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纪录片③|科学可以通俗化,但必须遵循科学精神。

07-26 11:14

2019年,三集纪录片《海昏侯》播出时,势不可挡。现在开哔哩哔哩,弹幕满屏,站内评分9.8。这部电影详细记录了海昏侯墓三年多来考古发掘的全过程,悬念迭起,就像一部高质量的悬疑小说。


《海昏侯》


纪实片一开始,就是一个“悬疑故事”。


观西村村民熊菊生在山上发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洞口的土壤是新的,显然刚刚被挖掘出来。村民们有一种奇怪的预感,因为他们都知道码头山上有一座古墓。于是,村民们立即给电视台打了新闻热线。


于是,“汉墓界最富有的氪金大佬”——刘沫沫(刘贺)问世。


在接受《ThePaper》记者采访时,导演张力表示:“古今中外,不仅仅是纪实片,还有包括新闻在内的所有文艺创作,都是同样的手法——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


"围绕盗墓者可能盗窃的奇宝,揭开一个秘密,自然就构成了一个故事悬念,会把观众抓住。村民报告说,考古队一来,就发现这是一座非常有价值的墓葬,观众一点一点被吸引。这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也就是凤头的部分。吸引观众的方法有哪些?大同小异,区别在于是否使用得当。《海昏侯》是一部比较标准的作品,严格按照原来的《发现之旅》频道,一层一层地解开历史之谜。”


之后,张力再次举起反例。


“糟糕的生产技术是说真相,意义,大帽子先盖;有一种技巧,所谓的‘兴奋’,白云,微风,不知道什么已经叹息,美不清楚,唱三叹息后发生了什么,观众明白,已经跑了,所以我们会避免这个‘开始’讲故事,想要凤凰,或者必须拿一件非常具体的事情来留住人们。”


一九八四年七月,张力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担任编导。1988年,我们拍摄了大型科学纪录片《成长的代价》和《地大物博与中国人》,其中《成长的代价》获得了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2004年担任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总编室主任,担任央视《发现之旅》频道制片人。2012年后,担任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编辑、创意总监,2021年至今担任高级顾问。


同为“新街口手艺人”,张力一方面保留了手艺人优秀的创作技艺,另一方面也始终以开放的心态求新。


“层层剥离层层抓”


“目前各大平台更注重观众的感受,尤其是网络媒体。哔哩哔哩追求一般知识,突破局限,不拘泥。为什么Up主做的内容漂亮?因为他们有勇气打破规章制度的限制,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内容类似于标题党,哗众取宠,但如何讲故事,他们更加灵活熟练。”张力说。


二十年前,追求高质量的科学频道《发现之旅》首次亮相时,试图探索“讲故事”之道。


从追求超新星的《深空猎星》,到破解古剑主人之谜的《王者之剑》,再到寻找世界上最早的花朵《破解烦恼之谜》,可谓一步一步生莲。


《王者之剑》临时参加了中国电视协会纪录片学术奖,获得二等奖和最佳撰稿奖。《解开烦恼之谜》获得科教影视协会科普节目一等奖。


张力回忆说:“起初,《发现之旅》的创作并没有把考古学作为第一要务。它是一个全方位的科学节目,考古学被划分为人文科学。考古节目的兴起更重要的是与观众的期望有关。考古学容易讲故事,不是故意的。它逐渐成为频道的关键内容。”


每个考古发现都像开盲盒,层层揭秘后,可以追溯历史,甚至重塑历史。


张力认为考古提供了硬证据,出土文物带来的信息是第一手的,不是口碑,也不是更主观的文字;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我们可以更接近现实。考古开盲盒的做法与创作者“讲故事”的技巧不谋而合。


一步一步像钩子一样吸引观众。一个钩子开始松开,另一个钩子又扔了。创作原理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到位并不容易。张力称之为“层层剥离和层层抓取”。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文献还是出土文物,专家研究论文,都提供论据。


“论点只是让论点更加站稳脚跟。需要明确的是,真正吸引观众的认可不是论点,听起来很无聊。真正吸引人的是论点的过程。归根结底,都是中学作文的要求,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如何使用论点来证明论点?您的论点也必须站得住脚,因此有三段论的“豹尾”。“豹尾”是什么意思?看完这部电影,就像被豹子尾巴抽了一根鞭子,疼了一个月。另一个成语是绕梁三天,能唤起人们无尽的回味。只有这样的东西才是完美的。”


“接近科学”


维持多样性,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形势


讲故事可以讲一千零一夜,但不能口若悬河,如何把握悬疑的尺度?


张力认为,在某个阶段,当收视率成为第一考核标准时,忽悠的人越深不可测,看的人就越多。当观众再次上当时,他们已经获得了收视率。平台的第一个任务是教育,但它需要盈利。利润取决于广告,广告取决于收视率。这看似矛盾,实则是一个系统问题。


“要实现自洽,必须坚持核心原则”,张力感觉。


“好的内容和好的技术并不矛盾。只是技术用错了,单纯追求收视率,媚俗就出来了。哔哩哔哩做了一般知识之后,有一个共同的原则。第一个原则不是科学本身,而是科学精神。我们总是谈论用科学精神制作纪录片。按照这种态度,你不会误入歧途,违背科学精神的事情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流行起来,但你经不起推敲。”


从2018年开始,科技节目就聚集在一起,传统大台一口气推出了很多科学节目,但大部分收视率都很低,无论是《极客出发》还是《加油!向未来》还是《我是未来》,都没有突破1。鼓掌但失败,科技节目整体表现不理想。


除了工程科学纪实片《超级工程》之外,科技纪实片更是寥寥无几。、《超级装备》呈现重量级中国工业制造。、人工智能纪实电影《创新中国》有几个非常明显的IP,再加上环境自然生态纪实电影《环球同样凉爽》等稀有纪实电影、中国纪录片制作人很少涉及《杨澜访谈录》制作的十集纪录片《探索人工智能》等,一方面是因为主题难以把握,技术门槛高,另一方面是因为科学发现和科研成果不容易做到简单易懂。


记者问:“硬科学内容收视率不好,到底是观众喜好还是创作者问题?”


