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就业的替代者还是创造者?
研究:人工智能抢工作还是造工作?
最近,自动驾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这个热点引发的讨论令人震惊——“自动驾驶来了,成千上万的司机去了哪里?”“无人驾驶车辆上线后,会有多少司机下岗?”“科技的意义在于缓解人们的工作压力,而不是取代人们……”
这种争议不仅限于自动驾驶领域。无人化工厂和自动化生产线会“抢人工作”吗?归根结底,人工智能是抢工作还是创造新工作?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导力量,必将对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现有的研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
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器替代”会对劳动力产生替代作用,从而减少就业;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劳动力需求,从而对劳动力就业产生互补作用。
根据2008-2019年中国283个城市面板的数据,将不同技能的劳动就业结构纳入人工智能和高质量发展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和节能低碳水平,从而促进城市优质发展。从理论机制的角度来看,降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份额,增加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比例,可以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就地区而言,东部地区的人工智能技术显著促进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高技能劳动力将加强人工智能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然而,东北地区的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抑制了高质量的发展,低技能劳动力将加剧人工智能对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
01
人工智能,就业结构和优质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跳跃性增长,我国经济面临着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问题叠加的局面。就外部环境而言,国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全球化遭受倒流,欧美国家对我国实行核心技术封锁遏制。就国内而言,人口红利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逐渐消失,经济发展受到资源和环境瓶颈的约束。所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促进创新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的重点从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提升,推动创新发展成为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有力支撑和必然要求。所以,科学评价发展质量不仅是把握发展状况、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技术,不仅有助于改善传统产业的生产流程,还能促进新产业的诞生,成为增强实体经济、占领科技革命制高点、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自2019年以来,中国已建成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杭州和合肥。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基础软硬件、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领域的协同发展构成了有利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良好生态。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颁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工业智能化转型。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载体,工业机器人是集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于一体的重要创新成果。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相关数据,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达到24.33万台,同比增长44%。在人工智能发展中,中国成为最活跃的国家之一。
在此背景下,探索人工智能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国际经济的衰退,劳动力就业问题进一步加剧,就业结构失衡和摩擦失业现象日益突出。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器替代”现象可能会影响劳动力的就业结构。
关于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器替代”会对劳动力产生替代作用,从而减少就业;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劳动力需求,从而对劳动力就业产生互补作用。
人工智能对劳动力的最终影响取决于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的相对大小,而工业机器人对当前就业机会的替代水平是工业机器人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Acemoglu和Restrepo被称为机器与人类的竞争。汪前元等认为,工业机器人可以替代低技能劳动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提高,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工作需求也会增加。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即就业结构在人工智能和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起着什么作用?
正因如此,本文试图回应人工智能是否促进了高质量的发展,探索就业结构如何影响人工智能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从以劳动技能为主导的就业结构来看。本文从产业布局、技术创新、节能低碳三个角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数,探索人工智能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从不同维度揭示人工智能技术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同时,本文回应了人工智能通过哪种机制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问题,阐述了就业结构如何在人工智能和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作用,也加深了对“机器替代”如何导致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的理论认识。此外,本文以全国城市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和高质量发展为基础,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我国不同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差异,并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对人工智能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差异化的政策建议。
人工智能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对工业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一,通过促进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模式蓬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科技金融、智能物流、检验检测等专业发展,智能医疗、数字旅游等生活服务业质量发展,从而提升服务业在社会中的比重,推动产业布局向高端发展。第二,通过促进制造业服务转型,人工智能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业服务转型是塑造制造业新优势的有效途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促进制造企业主体之间的数据互联,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提高制造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促进产业布局的高级发展。最后,人工智能通过改变生产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智能平台收集大量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水平较高的行业和企业将碎片化需求信息与供给信息相结合,从而准确预测市场趋势,实现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准确匹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产业互动,从而加强产业链与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调,促进产业布局的合理发展。
