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长江经济带看中国|上海:生态“绿色含量”提高发展“认可度”

07-27 10:38

河流奔涌,滋润广阔的土地,绘就生态长卷。


制定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已经八年了,临江11省市团结奋进,共谋绿色发展,重现了“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丽画卷。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中国经济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的“领头羊”。上海通过坚持“共同关注大保护,不做大开发”的关键词,筑起了生态屏障,焕发了绿色生产力,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透过上海城市的窗户,我们可以窥探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节奏。


崇明东滩飞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图为上海崇明区。


绿转型,筑牢长江门户生态屏障


2023年冬季,崇明东滩飞禽国家自然保护区迎来了68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邈,数量创历史新高。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处,被称为“长江门户、东海淞洲”,不仅是上海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筑起长江门户生态屏障,将崇明岛定位为“国际生态岛”,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相继颁布了《崇明区整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崇明国际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文件。


达到100%标准的崇明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上海崇明区 供图


据崇明区有关单位介绍,崇明岛通过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彻底清除了黑臭和劣V水体,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空气优良率达到91.9%。从2003年到2022年底,森林覆盖率从不到10%增长到不到30.05%,几乎是全市平均水平的近两倍,成为上海最“绿色”的土地。


崇明岛通过对滩涂自然湿地进行生态修复,有效控制保护区内外来入侵物种的生长和扩张,消除率达到95%以上,土壤物种芦苇、海三棱草逐渐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变成了“鸟的天堂”。秋冬季节,河海相连,水天相同。万鸟翔集已成为崇明东滩风景的“新形势”。 。


在崇明岛治理成果逐步突出的背后,是上海守护青山绿水的决心和气魄。


近年来,上海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巧妙的生态“加减法”,建立了绿色“底座”,截污纳管、河道疏浚、生态修复一度被污染困扰的苏州河和黄浦江,水质明显改善。上海吴淞口古炮台位于长江和黄浦江的集流之地,经历了生态恢复和文化重建。从凌乱的“炉渣堆场”变成湿地森林公园所在地;上海实行全面退捕禁捕,率先在全国建立长江禁捕智能控制系统,为全国长江流域禁捕智能控制提供“上海计划”...


根据上海市环境局发布的《2023年上海市生态环境公报》,2023年上海生态环境的“外观”更高,273个地表水段优越。Ⅲ类别比例为97.8%,其中40个国家控制断面优秀。Ⅲ类别比例为97.5%,Ⅴ类及劣Ⅴ类断面。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细粒(PM22)优良率为87.7%.5)年平均浓度为28mg/立方米,重污染天数为0.3%;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完成我国年度目标任务。


创新驱动,绿色经济活力焕发


一流的河流,气候万新。


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205万公顷,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全国“半壁江山”,这里的经济发展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坚持“共同关注大保护,不搞大发展”的原则,上海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用智慧和行动回答长期发展和短期收益之间的问题。


上海“老字号”企业代表宝钢股权,积极探索传统钢铁企业与现代城市融合共生的方式。曾经的“钢铁巨兽”逐步改革,实现了2025年“废气极低、废水零排放、固体废物不出厂”的“绿色无废城市钢厂”建设。


在百年历史的杨树浦电厂废弃的“灰色仓库”上,被太阳能光伏覆盖的杨浦滨江长出了“绿肺”,通过光储存和充电一体化系统成为一个巨大的“充电宝”,不断为灰色仓库及周边咖啡店、岸电充电桩、景观照明设施等提供绿色动力。市民和游客可以在周围的咖啡店喝名副其实的“零碳咖啡”。


在金山区廊下镇,松林建筑规模化生态养猪场,存栏量4.5万头,成为上海天然气供应网的新成员。猪场每天产生的1000多立方米的沼气被分离净化,可以获得高纯度的甲烷。由其生成的绿色甲醇被称为航运业减碳的重要方向,相关行业也成为绿色经济最热门的出路之一。


氢能公交车在上海街头行驶。 上观新闻 图


在青浦、嘉定、闵行等地,氢能公交车相继“更新”,消耗氢气,排出无污染的“纯净水”,真正实现零排放、零污染。氢能扫地机、渣土车、环卫车也投入使用,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场景更加多样化,帮助交通碳达到峰值碳中和。


现在,上海传统产业破旧立新,低碳产业风云变幻,生态“含绿量”也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认同度”。


《上海市看新赛道促进节能低碳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颁布,决定“截至2025年,节能低碳产业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基本形成2000亿、500亿、几十亿产业集群发展格局”的目标。


绿色工厂、节能设备、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从探索、完善到落地,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以生态优先为准则,上海迫使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低碳产业集群,扬起绿色发展风帆,航行速度比预期的要快。


共同发展,谱写长江经济带发展新篇章


一枝独秀不是春天。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叠加战略中,上海也成为沿江城市协同发展的“龙头”,以节能低碳循环发展为基础。


根据2023年底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3)》, 上海以64.99分位居第一,连续九年位居第一。


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为基础,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等周边省市密切合作,制定了《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实施方案》,多个节能低碳生态前沿项目也根深蒂固。一条太浦河,从曾经污染严重的“三不管”状态,到现在建立跨地区“联合河长制”共同绘制的“一张图”,变成了水清岸绿的观鸟胜地。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正联合打造的方厅水院,太浦河河心一带,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接近零碳目标。根据建设者的说法,通过光伏和集中供能的技术布局,这个项目在早期阶段将达到85%的节能率。项目建成后,分布式光伏的整体发电量每年约为400万千瓦,节碳规模约为2500吨。


纵观整个长江经济带,上海坚持“一盘棋”的理念,与临江省市频繁携手,帮助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在全球内河运量最大的“黄金水道”长江,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以“龙头牵引”、“龙腰支撑”、“龙尾摆动”的协同姿态,与24个一级水运开放港口形成开放市场体系,与100多个国家实现航运交易,支撑长江干线年货运量约35亿吨。长江经济带正日益成为畅通国内外双循环的主动脉。


许多可以推广的上海制度创新也带来了头雁效应,让临江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比如上海自贸区推出的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如“负面清单”、“先进区后报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长江经济带同频共振,复制推广。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如火如荼,助力重大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技术跨地区转移转型,以开放的思维推动资源更高效地配备“共拉长板”,为长江经济带的优质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河流的魅力,海峡两岸的绿色。八年来,上海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绘制生态场景,“绿色蜕变”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目前,长江经济带建设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上海将继续推动生态背景和发展成色相得益彰。它不仅是长江生态环境的“守门员”,也是推动长江经济带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领导者”的重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