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专业闭店人”闭店却无法避免法律责任
视觉中国 图
几万块钱的会费刚交完,机构就关门跑了,关门前法人和联系人都变了。近日,部分健身房、美发店、教育培训机构等。,在客户充值会员卡后逃跑关店,引发消费纠纷。混乱的背后,很多“专业关店人”都在帮忙谋取利益。
所谓“专业闭店人”,是指专门协助经营不善的公司规划“关店跑路”的方法,负责“善后”工作的人。收到高额报酬后,他们帮助机构“脱壳”,规避法律风险,包括公司法定代表人等工商信息变更,处理后续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专业的关店方式基本相同:关店前做一波低价促销,按负债比例赚取高额佣金;面对客户,他们会拖延应对,或者通过注销登记的方式再次关闭店铺,让客户完全无法维权。
“专业闭店人”屡获成功,通常是利用很多消费者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维权的心理;寻找具有无偿债务能力的“专业债务人”,让原经营者“解困”,也是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审核门槛较低的差距。恶意关店、“漂白”信用、资产转移...这种操作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和消费市场,甚至涉嫌犯罪。若知道经营风险出现资金短缺,再诱导消费,卷钱跑路,则有诈骗嫌疑,应承担刑事责任,不能让其“金蝉脱壳”。
对于预付领域引发的消费纠纷,司法部门始终表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态度。近日,在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关于“专业关店人”清算责任的纠纷中,法院判决“专业关店人”薛某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一判决为专业关店行为敲响了法律警钟,也引导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方向。
当然,要遏制恶意关店行为,不仅要充分发挥案件的示范意义,还要完善监管,规范措施,加强对非法行为的惩罚。比如相关机构在更换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过程中,要注意审查,加强对专业债务人的筛选。对“赚钱跑路”侵犯消费者权利甚至触犯刑法的行为进行依法处罚,让“专业关店人”关闭店铺,但无法避免法律责任。
预付式消费纠纷的预防至关重要。目前,各地都在探索堵塞漏洞和预防纠纷。比如上海、北京等地都颁布了规定,实行预付式资金存款重点监管机制,杭州将预付式消费纳入立法规划。预计司法和监管措施日益完善,让“专业闭店人”没有空档可钻,客户可以放心消费,有信心维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