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验证造船龙头的力量, | 深见

07-10 22:56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丁萍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1. 中国船舶股价之所以能屡创新高,是因为买造船业,买的是盈利兑现,而现阶段板块已进入盈利兑现的关键时期;


  2. 正是产业逻辑的支撑,中国船舶的韧性和确定性,使其展现出独特的发展魅力,取得了2年1.6倍股价的成绩;


  3. 造船业的主要市场可能刚刚开始,这是因为造船业的利润将加速释放,而且这一趋势是可持续的。



有一种股票继续创下新高,很少让投资者陷入困境,中国船只就是这样一个目标。


在整个低迷的市场中,中国船舶最近的表现无疑让金融市场振作起来。今年以来,其股价一直处于危险之中,截至7月9日,收盘价上涨了近40%。


由于市场资金对造船行业第二季度利润加速的积极博弈,中国船舶股价最近再次突破之前的高点,市值飙升至1800亿元。


中国船舶在资本市场的乐观表现也证实了我们之前的观点——造船行业是目前最值得掌握的周期性行业之一,而中国船舶是主导装配平台。自2023年12月提出这一观点以来,中国船舶股价上涨了48%以上。


从目前的节点来看,虽然有些资金“恐高”,但我们对中国船舶的乐观看法仍然坚定。本文将通过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在低迷的市场中,中国船舶是如何走出独立市场的?


同样是船舶总装平台,为什么中国船舶股价走势优于中国重工?


后续是否有新的订单接力来支持造船行业的利润持续释放?



该行业的利润开始兑现


中国船舶股价之所以能持续创新高,是因为买造船业,买的是利润兑现,而现阶段板块已经进入盈利兑现的关键期。


中国船舶(原沪东重机)自1999年成立以来,经历了许多重大企业变革和资产并购。


中国船舶成立于1999年6月,前身为沪东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经过几次重大企业变革和资产并购,它在2007年吸收了两大造船厂,分别是外高桥造船厂和中船澄西造船厂,随后更名为中国造船厂。


这些资产重组,加上造船业的繁荣周期,促进了公司2006年至2008年营收的显著增长,复合增长率达到53%。然而,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打击了航运需求,造成了2009年至2018年中国船舶业绩低迷的局面。


到2020年,中国船舶再次扩大版图,融合了江南造船厂、广船国际51%的股份和黄埔文冲31%的股份,显著提高了产能。这一战略行动不仅提升了中国船舶的市场地位,而且大大促进了其收入增长——从2019年的231.36亿元飙升至2023年的748.39亿元。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目前,中国船舶拥有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广船国际、中船澄西等多家分支机构,涵盖造船、修船、动力业务、海洋技术、机械设备等多个领域。根据2023年的数据,造船和海洋技术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盈利能力,占总收入的96%。


中国船舶所在的造船行业属于二级市场的周期性行业,但其投资逻辑不同于常规周期性股票。在造船行业,股价的大幅上涨通常发生在盈利兑现阶段,而不是周期性启动初期。这是因为,船厂通常跨越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接单到建设再到交付。在此期间,会面临影响最终利润兑现的各种不可控因素。


这一轮造船周期早在2020年11月开始,但由于过去低船价高钢价订单的交付,造船企业的利润释放被推迟,市场情绪受到抑制。


幸运的是,2024年第一季度,该行业的盈利转折点得到了确认。中国船舶、中国船舶防务、中国重工业等重要船舶公司均实现了明显的扣除非净利润增长,中国船舶同比增长10倍。


随着该行业进入盈利兑现阶段,加上“中国前缀”公司的额外信心加持,中国船舶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乐观反馈,走出独立市场。


近来,中国船舶股价再次突破之前的高点,根本原因在于市场资金正在游戏造船板块2024Q2利润加速兑现。


不负市场预期,7月8日晚,中国船舶公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业绩略高于预期。中国船舶预计第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9.5-11亿元,扣除非净利润7.8-9.3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6-8亿元。


市场对中国船舶的乐观预期不仅体现在其盈利能力上,也体现在资本市场上。自2022年5月以来,中国船舶股价已经实现了160%的惊人涨幅。


相比之下,中国重工和中国船舶防御同期只有36%和89%的增长,这引起了一些投资者的质疑:为什么中国船只能脱颖而出?


