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外卖,顺丰的低调太可怕

2020-05-15


顺丰跨界搞外卖这事很蹊跷。

5月11日,有媒体曝出,顺丰旗下的顺丰同城上线了“丰食”小程序,主要开展企业级团体送餐服务。短短半天时间,诸多媒体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并提出了“顺丰进军外卖”、“顺丰单挑美团”、“顺丰叫板饿了么”等说法。因为广受业界关注,外卖行业龙头—美团的股价当天逆市下跌近3%,而顺丰股价则上涨近3%。

蹊跷的是,相对于媒体和资本市场火一般的热情,顺丰却出奇的低调,甚至没有像样的官宣。在顺丰官网上,我们看不到关于本次外卖上线的消息。面对媒体采访,顺丰方面给出了十分保守答复:此外卖业务主要面向顺丰内部和部分月结客户,解决客户企业在疫情期间的团队用餐问题。对于业界关注的补贴,目前仅供顺丰内部使用。


这可不像顺丰的一贯风格。

按道理,以物流龙头自居顺丰,可借这个跨界机会在外卖行业掀起更大的波澜,甚至还能进一步提升市值。然而,顺丰罕见地选择了低调和谨慎。对此,我们提出两种猜测:

第一、顺丰确实没有进军外卖的计划,仅在跨界边缘试水;

第二、顺丰在外卖领域有野心,但无十足把握。

01

瞄准外卖没商量


顺丰到底想不想跨界搞外卖?

其实早在2016年,顺丰就已经尝试外卖业务,与当时的外卖龙头——百度外卖(于2017年被饿了么收购)合作,负责百度外卖在部分城市商圈的配送服务。到了2017年,顺丰又与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品牌合作,为其提供外卖配送。

横切外卖业务,可见顺丰在当年就有跨界心切。从2016年起,传统快递业务增量就开始下降,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数据,到了2017年上半年,顺丰和三通一达的业务量增速同比放缓。为了保证企业规模和业务增量,顺丰有跨界的需求。

之所以选择外卖跨界,是基于顺丰的同城配送业务展开。自该业务团队组建起,其配送人员的管理就独立于快递业务。不同与传统快递员的流程化的工作模式,同城配送主要满足用户的即时性需求,与外卖相似度高,容易切入。

更重要的是,顺丰在当年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声称要与美团、饿了么分一杯羹,加之掌门人王卫曾多次声明:“顺丰不会单纯只做快递,未来希望延伸到很多行业里面去。”这让顺丰在当时的外卖界引起不小震动。

然而,近三年过去了,外卖大军中很少看见顺丰小哥的身影,关于顺丰外卖的业务宣传也几近销声匿迹。看来,顺丰的首次外卖跨界并不顺利。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让同城配送团队兼外卖业务,难以保障餐饮接触的卫生标准;

二、外卖需求量大,美团和饿了么多采用众包物流(第三方配送)模式,成本较低,而顺丰自建外卖业务团队,成本难以控制;

三、顺丰没有单独推出外卖业务品牌,难以树立行业形象。

02

成本的制约


带着上述原因,我们再分析顺丰此次跨界外卖的举动。

本次推出的“丰食”小程序存在一定隐蔽性,用户需要主动搜索才能触达,且业务主要面向内部,若个人订餐,则需要所在企业进行统一注册。这种设计的初衷是什么?尽量将规模庞大的个人用户群体挡在门外?我们猜测,原因是顺丰在2016年跨界外卖时遇到的两个问题,至今仍未解决:

一、餐饮接触的卫生保障问题;二、外卖团队的成本控制问题。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顺丰势必要单独设立并管理餐饮业务团队,但这样会提升成本,风险较大;要解决第二个问题,顺丰或采取团队外包形式;或降低管理标准,这显然是注重服务品质的顺丰所不能接受的做法。

成本,是摆在顺丰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

事实上,顺丰长期以来的直营模式并不利于成本控制。

根据顺丰今年一季度财报,顺丰在一季度实现营收335.41亿元,同比增长39.59%,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却同比下降28.16%。原来,顺丰一季度营业成本高达281.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2.99%。尽管受疫情影响,成本增加在所难免,但究其根本,则是顺丰强力管控的直营模式。

在直营模式中,顺丰对网点人员、车辆、中转场等物流资源高度掌控,虽能保证速度和服务质量,成本却居高不下,直接影响了顺丰的资源效能转化。

成本、速度、服务质量,顺丰还没找到平衡点。


我们有理由认为,顺丰对于外卖领域野心仍存,但无十足把握,加之此前跨界失利,出于稳妥,便不再高调宣布进军外卖。

看来,不正面PK美团和饿了么,顺丰很明智。

03

向“吃”跨界,未来的保命稻草?


作为物流行业的龙头,顺丰的跨界从大张旗鼓变得小心翼翼,是否说明企业越来越谨慎呢?

和顺丰一样,地产名企万科的跨界养猪也格外低调。

在顺丰“丰食”亮相的前三天,万科发布了养猪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同样很低调,同样在业界引发猜测。关于万科的跨界养猪,业界普遍有两种解释:一、赶上养猪风口;二、对冲下滑的地产业绩。

不过,上述两种解释很难成立。

第一,养猪周期长。从万科刚刚发布相关岗位招聘信息算起,待猪养成出栏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到那时,养猪是否还在风口,谁也无法预料。作为大型企业,万科在跨界前必然要做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决策层一定了解跨界养猪的收益不确定性。

第二,跨界并不是对冲下滑主业的最佳手段。若要实现对冲,低风险投资的回报或更稳定。即便要跨界,选择地产链条相关领域进军,如原材料、家装等,企业会更得心应手。

除了万科,跨界养猪的还包括地产行业的碧桂园,同样选择了低调布局。

再看近期的另一个低调跨界典型。

在顺丰“丰食”亮相的第二天,有媒体曝出视频平台爱奇艺跨界餐饮,成立了北京格芮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相比顺丰和万科的跨界,爱奇艺的跨度更大,直接从内容和技术领域跨到完全不相关的餐饮领域。

不知你是否发现,今年的巨头跨界都聚焦在“吃”上。正所谓“民以食为天”,经过今年的疫情可见,与“吃”相关的领域最为坚挺,因为这是刚需。任何企业都有可能面临危难,若要活下去,与“吃”相关的领域或可成为保命的稻草。因此,今年跨界的企业多低调行事,尽量不在引发行业关注。

当然,无论跨界到何处,企业的宗旨都是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商品,满足用户的需求,这点无一例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