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评论:面对“热门专业”,考生和家长应该怎么做决定?

06-23 17:35

高考结束后,很快就是很多考生家长查询成绩、准备填报志愿的关键时期。虽然考试本身是对年轻人未来和命运影响很大的“人生大考”中最重要的阶段,但如何选择目标学校和专业,在完成考试后为成年人的第一次人生道路校正方向,也尤为重要。


对于这一点,无论是考生本人还是身边的亲戚长辈,通常都会同时保持一种不容有失的紧张感,以及对未知前路的一些迷茫。此时,关于高考专业的诸多“热门趋势”,很容易对考生和家长的态度和决策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近日,“哪个专业更有前途”、“哪个专业最好就业”、“哪个专业热度上升”等相关话题再次聚焦“占领”网络热搜。


其中,部分专业多年来人气并没有下降,以临床医学为代表的医学专业长期稳居人气榜前列;在社会趋势的影响下,也有专业人气迅速上升,如人工智能、电气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等。与“AI热”相关;还有汉语言文学、法学等。被视为“适合公考”,也成为舆论热议的“高考新宠”。


各式各样的专业热潮,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专业建议”,难免让考生和家长感到目不暇接。毕竟从往年的经验来看,我们不仅可以找到一个不关注社会趋势,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专业,最后后悔的例子,还可以找到一个盲目从众选择专业的例子,最后因为专业不适合考生或者社会热潮翻身而“翻车”。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考生对学科有极其鲜明的兴趣,或者已经制定了明确的职业规划,否则最好是“看六条路,听四面八方”。一方面,他们应该对各个专业的社会评价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另一方面,他们应该加强对信息的识别,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听取最实用的建议。这样才能兼顾梦想和现实,在高考招生中做出理性的决定,争取最好的结果。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有选择地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充分考虑和衡量特定选择的得失。其中,前一点要求考生和家长睁大眼睛,学会找到真正有参考价值的第一手信息,而不是听风下雨。后者要求考生和家长明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专业,所有的选择都必然有得有失,只看个人心目中的价值顺序。


比如近年来,舆论普遍青睐医学专业,但在是否应该鼓励考生就医的问题上,虽然有很多“高考专家”或媒体人士大胆开麦,但考生应该多听听资深医务工作者的声音。毕竟,虽然读医指向了一条看似光鲜亮丽的职业道路,录取门槛高,对于优秀的考生来说是“不浪费成绩”的,但无论是一路读本科,还是接受规范培训,都需要大家在进入职场之前走过一段艰苦卓绝的奋斗道路,这显然不是任何人都能承受的,也不是学习越好越合适。近日,知名眼科专家陶勇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的高考志愿建议,指出想学医的考生和家人要“做好长期主义的思路”,“高度认同救死扶伤的价值感”。考生和家长更需要认真思考的是专业及其对应职业道路的本质要求,而不是简单比较哪个专业录取分数高,平均工资高。唯有对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到毕业时才不会为自己的专业选择后悔。


同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很多其它“热门专业”。当“公考浪潮”席卷大学时,一个即将进入大学的考生首先要想清楚自己是否已经决定把这当成自己的最高目标,同时避免进入那些被认为“适合公考”但实际上并不感兴趣的专业,以免在大学期间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崩溃。对于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考生在报考前要对这些专业学什么,毕业后能做什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不应该只根据自己的专业名称来选择,最终发现自己的专业成了“时代的眼泪”。


一般来说,志愿填报高考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考生和父母需要从多个角度充分考虑,多加注意。只有单一的维度是绝对的答案,我们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