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艺术馆•著名的艺术史译丛出版10周年

2天前

2015年,著名艺术史学者范景中教授担任主编的《何香凝艺术馆艺术史名译丛》第一本书上映,现已迎来第10年。在过去的10年里,这本书系统地翻译了50多种西方艺术史和艺术史经典理论(出版了26种),试图以全景的方式展示现代西方艺术史一个多世纪以来的面貌和形式,为中国西方艺术史研究提供了全面详细的信息、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同时也展示了中国艺术史的学术历程。


10月13日,由何香凝艺术馆、商务印书馆、浙江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主办的“中西思想及其艺术具象”出版座谈暨学术研讨会在绍兴举行。艺术史、哲学、历史等领域的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讨论艺术史与思想史的互动。


研讨会现场


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表示,何香凝美术馆作为国家级美术馆,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美术馆的“知识生产”和公共服务,努力促进中国艺术界与海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称翻译”充分体现了何香凝美术馆始终坚持的“特色馆、学术先锋”的学术宗旨。这本书的出版不仅丰富了中国艺术界的视野和思想,也为文明互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发。”


书封“何香凝艺术馆艺术史名译丛”


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介绍了《何香凝艺术博物馆艺术史著名翻译》的出版起点。他提到,整本书的策划构思和起点都很高,旨在选择著名的艺术史经典翻译出版。他也期待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的专家加入艺术史研究领域,与何香凝艺术博物馆和商务印书馆强强结合,在艺术领域的出版业中大放异彩。


浙江大学敦和讲座教授、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孙周兴表示,自2015年出版以来,“何香凝艺术馆艺术史名译丛”已有26种。“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这本书为中国艺术史奠定了基础。随后,孙周兴从个人翻译经验出发,阐述了经典翻译的意义和未来。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机器翻译已经非常准确。虽然目前的人工翻译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例如为机器翻译提供语料和数据基础,但从长远来看,机器很难取代翻译工作,学者应该致力于原创写作。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哲学院院长王俊介绍,近年来,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也开拓了艺术哲学作为特色领域。去年成立了“休闲与艺术哲学研究所”,偏向当代西方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也成立了“宗教与艺术哲学研究所”,偏向中国传统宗教艺术研究。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是这些创新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打破艺术与哲学的界限,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在专家论坛上,著名书法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冬龄从书法研究的角度提出,学术研究要兼顾中西艺术思想,使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进而服务于今天的实践需求。


从语言修辞的角度出发,以“素描与色彩之争”和“在概念世界中探讨真理”两个概念为例,阐述了艺术史研究的根本问题,表达了语言修辞的价值和意义,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何香凝艺术馆艺术史名称翻译”的主编。他认为艺术史是古典学的延续,熟悉多语种尤为重要。“一个词可以创造一个世界”,语言不仅构建了知识结构,还引导观众阅读和绘画。


浙江大学教授从重现象学的角度探讨艺术作品的特点,强调场景是艺术作品可能作为审美构成和审美对象的基础,可以让艺术作品的观众有一定的审美态度。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邓安庆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了黑格尔艺术哲学在艺术史上的独特地位。他指出,黑格尔在艺术史上的指责,不仅可以让我们看到黑格尔艺术哲学的真正含义,还可以让读者突破对黑格尔哲学的抽象印象,以生物生命的整体方式理解艺术和时代精神。


陈恒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副校,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历史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提到了三点:第一,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知识的大分流使得今天的历史研究言语笼罩在西方强大文化的趋势中,中国现代学术处于落后状态;第二,中国在历史研究领域存在不平等现象,缺乏原创的历史作品。他建议你不仅要翻译,还要原创。第三,艺术史书中展示的纯学术对国内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创造文明应该是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此外,他还呼吁大家多读一些世界名称,了解世界的伟大,同时呼吁学者不仅要有深入的学术研究,还要有高水平的大众普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