考虑到韧性和确定性


1999年,为解决城市企业分离问题,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成立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业内称之为“南船”和“北船”,主要区分地区。


中国船舶集团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船舶总装平台,包括南船的中国船舶和中国船舶防御服务,以及北船的中国重工业;其次是配套平台,比如北船的中国动力和南船的中国船舶技术,主要为造船厂提供工厂等配套服务;最后是创新平台,主要包括北船的中国海防和中国船舶的紧急情况,属于新兴战略板块。


与其它船舶总装平台相比,为什么中国船舶更受市场青睐?它不仅仅是因为它背后的“中字头”加持,更是因为它在确定性和弹性方面的多重优势。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最大区别在于两者的业务性质不同。。中国船只主要承担民船订单,中国重工主要承担军船订单。


由于军船订单占比高,中国重工订单相对稳定,景气周期相对稳定,但景气周期灵活性较弱;而且军船业务的毛利率略低于民船业务,所以市场给了中国重工相对较低的估值;


中国船舶修造船业务纯度较高,景气周期灵活性较高;在民用船舶接单方面,中国船舶接单质量较高,可能会带来更高的利润率,进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估值。同时,中国船舶作为行业的龙头,确定性更高。


此外,为了彻底消除同行业的竞争问题,中国船舶集团很有可能将集团的所有总装平台包装到某个上市公司,逐步剥离不良资产,注入沪东中华等优秀院所和科技资产。中国船舶有望成为这家上市公司。


但现在看来,在中国,重工具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估值方面,市值订单法。截至2023年底,中国船舶累计持有1943.78万载重吨的民用船舶订单。按目前市值1800亿元计算,中国船舶市值订单比例仅为0.93。;以目前1108亿元的市值计算,中国重工的手持订单为1972.5万吨,中国重工的市值订单比为0.56。


根据PB法,截至7月4日收盘,中国重工业PB只有1.33倍;中国船舶PB是3.73倍,几乎是中国重工业的3倍。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船只被高估。


历史上,中国船舶市值订单比2007年和2015年高出3.5倍和2倍,与目前的0.93倍相差甚远。



简而言之,如果你相信造船行业的投资逻辑,那么中国重工业提供了更高的安全边际,而中国船舶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弹性。


正是产业逻辑的支撑,中国船舶的韧性和确定性,使其展现出独特的发展魅力,取得了2年1.6倍股价的成绩。


然而,面对目前的市场环境,一些基金担心中国船舶的未来,担心它们很难维持这种势头。尽管有这种“恐高”的心理,但我们仍然认为有理由看好中国船舶的未来。


上涨的市场并没有停止


造船业的主要市场可能刚刚开始。


这么说的原因,关键在于造船业的利润将加速释放,而且这一趋势具有持续性


船价和钢板价格是造船行业利润水平的重要因素。造船企业的收入水平主要由船价决定,受汇率波动影响;成本取决于钢材价格和设备价格。


价的视角,2021年下半年,以干散货船/货船为主的新船订单高速增长,但船厂产能收紧,供需失衡导致新造船价格指数开始上涨。尽管该指数在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出现短暂回调,但随后继续增长,并保持高位。




汇率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造船企业以美元结算。近两年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持续上升,从2021年11月的6.3升至目前的7.3,这将为造船企业带来可观的汇兑收益。


在成本端,造船企业的主要成本受钢材价格波动的影响。成本结构主要包括设备、原材料(主要是造船钢板)和人工成本,比例约为2。:1:1。设备费用一般随船舶价格波动而变化。


