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专报 | 传递司法温度的善意文明
材料来源:马村区法院
“法官,不是我不想还,而是我是盲人,平日收入微薄,现在真的很难。”“法官,我没有工作能力,长期生病,就等着钱买药。请帮我执行。”拖欠十几年的4300元饲料,牵动着两个困难家庭的心。面对这样的情况,马村区法院执行干警给出了一个温馨的答案,如何开展工作。
基本案情
2010年农场苏某欠了4300元饲料,卖家王某多次催促未还。马村区法院执行干警进入执行程序后,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双方都是困难家庭。申请人王某年老体弱,因病失去了工作能力,急需治疗。被执行人苏某虽然同意法院的判决,愿意偿还贷款,但他是盲人,生活压力很大,无法一次性偿还。
因为案件比较特殊,执行干警本着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并没有直接对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措施,而是组织双方进行调解。通过多轮解释,他们首先解决了双方的矛盾情绪,然后明确了权利和义务关系,促进了双方的相互理解。最终,在多次调解下,申请人王某表示理解苏某的特殊情况,并愿意放弃部分债务。被执行人苏某还表示,将履行生效判决责任,偿还其它欠款。
法官说法
执行并非冰冷的“一拘之”,而是法理情的交融。焦作法院始终坚持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努力通过释法解决矛盾纠纷,督促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及时履行当事人胜诉权益。但是,对于轻视生效判决,挑战法律底线的行为,必将受到司法的强制惩罚。下一步,焦作法院将继续坚持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创新执行工作模式,密切关注标准化建设。以释法明理传递司法温度,以强制执行法律底线,使“诚信者受益,失信者难行”成为社会共识。
作家:郭嘉莉
导演:赵玉军
执行总监:刘春润 王有利
协调:芦家豪
原题:《执行专报》 | 传递司法温度的善意文明实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