「对硬科学的内容,我们不必太着急,大方向一定是好的。平台会有自己的受众分流,up主自然会选择自己的人群,喜欢看娱乐的人来这个平台,喜欢硬核知识的人来那个平台,不用担心观众的欣赏水平。我们肉眼可以看到这些年的变化。当然,提高人们的科学知识平均水平需要时间,就像平时看评论区一样,也是参差不齐。我认为保持多样化可能更符合现代社会的情况。”


世界上最早的花是什么样的?它什么时候起源,什么地方起源?一百多年前,当达尔文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时,他没想到这会成为困惑后人一个多世纪的“讨厌之谜”。之后,“辽宁古果”揭开了这个可疑群体的面纱,成为世界上最早有准确证据的花卉。


说到古代生物的主题,张力谈到了这部名为《寻找第一朵花》的纪录片(也叫《解开烦恼的谜团》)。因为当时要找参考图,团队从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侏罗纪公园》中寻找。侏罗纪时代有早期的被子植物,看起来像水果,但没有花。当时导演一帧一帧的找,但是一朵花都没看见。


“可见导演斯皮尔伯格在创作上也非常遵循科学精神,”张力感慨。此后,《寻找第一朵花》的导演又做了《恐龙去哪儿》,讲述了今天鸟类与恐龙的关系是近期的。十年前,我们古代的生物片还做了不少,但是当时网络并不发达,所以没有多少人看过。其次,与其他主题相比,古生物的制作成本确实相对较高。经过10年的反向推广,恐龙的毛发问题一直无法通过3D动画来解决。现在AI技术不断提高,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古生物主题纪录片。”


历史在制作上有门槛。


科学的节目总是给人一种板着脸的样子,究竟要不要娱乐化,娱乐化的分寸在哪里?


“从制作的角度来看,娱乐绝对是一种非常好的创作方式,甚至像一些海外平台一样喊出这样的口号,‘不娱乐,不宁死’。”张力认为,“这也是一个基础,可以使科学通俗化,但是必须遵循科学精神。就像哔哩哔哩做的《历史上的那些事》一样,很有娱乐性,甚至包含了嘲讽,但一定不能违背历史真相。没有历史,你不能胡说八道。白色不能说黑色。学术纠纷是可以的,但也必须是真正的纠纷,而不是自己编造纠纷。这是一个定义的标准。娱乐性的方式基本上是应该鼓励的。包括主持人在内,观众会说科学纪录片没有好的主持人,要么主持人太死板,要么科学知识差。事实上,我们应该多尝试,更有勇气。很多知识up主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一些国际媒体在这方面的训练已经不是一两天了,已经成为一种收视习惯。比如大卫·戈登堡爵士快100岁了,有一段时间换了一个中年人,收视率马上就下来了。这就构成了一种欣赏习惯。即使他不方便活动,现在也只能象征性地说,我还是要看,因为这是一种长期建立的认可。”


历史上的那些事情


张力说,考古史文博,一定是哔哩哔哩纪实片的一个重要方向。“今年,哔哩哔哩推出了《我的家是一个博物馆》。我们介入了另一个角度,那就是普通人。他能追求文博吗?就个体而言,对于收藏、历史、文物的一种爱好,它更贴近百姓。《但还有书》讲的是北京图书馆。其实也是博物馆的特色。还有豆瓣评分不错的《只有香味如故》。我认为香味贯穿历史名人是有突破的。哔哩哔哩历史文博类up主有时也会在流量上排名第一,说明什么?的确有硬性需求,只是历史类在制作上有门槛,并非所有的团队都能拍得很好。”


“我家是个博物馆”


只有香如故的《唯有香如故》


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电影院播放每部电影之前,都会有新闻电影和科教电影。根据国家规定,加片时间不应短于20分钟。


为何无法继续?


张力说:“影院制就是靠票房,把加片去掉,一天下来至少可以多放两次全片。任何变化都是市场的选择。起初,电影厂正在衰落,电视台正在蓬勃发展。现在电视台面临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播媒体不断变化,这是社会发展的选择。制作单位必须跟上这些变化。去掉加片一定是错的吗?也不见得。网络传播范围广,影响更大,对作品来说,究竟是好是坏?对于创作者来说,电影一上线就能收到反馈。原来大家都觉得弹幕很烦。他们总是影响看电影,慢慢变成看两遍。第一次没有弹幕。第二次,他们必须打开弹幕,然后他们可以同时观看。原因很简单,他们可以第一时间知道用户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顾客实际上也很厉害,他们常常能从里面挑出一些硬伤,对于创作来说绝对是一种促进。”


最后,张力强调,“一方面,国家支持推进是好的,但仅仅依靠帮助确实是一个挑战。相反,通过利用观众的需求来促进事物的发展,往往比主观驱动更重要,没有人要求去做。因此,需求永远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事实上,这也证明了社会选择是一个非常真实的选择,只要我们的创作水平能够达到,所有的内容都有相应的市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