改委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消费的政策。前几年有六稳政策,稳中求进、稳就业是首位的。 

现在变成六保,从六稳到六保,首先是保就业,形势很严峻,但中国经济发展还是有很大潜力的,中长期向好,平稳运行的这个基础,没有改变。

主要的潜力,第一就是中国农村的城镇化,现在还在进行。

按照现在人口来计算,大概60%,到2030年,农村城镇化率,能够接近67-68%,仍然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现在的水平,如果能争取一年解决一个百分点,由农民变成市民,由此拉动投资、拉动消费,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潜力。

第二个潜力是扩大投资。

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下一步还要扩大财政赤字。美国前期应对疫情的时候发了2万亿美元。它的GDP规模21万亿,占了将近9%。中国去年的财政赤字只有2.8%,今年中国还有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的政策空间。拉动投资、调整产业结构,这有很大的潜力。 

第三个潜力是出口。

中国的产能世界第一,特别是制造业的配套能力,产业链分工体系的完整程度世界第一,中国仍然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疫情期间,国内很多企业前期是搞防治、搞化工、搞制造、搞汽车,最后都转型生产呼吸机、口罩,全国有8万多家企业成功的转型,从事抗疫物资的生产、出口。轻车熟路,稍微改造一下,就可以转型。如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