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的茶上市成“新茶饮第一股”,“闪婚”夫妻身价152亿
来源丨新零售智库(ID:newretailinsider)
作者丨章航英
点击阅读原文
6月30日,奈雪的茶(以下简称“奈雪”)在港交所上市。线上线下,奈雪都开启了一系列“感恩回馈”活动,天猫店新品买一赠一,线下门店则可优惠购卡。
但资本市场并不大买帐。奈雪开盘即破发,盘中跌幅扩大,最终收跌13.54%,市值定格在293亿港元(约244亿元)附近。
奈雪创立于2015年,六年来开出500多家门店,皆为直营店。去年,奈雪营收30.57亿,亏损近2亿元,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为1660万元。
上市后,创始人夫妻彭心和赵林共同持有奈雪62.64%股权。若按如今市值算,夫妻俩身价为152亿元。在《致奈雪粉丝的一封信》中,彭心说,奈雪上市,“是希望做中国茶走向世界的创新者和推动者,希望成为世界的奈雪。”
奈雪第二大股东为天图资本,持股10.84%。奈雪在深圳开第二家店时,天图资本就开始与其接触,并独家投资了A轮、A+轮,按目前市值算,多年陪伴,天图资本回报约26亿。
新式茶饮赛道剑拔弩张,奈雪上市募资获得粮草后势必加快发展。据悉,奈雪IPO募集的48.4亿港元中,70%将用于门店扩张,剩下30%分别用于提升数字化能力,供应链及渠道建设以及一般营运资金。今明两年,奈雪将再开650家门店,在目前的基础上直接翻倍。
不赚钱的“奶茅”
“奈雪的茶”这个品牌,是创始人赵林与彭心的“爱情结晶”,“奈雪”是彭心的网名,2015年创立品牌时她才27岁。创业前,赵林曾在汉堡王和美心食品工作多年,彭心则在深圳某IT公司做过品牌总监,二人相识3个月就领证结婚。在奈雪,二人分工明确,赵林任董事长兼CEO,负责集团整体战略和业务方向,彭心任总经理,负责产品研发、整体营销。
作为新式茶饮代表品牌,奈雪称自己有两个原创:一是在遍地奶精添加剂的奶茶行业做出“鲜果茶”,二是“一茶一包”模式。如今,软欧包已经成为一个新品类。
奈雪客单价较高,保持在43元左右,而行业平均每单客单价约为35元。由于单价高,奈雪甚至被不少网友调侃为“奶茅”,即奶茶中的茅台。
出乎意料的是,奈雪高客单的同时,利润率却很低。
2018年至2020年,奈雪营收分别为10.87亿元、25.02亿元及30.57亿元,复合年增长67.7%。扣除非经常损益及上市费用后,2018、2019年经调整经亏损从5658万缩窄至1174万,2020年虽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达1664万,但经调整净利润率仅为0.5%,今年一季度也不过0.7%。
为什么很贵的奈雪不赚钱?背后是三座成本大山:原材料成本、员工成本、租金开支。按2020年的数据,三者占去了总营收的82.8%。
相较于糖精香料兑成的奶茶,奈雪用新鲜水果制作奶茶,因此原料成本较高。招股书显示,奈雪原料成本占比从2018年的35.3%升至2020年的37.9%。这也是奈雪最大的成本支出。
由于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奈雪依赖人力现场制茶,员工成本居第二,2020年占营收的30.1%。
而在核心区域、高人流地区布局大店,奈雪的租金也节节攀高,2020年租金开支占营收比例为14.8%。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奈雪逐渐增加品牌营销动作,并且发力外卖等新渠道,相应的营销费用、配送服务费等也在快速上涨。
赵林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奈雪“薄利”的情况会一直持续,“这是跟顾客之间长期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
不过,如今奈雪已经在通过数字化提高门店的运营效率。去年,49%的订单来自奈雪会员。并且,来自微信及支付宝小程序及第三方线上平台的外卖订单占到奈雪总订单中的22.9%。

去年3月,奈雪上线天猫,主要卖冷泡茶、零食和周边,如今已有近60万粉丝,一款冷泡果茶月销已经超过9万单。
过度扩张摊薄门店利润
奈雪旗下有奈雪的茶、台盖、梨山等多个品牌,支柱还是奈雪的茶,营收贡献超90%。其中,子品牌梨山已停止运营。
从2015年11月在深圳开出首店以来,奈雪不断扩张,如今已经开出562家店。
奈雪开店迅速,对手喜茶速度更快。截至2020年底,喜茶已在海内外61个城市开出695家门店。按照最新公开数据,喜茶目前的门店数或已突破800家。
门店越开越多,奈雪单店日均订单和销售额却在下滑。
2018年和2019年,奈雪门店日销售额分别为3.07万元和2.77万元,2020年下降至2.02万元;订单量下降更为明显,2018年、2019年每间茶饮店的日均订单量有716单和642单,2020年降到470单。
另一个危险的信号是,奈雪持续扩张的同时,衡量门店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同店利润率也在下降。2018年及2019年,奈雪同店利润率分别为24.9%及25.3%,2020年因受疫情冲击大跌,但今年一季度的水平也只有19.1%。
门店扩张导致单店盈利被稀释是奈雪门店盈利水平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表示,不同于互联网企业,业务规模扩张能摊薄成本,餐饮行业是传统行业,开店越多、成本越高,扩张也不一定增收。
这也是奈雪必须解决的困境。
奈雪如何破局?
茶饮赛道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据灼识报告,按照零售消费价值计算,中国现制茶饮2020年市场规模约1136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4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4.5%。
在高端现制茶饮这个新赛道,奈雪是代表之一,另一个是喜茶。据奈雪招股书,2020年,喜茶以27.7%市占率排名第一,奈雪以18.9%的市占率屈居第二,第3-5名加起来的市场份额约4%。
奈雪上市前夕,喜茶也完成了最新一轮融资,估值再刷新高,达到600亿。这个估值,超过奈雪当前市值的两倍。
彭心曾表示,奈雪的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新式茶饮重新定义奶茶品类的过程中,收获的新消费群体;二是通过高端产品,抢夺低端产品市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存量市场。
如今,随着新式茶饮的普及,第一个增长点将越来越乏力;第二个存量市场的争夺,将愈发艰难。
去年11月,奈雪推出了第四种全新店型:奈雪PRO,首次将店开进写字楼及居民区中心核心位置。奈雪计划近两年开650家奈雪PRO,走下沉路线。但,这是一个更短兵相接的战场。
茶饮赛道竞争已经白热化。今年以来,蜜雪冰城、古茗、7分甜、喜茶相继获得了新融资,市场动作将进一步加快。日前以一首神曲全网爆红的蜜雪冰城1月融资后的估值已达200亿。
好不容易抢得“全球茶饮第一股”却遭遇破发,看来,奈雪还得给市场讲些新故事。
免责声明:文中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不代表本APP立场,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