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学校也是一个复杂的武林之后,我打算分享这本让孩子变得更强的好书。

06-18 17:55

大家好,我是千妈。


不久前,我被邀请到一所小学上公益亲子课,讲述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学校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如欺凌、表达障碍、缺乏信心等。


课程时间是40分。我预计一个小时后会结束,下课后我会和瑜伽教练约好去普拉提。结果两个小时都走不掉。没想到在场的父母会有这么多问题可以沟通咨询。


听到每个人都在谈论自己孩子的苦恼和困惑,我有点感慨。


原来,这么多孩子在学校生活得并不好,真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校和社会一样,也不简单。


另一种感觉是,父母真的很关心孩子,但缺乏方法是真的。甚至在很多情况下,面对孩子的帮助,我们给予的帮助与目标背道而驰,不仅帮不了孩子,还增加了孩子的压力。


例如,一位母亲说,她的女儿每次在公共场合展示时都会特别紧张,但当她需要展示时,她会选择回避,基本上不举手。


有一次,老师让他们小组在公开课上讲英语故事。英语故事是他们学过的课文。女儿已经很熟悉了,闭着眼睛也能背下来,但她还是很紧张。


公开课前一天晚上,闺女在房间里一遍又一遍地大声朗读,很晚都不肯睡觉,妈妈安慰:


"你一定能做到,以前不是都能背诵全文吗?"


因此,第二天仍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老师在微信上告诉妈妈,也许是太紧张了,女孩一上台就僵住了,整个过程一句话也没说。


母亲很苦恼,觉得自己应该和孩子一起训练,应该鼓励和鼓励。为什么孩子还是那么缺乏勇气?她甚至怀疑这是不是天生的性格问题。也许她的女儿太胆小了。


我说千万不要急着给孩子贴标签,除非有天然的身体缺陷,没有一个孩子天生胆小。


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内聚自我”,意思是我们内心有一种凝聚力,可以把自己凝聚在一起。


一位“内聚性自我”稳定的人,往往会更自信,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有意义,做任何事都会更有动力。


孩子从不自信到自信。这种变化需要在与父母的互动中一步步构建“内聚自我”。构建“内聚自我”不是靠自我肯定,而是靠自我接受。


让我们回到例子本身。女生紧张的不是懦弱,而是“自我意识过剩”。大多数人都有这个问题,成年人也是如此。比如他们不敢在会上举手,担心自己的建议会被嘲笑,会不会太不专业,会不会被人看不起。


自我意识总是束缚着人们的行为,使人们无法自由行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回到起点,意识到当事人的“目的”是不被嘲笑和鄙视。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因为我们真的对自己没有信心。


孩子一个人的时候可以顺利地朗读甚至全文背诵,只是不能在人前显露出来。


为了应对这一点,我们要做的就是“自我接纳”。


请注意,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受”。


很多人习惯于用“自我肯定”来鼓励自己或孩子。就像例子中的母亲一样,他们下意识地认为自己应该让女儿觉得自己能做到。自我肯定的常用词是“你能做到,你能做到,你是最好的。”


这样反而会强化人的优秀情怀,使“自我意识过剩”导致的自卑感加剧。


“自我接纳”就是诚实地接受“也许做不好的自己”,尽量朝着能做好的方向去努力,才能取得积极的效果。


举例来说,面对紧张的孩子,我们可以这样回应。 :


“妈妈,我太紧张了。如果明天上台说不好,给老师同学丢脸怎么办?一想到明天可能会说错话,就会被大家嘲笑,什么都不记得了!”


"那么我问你,你为什么不能说错话呢?"


“自然不行!说错了话,我就变成了个坏孩子!”


"你为什么不能是个坏孩子呢?"


"啊?这个问题我没有想到…"


“来吧,你跟着我念:明天,我可以做个坏孩子,念念 10 遍。"


"明天我可以做个坏孩子…明天我可以做个坏孩子…"


"现在感觉怎么样?"


”“太神奇了,我好像没那么紧张了!妈妈,为什么会这样?”


