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活得更好,中小企业应该怎么做?

天九动态
2022-12-05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天九共享控股集团董事、联席总裁徐浩然: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过去十年是中小企业高速发展的十年。2021年年末,全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突破4400万,且具有“56789”的典型特征,即中小企业贡献50%以上的税收,创造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0%以上的技术创新,提供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占据90%以上的企业数量。当然,数量多并不代表质量高,更不代表每一个企业都具有良好的韧性。

 

我非常赞同谭雅玲女士的观点,中国中小企业当下正面临着需求疲软、成本高企、汇率波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这四个外部不确定因素的考验,而中小企业度过危机的最佳解决之道就是要以“我”为主,先思考自己的问题,再去寻求更多的帮助。而国家的政策是一定要帮助中小企业想它们的困难,给它们提供更多的资助和便利。这种双向思维在中国当下是特别重要的。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往往体量较小、运营成本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系统性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此李小加先生看得非常透彻:小微企业和中大型企业是不一样的,它们是小花小草,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也不一定要一直活下去。在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所面对的形势更加严峻。这让我们不得不想起丘吉尔的名言: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因为每一次危机当中都蕴藏着巨大的机遇,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去识别并抓住那个机遇。

 

为此,李小加先生所给出的应对之策是:单个小微企业想要成功,最好是成为大藤上的一个瓜。藤做好了,瓜慢慢就能长起来。希望大家好好了解李小加先生所创办的“滴灌通”模式,中小企业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从单打独斗、你死我活的泥潭里脱颖而出,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新经济创业环境发展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之路出现了一些卡点和堵点。因此中小企业一定要走自主创新之路,注重工匠精神,有“与时间交朋友”的耐心,配合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补缺产业链的断点,只要真正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中小企业就一定能走出困境。

 

中小企业如何增强企业发展韧性,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期待大家阅读《想活得更好,中小企业应该怎么做?》之后,对自己和企业都有重要启发。

 

独家口述

想活得更好,中小企业应该怎么做?

 

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中小企业要活得更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未来3-5年,中小企业还会面临哪些不确定性因素?

 

怎么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正和岛特邀滴灌通集团创始人、香港交易所前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与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决策之道》主编曹雨欣主持下,共话“如何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分享嘉宾:

 

谭雅玲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独立经济学家 

李小加 滴灌通集团创始人、香港交易所前集团行政总裁

 

    中小企业的堵点、痛点、难点

 

《决策之道》:目前我国企业超过4800万户,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95%以上,被称为“经济的毛细血管”,但因其规模小、更脆弱,多重困境下,中小微企业承压前行,正处在涅槃的关键阶段,因此关注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格外重要和迫切的。先请教一个问题,国内中小企业面对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都有哪些?又该如何解决?

 

谭雅玲:当前中小企业尤其是生产外贸型中小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我认为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一是需求疲弱。中小企业遭遇瓶颈首先与市场需求疲弱有关。市场需求疲弱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从主观原因来看,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从2020年到2021年上半年,国内的中小企业订单状态和收益相对较好,很多企业订单翻倍,中小企业展现的活力也相对较好,这符合当时中国供应链在全球市场所处的位置。但是,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经贸关系变化,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中小企业遭遇了外部环境的较大影响。而且,很多中小企业经营、出口的是小家电、小五金、纺织品、家居用品等,这些属于产品寿命周期较长的耐用品,在疫情防控期间一度被人们大量购买,但之后由于产品寿命周期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小企业订单减少。

 

从客观原因来看,受国际冲突局势影响,石油及原材料价格上升,这也必然会导致中小企业产品价格上涨,进而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需求疲弱。

 

二是成本高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增加中小企业的压力,增加它们的负担,尤其对于出口产品而言,本身利润很薄,一旦成本上升,原来的报价就无法保证企业的收支平衡。

 

成本的高企往往是阶段性的、呈曲线运行的,对中小企业会产生时好时坏的影响。但是从原材料价格、海运价格、人工价格等各项成本要素综合来看,现在的成本是比过去高出了很多的,即便个别成本要素例如海运价格回调,但总成本跟过去相比起来,也是中小企业难以承受的。

