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补肾第一方,阴阳双补,十分奇特。

07-26 07:12

肾气丸的起源


肾气丸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药方。如果你想知道一个药方,你必须看它的来源。我们直接从《金匮要略》中肾气丸的来源逐一分析:


在《金匮要略》中,有5处提到肾气丸。


1、虚劳腰痛,少腹紧张,小便不畅者,八味肾气丸之主。(《金匮要略》第六篇第十五条)


2、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时,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也是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第十七条)


3、解渴,小便多,喝一斗,小便也是一斗,肾气丸之主。(《金匮要略》第十三条第三条)


4、问:女人病饮食如故,躁热不得卧,反靠息者,何必呢?老师说:这个名字是转胞,不能溺水,因为细胞是暴力的,所以导致这种疾病,但是利尿比较好,适合肾气丸的主人。(《金匮要略》第二十二条第十九条)


5、崔氏八味丸:治疗脚气上入,少肢不仁。(《金匮要略》第五附方)“八味肾气丸”首次出现在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到了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外台秘密》也有记载。可以说是补肾的祖方,也就是后代的补肾方法,基本都是在“八味丸”的基础上改变的。比如滋阴的“六味地黄丸”、补阳的“桂附地黄丸”、“右归丸”、补阳利尿的“金匮肾气丸”都放在药店的显眼位置,而他们的祖先“八味肾气丸”却消失了。


后世方如“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等有何不同?


要么是凉的,要么是干的,要么是热的。一般体质的人很容易说脾肾稍微敏感一点,吃了之后反应会比较大,会觉得明显感冒或者生气,而“八味肾气丸”这个问题很少。


更神奇的是,无论是瘦弱的寒症患者,还是大腹便便的“热”证患者,都适合吃“八味肾气丸”,原方就可以了。当然,最好稍微调整一下剂量。奇怪吗?


为何叫“肾气丸”,又不叫“肾阴丸”“肾阳丸”


学过针灸的人都知道,人体穴位的名字不是胡来的,都是精致的,体现了这个穴位最重要的特点。同样,为什么叫“肾气丸”,不叫肾阴丸和肾阳丸?什么是“肾气丸”?很多人说补肾阳。其实不太对,只是肾精。


肾精是什么?


简单来说,五脏藏精,肾藏五脏之精。肾气转化为肾精,人体三焦的动力来自肾精。三焦分布在全身,可以将肾精输送到全身,参与全身的气化。人体内脏的功能本质上是气化,这大致就是中医流行的“气一元论”的原因。


“肾气丸”不是专门补肾阴肾阳,而是专门补肾气!肾精的概念应该比肾阴肾阳虚幻,很难说是什么。毕竟“肾气丸”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不可能知道它最初的处方思想。临床上,如果使用补肾阴肾阳的方法不起作用,不妨尝试补肾,可能会有奇妙的改善。


“八味肾气丸”的特征


1、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黄帝内经》说:“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壮火可以理解为火太旺,超出了人体的正常生理需求,即邪火。少火是指能够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激发器官潜能的火。


当胃等脏腑功能较弱时,一般不宜大剂量食物补充。如果太猛,就无法弥补。如果变成身体多余的邪火,就会出现性欲亢奋(虽然身体虚弱)、口干舌燥等“上火”现象,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汤的效果不如丸药的原因。


张仲景的“八味肾气丸”用少量温药补肾火,加上更多的滋阴药,借助酒的温性,更容易补充,可以激发器官的潜能(而不是替代器官功能),使身体逐渐进入稳定发展。


“肾气丸”体现了《内经》倡导的“壮火食气,少火生气”。现在医生喜欢开的补肾药,要么是滋阴剂,要么是补阳剂,只注重补肾,忽略了脏腑的自我恢复。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孤阴不久,孤阳不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到极点就会生阳,阳到极点就会生阴。聪明的医生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心中有八荒,有天地,有阴阳。所以他们补阴的时候一定要从阳中求,补阳的时候一定要从阴中求。


“肾气丸”的构成: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炮附子,其中温药只有桂枝、炮附子,含量极低,各占1/27,可微调。虽然热药很少,但恰到好处,可以“少火生气”,阴药和阳药都可以补充,非常巧妙。


2、大量的生地黄


张仲景“肾气丸”的第二个特点是使用大量的生地黄作为君药,而后世医生则喜欢使用熟地黄。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说法,地黄可以补精益髓。生地黄的功效比较熟悉,比较擅长游走,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但是它的性质有点凉,配上一些宴会比较好。而且熟地黄虽然也是补肝补肾的重要药物,但是不易被吸收运化,容易堵塞。用于肾气丸的熟地黄至少要蒸六蒸六晒以上,这样效果才会好。