“当你要求自己成为一个不说错话的完美孩子时,这个要求就像一双眼睛。如果你一直盯着你,你自然会紧张得忘记你的话。相反,如果你降低期望,简单地让自己成为一个坏孩子,无论你表现如何,你都会得到超出预期的东西。”


事实上,这些互动指导就是我。弗洛伊德和为什么鸭子?这本漫画书里搬来的。书中的小鸭子碰巧遇到了同样的苦恼,而懂心理学的猫妈妈,给出了切合有效的指导。


这是我下课后决定分享的一本好书,得知这么多孩子在学校或大或小都有苦恼,父母在不知道如何给予帮助后,面对孩子的困惑和烦恼。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适读年纪:6 岁 小孩和成人


“弗洛伊德”是一位只懂心理学,非常聪明的猫妈妈,她收养的“为什么鸭子”是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


“为什么鸭子”每一次心烦意乱,都会和猫妈妈分享,跳绳比赛只有三等奖,同学欺负,朋友逼迫,老师误会等等。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长大后经常遇到的问题。他们不喜欢自己“笨”,害怕被同学取笑,害怕犯错,不知道如何处理欺凌...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


▲来源:《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书籍内页


漫画也解决了孩子阅读的困难,生动形象,容易带入真实场景,所以我推荐。亲子共读


每个人都不要看它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但内容并不“浅薄”,猫妈妈每一种引导方式背后都有经得起推敲的心理原理。


比如“为什么鸭子”班的一个同学喜欢乱扔垃圾,抢别人的午餐,游泳课上到处泼水,让别人摔倒。“为什么鸭子”想远离他,又怕同学受伤,所以会成为别人眼中不团结同学的“坏孩子”。


猫妈“弗洛伊德”却说:


“我们的心和我们的胃一样。如果你不强迫自己和你讨厌的人相处,你会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和你喜欢的人一起玩,玩得开心。”


人生在世,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逃脱人际关系这个网络。


而且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有时是奇妙的,有些人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想要接近,有些人无论你多么喜欢,甚至越相处越无聊。


曾几何时,就像“为什么鸭子”一样,面对不喜欢的人的邀请,我经常不好意思拒绝,害怕别人受伤,从而处处妥协。这种妥协不仅浪费了我的时间,获得了不好的经历,也让别人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期待。


后来,通过学习心理学,我明白了真正的自由需要“被人讨厌的勇气”。


理性的做法是猫妈妈推荐的。面对不喜欢的人,你要敢于拒绝和远离,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评价自己。这是别人的话题,不是我的话题。


看完这本书,我还是有一种强烈的感觉。 :


“首先,我意识到我的父母是普通人,然后我意识到我是普通人,然后我意识到我的孩子是普通人。”这真的是世界上最简单最简单的智慧。


其实书中涉及的心理学原理都是很常见的,但正是因为我们缺乏这种看似最简单的智慧,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世界都有各种严格甚至无法实现的期待,才无法看到和理解那些原因。


为何不能接受自己的普通,孩子的普通?


本质上,我们从来没有学会好好爱自己,接受自己。


所以,虽然我们在心里关心孩子,想帮助孩子,但我们会不自觉地把父母灌注在我们身上的错误方式传达给我们的孩子。结果,我们不仅帮不了孩子,还会继续伤害孩子。


那一天,我讲了一个故事,今天想在文章结束前再讲一遍。


从前有一位抬水工,每天都要到很远的小溪边去抬水。


有两个水箱,一个水箱有裂缝,另一个水箱完好无损。


一个完好的水箱总能把水满满的运到家里,而那个损坏的水箱到达目的地时,里面只剩下半罐水。


有一天,有裂缝的水箱羞愧地对抬水工说:


" 我想向你道歉。在过去的两年里,许多水从我的裂缝中渗出,所以我只能运送半罐水。你尽了最大的努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好处。"


抬水工却说 : ”“你没有注意到吗?路边那些美丽的花儿只生长在你这边。”


“我知道你有裂缝,所以我把花种撒在你这边。当我们每天从小溪里回来时,你灌溉它们。在过去的两年里,我经常摘下这些美丽的花,把它们插进花瓶里。没有你,我怎么能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朵呢?”


其实每一个小孩都是不完美的,就像一个只有裂缝的水箱。


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做那个聪明的抬水工人,相信一切都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来源:网络


一提到记忆,我们一听到“死记硬背”,就容易心存怨恨。为什么呢?


假如小孩不喜欢记忆,不记忆,记忆又忘记,我们用什么妙招来处理这些记忆难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