造船钢板占原材料的显著比重,约占65%-70%,这意味着钢板的成本约占整个造船成本的20%。由于船舶钢板在国家总钢产量中所占比例较低,缺乏稳定钢材价格的成熟市场机制,从而导致价格波动。


自2016年以来,造船板价格持续上涨,并于2021年5月达到峰值。截至2024年3月,20mm上海造船板价格已从高点下降约37%,自2022年初以来下降约23%。造船企业通常会提前锁定钢材价格,所以造船价格指数与钢材价格的变化几乎是同步的。


2024年以前,包括中国船舶在内的造船企业主要交付低船价、高钢价订单,但到2024年,造船企业主要交付2022年以后的高船价订单,同时,造船板价格开始下跌。根据申万宏源的推断,2024H1和2024H2中国船舶交付高价订单的比例分别为50%和78%,进入高价低钢订单交付。


同样地,扬子江船业的表现为市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前瞻性指标。。扬子江在新加坡上市,其收入确认方式是根据船舶完工进度逐步确定的,而国内上市船企的收入确认方式是交付确定的。因此,扬子江的利润通常在国内上市船企之前实现。


2023年,扬子江船业造船业务毛利率达到22%,同比增长9pcts。侧面支撑了我们上面的分析——船价和钢材价格的剪刀差距扩大,有利于加速国内上市船企利润的释放。


并且我们预测造船行业利润加速释放的趋势将会持续下去,主要原因在于在成本可控甚至下降的同时,船价有望保持上涨趋势。


一方面,产能持续短缺。据Clarksons数据显示,世界上活跃的造船厂数量(至少有一艘100000 GT船舶订单制造商)从2008年的1031家减少到2021年的459家,并在2023年进一步下降到371家,延续了2022年的下降趋势。中国造船产能应用监测指数2023年(CCI)同比增长17.0%,为894点。


另一方面,仍然有新的订单在接力。由于其长周期特点,造船业一般每轮持续约20年。上一轮非常船周期始于2002年,2002年至2008年迎来上升期。这一时期是典型的新需求驱动——全球化加速和中国崛起带来的需求飙升。


而且这一轮造船周期通常是由取代需求推动的。


船舶的更新周期约为20-25年,这意味着近年来,集中交付的新船将在2005年至2012年进入更换阶段,更新高峰预计在2032年进入。


在替代需求的逻辑下,船型更加丰富和复杂,各种船型的老化速度和更新需求的触发点各不相同。


船型更新始于2021年的货船和散货船,随后在2022年转为LNG船,2023年集中在油船上。下一步,从更新和替代的需要来看,油轮和散货船将是主要的接力船。


就历史经验而言,散货船订单的高峰通常意味着整个周期的高峰,但是目前的情况表明,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周期的顶部。



(2023-2043年各级各类船舶5年总更新需求预测)


此外,中国船舶也有事件驱动的机会——资产重组。根据公告,中国船舶集团承诺在2026年6月前完成资产整合。一旦资源整合完成,整个造船行业的效率和盈利能力将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中国船舶的市场前景是由产业逻辑和事件驱动的多重支撑。


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对造船行业的未来有着乐观的预期,但我们不能指望这一轮周期能够达到上一轮非常高的周期。


回顾最后一轮造船周期,由于船东对未来市场的过度乐观和错误判断,他们扩大了船队规模,订购了大量新船。这种做法将市场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加上牛市的推动,中国船舶在第一轮上涨中增长了15倍(包括借壳上市的催化因素)。


相较之下,这个周期的高峰强度会减弱,但是趋势预计会更稳定,持续时间会更长。


这是因为在这个周期中,基于短视决策的大规模订单很难出现,主要是由于需求的替代,不同船型的老化率和更新需求的触发点也不同,导致整体市场需求更加分散,从而避免了单一船型需求的剧烈波动。因此,预计这个周期的持续时间会更长,为市场提供更稳定的增长机会。


当然,暴涨通常伴随着回调的风险。因此,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要谨慎,避免在高点追高,从而降低潜在的投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本文所表达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