 

三是资金紧张、汇率波动。产品出口之后,中小企业收到的美元需要兑换成人民币才能使用。因此,汇率的波动会影响企业收入。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企业实际收入就会增加;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就会使中小企业陷入一种收入不良、资金比较紧张的局面。

 

四是疫情反复。疫情的突发性和持续性对中小企业还是有很大影响的,会造成间歇性的停工、停产。

 

以上4个因素叠加,会对中小企业的利润面和心理面产生很大影响。因为它们的规模和资产充足程度,与大型企业有一定的差距。如果遇到了难关,中小企业周旋的余地和空间远不如大型企业,再加上产品本身受到周期性、地缘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就会比较难。

 

必须肯定的是,即便如此,中国中小企业对外贸的贡献度仍然是很高的,在外贸进出口总值中占比超过50%,为外贸、就业等领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所以,它们的难题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给予它们更多的帮助。

 

李小加:我更关注的是比中小企业更小一些的小微企业,特别是参与经济内循环的小微企业。基于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居住习惯,我们需要大量的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满足日常需求,比如在服务业、零售业、餐饮业、文体娱乐业中,很多小微企业的经营是用来满足百姓生活所需的。可是,小微企业力量很薄弱,生命周期很短,怎么能让它们活得更长点呢?

 

我们要明白一点,小微企业和大型企业是不一样的。它们是小花小草,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也不一定要一直活下去。例如,受租约期限影响,每隔3—5年,餐馆、商店、药店、酒店、超市等就会面临一次洗盘,要么续约,要么搬走,找新门面重新经营。

 

小微企业的问题是抗风险能力弱——可能刚赚回了本钱就要搬家,可能家里有人生病、门口要修路等因素,都会让一个本来挺好的生意无法持续下去。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可能很短,关店率很高,但开店率也很高,甚至比关店率更高。小微企业循环非常快,其数量甚至是越来越多的。

 

小微企业主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资本家,也不是简单的打工者,他们有一定资本,需要雇几个或者十几个劳动者来运营。我把这个群体称为劳动创业者,他们实际上是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中中最具生命力的一个群体。滴灌通想做的事,就是找到一套系统的办法,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茁壮地发展。

 

    未来3-5年,中小企业面临什么形势?

 

《决策之道》:当下宏观格局充满不确定性,在两位嘉宾看来,在未来3-5年的一个阶段中,中小企业会面临什么形势?日子会更苦呢,还是会有向好的变化?

 

李小加:我更关心的还是经济内循环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在经济内循环特别是消费领域里,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不会有大幅度的变化的——如果收入变少,那就少花一点,但少花钱不是说不消费,而是到消费低一点的地方去消费。

 

我们国家想要把经济内循环搞好,想要让底层的劳动创业者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就需要解决他们的成长问题。

 

单个的小微企业是不可能变得很大的。单个小微企业想要成功,最好成为大藤上的一个瓜。一个瓜长在茂盛的藤上,就会依着藤慢慢长大。所以,像餐馆、药店、酒店这样的小微企业,如果它们能够得到一个品牌在供应链、财务、食品卫生等方面的支持,流程更标准化,单位成本降下来,它们就会变得更好。

 

比如从财务视角来看,中国的小微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是有可能胜出的,因为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深度数字化的无现金社会,连小商铺实际上都已经建立了数字化的收入控制体系,财务是非常透明的,因此,可以从这个角度设计金融产品,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难的问题,滴灌通就在做这个方面的努力。

 

谭雅玲:中小企业的概念太宽泛了,有生产型、出口型、消费型、服务型等,既包括中型、小型企业,也包括微型企业。我们可以从一个企业的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等角度,来判断这个企业到底是中型、小型还是微型的。小微企业可能更像个体工商户或家庭作坊,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创新的、灵活的结构。

 

为什么中小企业目前没有得到很好的支持、照顾呢?在我看来,这是由于现有金融体制甚至行政体制某种程度上还是以过去的倾向于适配国有大型企业的模式在推进,同时也与我国的市场化进程、市场化结构等因素有关。这是历史的客观进程,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中小企业之所以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是因为它们所面临的困难程度更深。比如它们基本上是自筹资金,用个人千辛万苦积累的存款创立的,而非像很多大型企业那样属于集体所有制或国家所有制。