3、三补三泻


“肾气丸”的第三个特点是“三补三泻”,而后世庸医只知道相当补。大多数人都知道,食物补充时最好配合适当的运动,这样气血才能运转开来,废物才能排出,补药才能吸进来,这与“三补三泻”非常相似。仲景的“肾气丸”通过三种药物的小腹泻、另外三种药物的补性和一些补阳药物,用阳气促阴,构思非常巧妙。


“三补”是干地黄、山茱萸、山药,“三泻”是泽泻、丹皮、茯苓。张仲景的补药剂量会更重,而地黄是肾气丸最重的,因为它可以补肾阴,非常适合肾脏。山茱萸是一种滋养肝脏、滋润肝脏阴虚的药物。


其实肝脏怕补,怕补。但是千千成千上万的补肝药里只有一种药,那就是山茱萸。不管怎么补肝,都不会补肝药。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药物。如果吃了一两两三两五两,就不会补肝了。山药主要用于滋润肝脏体液。这些药物一起使用,希望同时增强脾肾肝的阴津,惠嘉到肾。


中医中的很多药物都可以一起使用。这三种药物共享的目的是滋养肾脏的阴凉,同时也要注意“三泻”。因为中医的概念说“补能恋邪”,如果只吃补药,不加清除药,就会坚持肾脏内的浊物不能排出。肾脏里有很多浊物,久而久之就会变成肾结石之类的实积,堆积在里面也排不出来,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张仲景加入了泽泻、丹皮、茯苓。泽泻本身可以利肾疏肝,可以把这两个脏洗得很干净。丹皮的作用是活血化瘀,茯苓可以利中焦,泽泻可以走下焦,走肾,走肝。泽泻本身可以利肾疏肝,可以把这两个脏洗得很干净。丹皮的作用是活血化瘀,茯苓可以利中焦,泽泻可以去除焦点,去除肾脏,去除肝脏。而且这些泻药不伤身体,对身体有好处。这六种药结合起来,补泻是完美的组合。


如果肾阳不足,我们要补肾阳,一定要用阳药,炮附子本身可以温补肾阳,使肾阳壮起。


为何使用桂枝?


这是因为在加强肾脏的同时,必须加强心脏,这样才能弥补肾阳。心脏和肾脏本身有主动脉联系。为了让心脏的血液下降,肾水上升,也就是说,心阳下降,肾阴上升,心肾联系的这一部分取决于桂枝。


张仲景高超而聪明。他已经知道桂枝其实可以壮心壮阳,也就是让心脏变强。然而,桂枝的壮心不同于附子。附子的壮心可以让心脏快速移动,从而促使心脏产生的热量到达四肢末梢。桂枝的壮心并非如此,桂枝也能壮心使心脏跳起来,但却是让心脏产生的胸阳向下。也就是说,在你使用桂枝之后,全身的能量都会连接在一起。


六味地黄丸只能保持平和,因为在这个八味肾气丸中,六味药的意义只在于收集桂枝和炮附子。六味药只是一种非常分阶段的物品。如果没有桂枝和附子,人体内吃六味药有点不清楚该怎么办。


“八味肾气丸”的养生作用


肾脏是与生俱来的治本。人到中年,由于各种原因,劳累是不可避免的。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伤害了我们的肾脏,比如熬夜、嗜酒、吃饭、喝醉等等。此外,社会压力使我们感到焦虑、僵硬和紧张,晚上失眠,这无形中危害了我们与生俱来的基础。经常练习瑜伽放松和静坐,对护理肾精非常有益。


肾气虚有很多表现。除了非外伤性腰酸背痛、耳鸣、头晕外,晚上人们都会情绪低落。他们晚上总是上几次厕所,尿液无力,颜色有点浑浊,小腹麻木无力。他们喜欢整天喝水,但是他们喝多少尿。在古代,它们被称为解渴症,通常用肾气丸治疗。其他人晚上晚上尿多,肾气丸效果特别好。


总之,“肾气丸”虽然可以用来看病,但也可以用来日常保健,因为不太温不太冷,一天一个药丸,两天一个药丸就可以了。通过补肾来保持健康在当代是绝对不会错的,但是你要知道如何在不伤害身体的情况下弥补。


“肾气丸”最好与“补中益气丸”结合使用,效果好。


需要特别注意的区域:为什么我们不叫它金匮肾气丸,而是叫它八味肾气丸?现在药店里的金匮肾气丸大多是加味的,不是原方,而是《金匮要略》里的肾气丸叫“崔氏八味丸”和“八味肾气丸”。买的时候要看原方。另外,最好和补中益气丸一起服用,效果明显。


温暖提示: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原题:“千载补肾第一方,阴阳双补,很奇怪!”


阅读原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