人工智能的兴起为技术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第一,人工智能通过知识溢出效应促进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人工智能技术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岛,搭建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流合作的平台,从而催生企业间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第二,人工智能通过行业示范推动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将产生新的产业、新的商业形式和新的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后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淘汰。R&D和应用新技术的公司将在竞争格局中占据先导地位,进而在行业内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促进其他公司加快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提高服务水平。最后,人工智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技术创新水平。人工智能技术水平较高的行业或企业往往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特点,能够从其他行业或单位吸引劳动力、资本、信息、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从而优化创新要素结构,促进技术创新。
人工智能技术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一,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低碳水平的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企业及时获取市场信息,灵活调度生产要素,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生产滞后问题,从而降低资源能耗水平。例如,虚拟电厂、智能能源平台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帮助企业实施错峰用电,从而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第二,人工智能通过产业链相关效应促进节能低碳水平的提高。由于产业链的相关效应,产业链上游企业的绿色转型将通过中间产品和服务来促进下游企业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相反,工业下游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也将迫使上游企业节能减排。而且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共享等方式提高了产业链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了节能低碳水平。最后,通过更新生产设备,人工智能可以提高节能低碳水平。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设备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载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需要不断创新生产设备,以适应智能化转型的趋势。这些新机一般都是符合绿色低碳理念、更先进、更环保的机械设备,对促进节能降耗、实现绿色发展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节能低碳水平,进而促进城市优质发展。
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人工智能机制
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将对劳动力就业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对不同技能的劳动力具有异质性。Acemoglu和Restrepo发现,人口增长率较低的我国为了克服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倾向于选择人工智能技术从事生产活动。吕越发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使用工业机器人来代替低端劳动力,从而实现公司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飞跃。
因此,对于一些工作量大、重复性强、情感互动弱的岗位,当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的成本低于雇佣劳动力的成本时,公司会进行“机器替代”,以降低成本,减少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这种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低技能劳动力的做法,将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水平提升。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机器人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不再局限于机械臂,而是逐渐具备视觉识别和深度学习的能力,能够胜任更复杂的工作,如智能检验和质量检验,并在应用领域不断创新。因此,它还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如数据分析师、智能设备维修人员、人工智能培训师、虚拟现实工程师和数据标记师,这将对劳动力产生新的需求。这将增加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比例,更好地支持智能芯片、云计算、智能系统服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催化衍生的传统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代替低端生产环节的低技能劳动力,对高技能劳动力有更多的需求,从而实现高技能劳动力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引导劳动力在行业间合理流动,最终促进发展质量的提高,即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降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份额,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比例来促进高质量发展。
区域异质性人工智能影响高质量发展。
中国幅员辽阔,社会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禀赋、人口密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先后实施了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横向比较四大板块,有利于掌握各地区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和区域发展质量,进而明确发展重点和目标。
东部地区作为中国产业体系最完善的地区,呈现出技术和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短缺的要素禀赋结构类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集成电路、航天工程、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方面更具优势,为高质量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注入了内部动力。东部地区人工智能起步较早,公司倾向于提高生产环节的智能化水平,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吸引更多高科技劳动力,逐步将失去相对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对于中部地区来说,元素禀赋结构具有劳动力相对丰富、技术和资本相对稀缺的特点。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占比较高。虽然人工智能在中部地区兴起,但应用水平较低。
西部地区的产业布局以能源和资源产业为主,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新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机器替代”进程相对滞后。
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主要的粮食产区,东北地区曾经的工业发展战略导致其产业布局相对简单。虽然农业占比很大,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相对滞后。特别是一些老工业基地城市和资源枯竭城市过去过于依赖某个行业。当这个行业失去竞争优势时,它继续取代行业尚未成熟,导致大量劳动力流失和行业持续衰退。
因此,四大板块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无论是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就业结构还是区域发展质量。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区域异质。(研究方法略)
02
分析实证结果
以下是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标准估计结果。从列(1)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显著促进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突破低端锁定的产业布局,摆脱受制于人的技术创新水平,摒弃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方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节能低碳水平,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正外部性。
