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无国界,在上海迎接“诗人的春天”

2024-12-02

以诗歌为纽带的上海国际诗歌节,构建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


“地球上的每一首诗都是共同的心跳。”第九届上海国际诗歌节昨天在徐家汇书院开幕。74 法国诗人让步 - 皮埃尔 · 西梅翁走上颁奖台,捧起属于他的“金玉兰”——他成为本届国际诗歌节的“金玉兰”诗歌获得者。他说,诗歌是我们人类共同创造的声音,“每一首诗,无论长度如何,都代表着人类意识的进步”。


国际诗歌节的主题是“诗天下” 和而不同。在西梅翁的背后,有一座复制的土山湾牌楼——“光启之门”。土山湾也见证了中西文化的结合。在这里,西方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在合作中相互学习。


"上海,城市如浩瀚的天空,将包括多元化。“这里是现场,西梅翁应文汇报邀请,为上海创作诗歌。"我收藏了中国诗集,看过李白、王维、杜甫的经典作品。“恰逢中法建交 60 在周年之际,西梅翁感慨地说,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法国文化殿堂中一直占据着一席之地。他承认:“法国诗人或多或少对中国文化充满敬意和好奇。中国诗人和思想家的作品在法国很受欢迎,成为口口相传的经典。"


“无论在哪里,诗歌都是表达友谊的语言,是人类灵魂的世界语言。“西梅翁也是“诗人的春天”组委会主任。每年春天,百花齐放,诗歌系列活动也随着陶醉的春风进行。在大学、图书馆和诗歌家庭,他组织各种讨论、讲座、分享和朗诵活动,在所有可以迎接“诗人的春天”的地方。诗歌送情,“诗人的春天”成为一个互动平台,春天般的活力也在中国蔓延。


杰克,美国诗人 · 马里纳耶还说,诗歌跨越了国界和性别,属于每个热爱诗歌的人。他的文学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他还与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合作。


鲁道夫,古巴诗人 · 哈斯勒,从前天落地上海开始,就开了一个新的纸质笔记本,取名为“上海旅行记录”,记录了他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 5 页纸。


卡斯滕,德国诗人 · 施泰因梅尔茨第四次来到上海。但是不同的是,这次他和爱人、稚子一起来了。城市的奇妙之处在于他眼中的不同切片。起初,他看见了黄浦江上过去的游轮,陆家嘴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旧巷子里的石库门建筑。再一次,走到梧桐深处,他看见了小巷树上摇摇晃晃的鸟笼,一缕茶香从象棋爷叔的壶嘴里冒出来。它是上海生活的切片。还有一个拥挤的平台,快速驶来的地铁,办公楼里的落地窗,“历史的深厚底蕴和现代的先锋潮流,汇聚在上海,赋予这座城市千姿百态的胸怀和多变的气质”。


作为上海唯一的大型国际诗歌文艺创作交流活动,上海国际诗歌节每年都在努力促进和创新对外文化媒体和文化交流方式,促进人类不同文化文明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构建人类共享未来共同体,扩大和强化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展示中国文学的蓬勃发展和活力。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国际诗歌节艺委员会主席赵丽宏表示,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更需要诗歌来交流自己的内心。“精粹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是发现生活中纯粹的美好,一定会打动人心”。


作家:王宛艺


文:王宛艺 图片:受访者提供图片 编辑:傅璐


请注明转载此文的来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