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展示,都是个人能力的提升"

2024-11-30

原创 郭玉雪 复旦大学


宋少莉从早上七点半开始就迎来了她忙碌的一天。


医院早会按时举行,她全神贯注地听取医院领导传达的医院各项事务,为即将到来的门诊部做好充分准备。八点半,门诊部正式开诊,她耐心地招待每一位病人,为他们解决困难。中午,她休息了一会儿,但是一般都会有学生或者年轻的医生来沟通处理问题,她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下午,她继续在门诊或处理报告,以确保每个病例都得到妥善处理。晚上六点,门诊终于结束了,她有时间留给自己,看学生的论文,讨论疑难病理学,阅读文献学习新知识,直到9点才离开医院。这些都是宋少莉作为导师和医生的日常工作写照。


“宋老师每天早上七八点去医院,”2023级博士生邬琳杰说。“我从来没有在晚上9:30之前离开过,有时我可以在半夜12:00收到老师的工作邮件。”几十年来,她总是充满热情。


她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行医28年。她致力于核医学的临床和教学,缓解病人的痛苦,为国家培养核医学人才供不应求。她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子影像学课程的负责人。她勤奋、创新、教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医学研究生和博士生。


日前,她获得复旦大学“钟扬式”教师称号。



"教师应该成为领导者


而非知识传递者”




宋少莉指导学生做实验。


宋少莉作为一名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生,长期负责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本科生和八年制硕士研究生“核医学”的教学工作,成立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研究生课程“分子影像学”,将最前沿的核医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她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使是天马行空的想法,也能得到她的悉心指导和评价。宋少莉说:“有些学生提问是我作为老师从来没有想过的。“虽然有点不成熟,但在回答这样的问题的过程中也给我带来了启发。“老师应该成为领导者,而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者。”


2023级博士生张丰盛回忆说:“核医学在学生中很受欢迎,我本科的时候根本抢不上。


课后,许多学生向宋少莉寻求建议,其中一些人决定跟随她的步伐,成为她的研究生,继续在核医学领域深造。宋少莉说:“以前基本没有临床八年制学生报考医学研究生。自从她成立这门学科以来,每年都有两名临床八年制学生选择进入核医学专业。


毛丰爽是2018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之一。她还记得本科阶段参加核医学课程时的场景。“我当时不认识宋老师,但她的课让我对核医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核医学作为一门前沿学科,与其他科室不同,离临床转化非常近。”毛丰爽介绍。毛丰爽在得知宋少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成功的临床转化探针后,决定跟随她的步伐,选择她作为研究生导师。


“如果很多患者能在癌症初期用探针治愈,就能治愈。”毛丰爽期待着自己的学习和职业前景。她希望在宋少莉的指导下“开发更多可用于临床的探针”,治愈更多的患者。


宋少莉对医学教育有自己的看法。“与其教授具体知识,不如激发学生的兴趣。当他们积极深入地了解它时,它会更有意义。这时,老师会无私地教学生经验,让他们少走弯路。”


更是“严师”更是“慈母”




宋少莉与学生合影


宋少莉作为导师,坚持“严师出高徒”的信念。她鼓励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


宋少莉将耐心地教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处理数据和论文写作,甚至不断地亲自指导学生编写开题报告。


“她不仅希望我们能毕业,还希望我们能好好毕业,所以她比我们自己更关注我们的学习。”现在,邬琳杰的开题报告已经改了两次。“以后可能要修改,直到宋老师同意为止。”他认为主任医生工作很忙,对学生开题报告的要求也会比较宽松。他没想到“宋老师把我叫到面前,一字一句地看着修改,直到达到专业标准。”邬琳杰说。


“对于学生来说,每一次展示都是个人能力的提高,但学生可能无法意识到,所以老师应该帮助他们明确认识。”但宋少莉也明白,“医学生的培养周期太长,学生在面对学术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她不仅是“严师”,也是“慈母”,她会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鼓励。


“宋老师真的把我们当家人。”作为宋少莉培养的第一个研究生,刘秋芳获得了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她是弟弟妹妹心中值得信赖的“大师姐”,对导师有着更深的感情。“我们经常参加宋老师的宴会,我们非常熟悉她的家人”。


节日期间,宋少莉想念学生独自流浪,总是邀请每个人参加他们的家庭聚餐。现在回想起学习时代的每一次节日聚会,刘秋芳依然能感受到每一次聚会的气氛。“我的心很温暖,很感动。”


“宋老师就像一个知心姐姐。”邬琳杰说。他像几件珍宝一样关心导师。“她会自己掏钱买饮料,因为她担心办公室的炎热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状态。她会在每次小组会议前点外卖,让我们享受美食的安慰。当每个人的科研都遇到困难时,她会尽快找到解决办法。”


宋少莉耐心照顾每一个学生,学生们也记得老师给的温暖。她自豪地说:“今年国庆节,学生们结婚了,邀请我当证人。”


宋少莉经常对学生说:“医学是一项神圣的工作,我们需要用一颗善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生命。现在,她已经培养了23名研究生。 、六位博士后,多人获得市级、校级优秀学生的各种荣誉。


"我想成为一座桥


培养独当一面的医生”




2024年宋少莉主持核素示踪-诊疗一体化高峰论坛


作为核医学基地主任,宋少莉长期深化核医学分子影像诊疗领域,开发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实现了临床转型,为解决“核药”卡脖子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8年,她通过引进人才来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后,首先建立和完善了核医学科基地的临床业务学习机制,确保每周都有固定的业务学习时间。在她看来,“固定的培训时间非常重要。周一下午和周四下午,讨论周三中午的疑难病例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此外,她还带领全科人员完成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的本土化、体化系建设,通过成立包括教学主任、教学秘书、科研负责人和科研秘书在内的临床领导的教学团队,为上海乃至全国输送了大量紧缺的核医学人才。


近五年来,在宋少莉的带领下,基地培养了17名影像医学和核医学研究生,15名博士生,8名硕士研究生与上海师范大学联合培养,16名学生在培养和完成了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


培训结束后,有人留在我院,继续深化专业实践,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服务;有些人回到家乡四川,致力于改善当地的医疗条件,有些人致力于援滇工作,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带到偏远地区,为提高当地医疗服务能力和促进医疗资源平衡做出贡献。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于2023年获准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宋少莉和基地医生合影


“宋老师为专业培训基地的建设做了很多前期准备,这样基地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2015年研究生李盼丽说。作为宋少莉教授的第二位研究生,李盼丽看到了老师多年的努力。


回首往事,宋少莉感慨万千。在她看来,没有同事的帮助和鼓励,没有学生的信任和陪伴,她的进步和成就是不可或缺的。“我愿意作为过渡的桥梁,让优秀的下一代脱颖而出,培养能独立的医生。” 她讲。


组 稿


校融媒体中心


文 字


郭玉雪


摄 影


被访者提供


制 图


段瑞怀


责 编


李斯嘉


编 辑


穆梓


▼更多关于复旦新闻的信息,请关注复旦大学官网。继续滚动阅读下一篇轻触阅读原文。



向上滑动复旦大学,看下一个。


原题:“每一次展示,都是个人能力的提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