标准化回归结果
注意:括弧内为t值;***、**每个人都说1%和*。、显著性水平为5%和10%。
从列(2)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显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促进产业发展、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和生产方式改革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更多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服务业新模式和业态,服务业的比重也有所提升。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了制造公司的服务转型,从传统的商品设备供应转变为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促进了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侧的延伸,提高了产业结构的先进水平。提高生产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供需的有效匹配,促进产业布局的合理发展。
从列(3)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归根结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知识和技术交流的便利性使得企业不再受地理距离、资源分配不平衡等因素的限制,企业之间的知识和信息交换将更加方便,为企业的联合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为了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率先实施“机器换人”的公司将在行业中发挥示范作用,促进其他公司增加创新投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较高的行业和公司一般处于领先地位,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
从列(4)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节能低碳水平。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时获取信息,灵活调度生产要素,降低资源能耗水平。人工智能技术会增加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联系效应,导致公司在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公司在产业链环节的协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在绿色低碳理念下,工业机器人等人工智能设备应运而生,企业应用人工智能设备将提高节能低碳水平。(稳定性检查,区域异质性检查略)
03
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选择了2008-2019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此外,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影响机制,以不同劳动技能为主导的就业结构。
研究表明:
(1)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产业链相关效应和更新生产设备,促进产业发展,促进制造业服务转型,引发生产方式变革,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通过知识溢出效应、行业示范功能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促进节能低碳水平的提升。在这些因素中,人工智能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大于其对技术创新能力和节能低碳水平的影响。
(2)通过降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份额,增加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比例,可以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人工智能与低技能劳动力的互动对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替代低技能劳动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低技能劳动力份额的减少,经济发展质量将逐步提高。人工智能与高技能劳动力的互动项目在高质量发展中起着显著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高技能劳动力可以更好地与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设备实现“人机协同”,帮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人工智能技术对发展质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推动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对中西部地区发展质量影响不显著,对东北地区发展质量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就影响机制而言,在东部地区,高技能劳动力将显著促进人工智能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东北地区,低技能劳动力将加强人工智能对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因时制宜地制定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人工智能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区域协作和重点部署。东部地区要引导现有的人工智能创新平台聚焦前沿理论,加强人工智能在行业实际应用中的迭代创新,建设国际先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在先进制造领域,中部地区应更加注重技术和人才引进,加快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西部地区要加快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人工智能技术的协调发展,围绕重庆、成都等中心城市,根据各行业特点实施人工智能设备引进和技术改造方案。东北要充分发挥沈阳、哈尔滨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巩固粮食生产核心区为目标,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人工智能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新兴制造业的发展,赋能东北老工业基地以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振兴。
二是构建协同高效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平台布局,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立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深化关键领域技术研发与开放合作,加强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核心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重点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机器视觉、图像处理、认知推理等技术。加强高科技人才队伍支持,完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面向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人才队伍,包括理论科学家、算法R&D工程师、人工智能培训师;定期为工人进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设备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人机协调。
三是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在实体经济应用领域推广人工智能,鼓励智能决策、柔性制造、设备智能运维、能耗优化等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和投入产出。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灵活运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试点示范推动全行业智能制造模式的应用。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培育,加强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一体化应用,培育发展服务机器人、智能联网汽车、智能安全、智能家居等人工智能产业。推动人工智能企业发展壮大,准确满足人工智能企业需求,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的人工智能“链主”公司,推动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加快人工智能服务企业发展,打造一批“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各种专业服务。
作者:史丹,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优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经济学博士叶云岭主要从事工业经济研究。
标题:“人工智能,就业结构,高质量发展”,内容被删除。标题是编辑添加的。
原题:“人工智能:就业的替代者还是创造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