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看病到底有多难?
小编某天感觉不舒服,打算去附近的三甲医院看病。打开挂号app一看,嚯,好家伙,这周没号了,都排到下周了。那也不能生扛到下周啊,感觉再晚几天就被病魔战胜了。保住小命要紧,于是找朋友联系医生,帮忙加个号。
赶在工作日早上,早早的就去了。一进去就被吓住了,每一层人都坐满,在这个医生的诊室门口,就有几十个人在那里排队。到了医生诊室里面又有五六个人在排队。这才早上七八点,就这么多人在排队,大家都不用上班的吗?
可能确实不用上班,很多中年人,从外地赶来看病。想必是当地治不了,只有北上广的大医院能治。像北上广的肿瘤医院,70-80%以上都是外省市来的患者,因为就你这里有一把刀搞得定。要命的事情了,还上啥班呀。
我是朋友介绍来的,但是没用,那天上级检查,都得在门口排号,每一个号盯得严严的,要插队是不行的。所以那天我在医院里耗了大半天,真真切切感受到什么是看病难。
都说在中国看病难,看病贵,得排队,费用贵……那么国外是什么情况呢?
有网友说:自己的姨妈在意大利,关于生病这事,就是“小病靠扛,大病回国”。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医疗环境其实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真正的为老百姓行方便。
看病难到底是如何造成的?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医生的数量少。
中国医疗走到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除了媒体煽风点火外,最核心的因素还是中国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中国每千人执业医生数仅为2.2,医生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例如法国、澳大利亚和瑞士等国每千人拥有接近 4 名医生。正因为资源不足,才造成了“看病难”,医生一天需要面对几十号上百号的病人,为了保证让所有人都看上病,只能缩短诊疗时间。病人由于对健康的关心和缺乏医疗专业知识又觉得医生不负责任,更别提“看病难”之前还有一个“挂号难”挡路了。
既然医生少,那多培养些医生不行吗?医生和其他职业不同,需要很高的培养成本。美国的医生实行精英教育模式,最短需要11年,最长需要15年的时间。欧洲国家如英国最短的家庭医师培训需要11年,德国则实行医学院校本硕博连读制,一共12年。
再来看看我国大陆地区,我们目前实行的是“5+3”的培育模式,也就是先读完5年医学类专业本科后,再进行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合格后,就具有医生的从业资格,我国医师培养的最短年限是8年。已经相比发达国家减少了3年,但我国医疗事业起步比较晚,培养的医生还远远无法追上患者的增长速度。相比较某些发达国家,中国从就医到治疗的时间已经很快了,这一切都是医生高强度工作换来的成果。
而且对医生来说,想要事业有所成就,一定要到好的医院,三甲医院。因为在那里能碰到疑难杂症的机会多,在疑难杂症的处理上能够有所建树,他在这个行业内才能有声望。好的医生也像买房子一样也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然后看病的人自然也就过来了。
当普通人抢着三甲医院的号、托关系找床位、挠破头找好医生的时候,有钱人是如何看病的?
这些人群的资产实力雄厚,往往不必拘泥于匮乏的医疗资源去抢号抢床位,他们可以选择出国就医,享受海外的高端私立医疗资源。还有,国内也有许多收费高昂的私人医院,也是这些高净值人群的选择之一。他们还会聘请专门的家庭医生,进行一对一的健康管理。
但出国就医还是相对比较麻烦折腾的,存在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各种问题。私人医院收费又很昂贵,不是大众化的选择,而且从设备的全面性和医生的专业性来说,国内公立三甲医院是最好的选择。
企业家也是非常需要医疗保障的群体。保护企业家的健康就是保护一个企业的生产力,就是保障几十号几百号员工的饭碗稳定。在现有的医疗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唯有通过大数据技术,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就医效率。
“东华健康“是由东华软件全力打造的会员制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利用20年沉淀的大医院、大数据、大专家资源,为会员提供诊前、诊中、诊后及全生命周期健康医疗服务。通过“医疗大数据+医疗顾问”分析,帮助匹配对症的医院、专家,最大限度的减少盲目就医。解决看病难,有病乱投医两大痛点,为十万企业家提供专属的医疗健康服务。
东华软件服务了500多家大医院,其中400多家为各省市知名三甲医院。囊括了全国排名前三名的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华西医院、301医院。通过东华健康平台就诊,有健康顾问全程陪诊,代办预约挂号、住院各种手续,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就医效率,让患者省时、省力、省心。
每年通过东华软件医院信息系统就医的客户5.4亿人次,20年来累计服务了50多亿人次。东华软件(002065)是国内知名的上市公司,2006年深交所上市,市值200多亿,员工8000多人。2018年,腾讯入股东华软件12.66亿,成为东华软件的第二大股东,这是腾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B端投资。
20年磨一剑,腾讯鼎力支持,东华推出“健康中国,健康十万企业家“计划,限量发展十万会员,为您和您的家人保驾护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