 

中小企业未来发展中有三点需要注意。

 

第一、中小企业往往够灵活,但不够规范。因为中小企业规模小,要么是家族经营的,要么是个体经营的,要么是自筹资金建立的,不像大型企业一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流程——先建机制,后建生产,再建流水线。中小企业可以从拿到资金快速发展到推出产品,但它们日后面临的困难,往往跟不够规范有重要关系。

 

第二、中小企业公司机制不够完善。为什么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获批的贷款远少于大型企业?因为它们各项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不完善,造成银企关系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是中小企业发展进程中必然要遇到的问题,金融机构需要面对这个问题,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

 

第三、中小企业更容易受伤。一旦市场有风吹草动,体量小、能量小的中小企业就特别容易受伤。相比之下,欧美、日本存在很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生存能力强得多。两相对比之下,这和中国的市场环境、思维乃至国情特色是有关系的。

 

李小加:中小企业的确更易受到宏观经济、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某种意义上,它们面临的困境和风险都是宏观问题,这就意味着要想解决它们的问题就必须自上而下来解决。

 

比如,在经济内循环、消费领域里,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小商小铺,缺的是非常高频的资本开支,是扩张性的资本,是基于某种机会的初始发展资金,这在传统金融体系里几乎是无法解决的——银行怎么敢借给一个个体户开店的钱呢?但是,这样的劳动创业者恰恰是经济毛细血管里最好的组织者,他能解决十来个人的就业,他本身又是劳动者,他清楚地知道周围的环境、客户的需要。他的生命力是如此之强,他最需要的只是关键时候的一次支持。滴灌通想做的就是支持这样的劳动创业者,做他们的阶段合伙人,通过精密的分析、计算、配资、风险评估、盈利分配,与他们一起成长。

 

    面对困境,断臂求生还是共克时艰?

 

《决策之道》:所谓“天助自助者”,在压力重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成败可能往往源于内部是否齐心协力。但我们看到的是,很多企业在困境之中选择“优化”员工、砍掉非盈利的创新性业务。二位怎么评价这种做法?

 

谭雅玲:我走访过江浙、闽粤的很多中小企业。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是自然生长的结果,并没有跟上时代和经济发展的进程,没有给予员工足够的“营养”。

 

在我看来,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新概念、新视野、新知识和新能量。但实际来看,中小企业的资产或资本规模、视野和远见以及自身的框架和机制甚至还无法让自己保持快速生长,更谈不上顾及员工成长了。所以,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比较短,生长得比较快,凋零得也比较快。

 

比如出口外贸型的中小企业通常缺少技术,特别是专利性的技术很少。温州做鞋、金华做小家电和小五金的很多企业都是这样——品牌是别人的,核心技术是外资独有的,它们只负责加工或者生产。这样的中小企业在经营遇到困难的时候,自主能力就比较差。

 

我们国内企业之间竞争意识特别强,不过,随着发展阶段走向成熟,企业之间如果能抱着包容、合作的态度,对自身的成长、对方的成长可能就会更好。否则,企业在困境中不能合力应对,遭遇的压制、困难、瓶颈可能就比较多。

 

过去,在讨论中小企业的困境时,很多中小企业是抱着排斥态度把问题推向政策,没有思考企业自身到底有什么弊端。我想,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还是要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入手,找到症结所在。中小企业要“以我为主”,先思考自己的问题,再去寻求更多的支持。政策上也要帮助中小企业,多想想它们的困难,给它们提供更多的支持与便利。

 

这种双向思维是特别重要的。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而不是把成功变成个例。否则,中小企业的困难可能永远得不到解决。

 

李小加:这种双向思维、合作思维很重要。具体到经济内循环、消费领域上,当下的中国也还有巨大的机会。有资金的人需要用钱生钱,很多没有资金的人却有机会、有能力创造价值,那么,如果通过金融手段把两类人撮合到一起,那就能够产生价值。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