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人工智能时代博物馆如何致力于教育与研究?

05-22 08:28

“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它不仅明确了博物馆作为知识传播中心的传统功能和作用,而且强调了博物馆在教学体系中的当代价值、创新和创造潜力。在人工智能时代,博物馆的三种存在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博物馆(复数)如何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虽然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全球博物馆日主题的讨论中没有提到人工智能,但此时此刻这个话题应该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


每一年的五月十八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这一主题是对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又一次深刻强调和重新定位。它不仅明确了博物馆作为知识传播中心的传统功能和作用,而且强调了博物馆在教学体系中的当代价值、创新和创造潜力。


一般来说,博物馆有三种“形式”,即作为教育机构和组织形式,作为建筑和场馆(场所)形式,作为文化输出(收藏、展览、教育活动、文化创作等)形式。).博物馆基本功能的“三E原则”(education教育、enlightenment启蒙和entertainment娱乐)都是围绕博物馆的这三种存在形式或状态。在人工智能时代,博物馆的这三种形式仍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博物馆(复数)如何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虽然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全球博物馆日主题的讨论中没有提到人工智能,但此时此刻这个话题应该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


上博东馆


无论我们是否认可人工智能的“第一年”,人们普遍承认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知的新时代”。ChatGPT和OpenAI的“进化速度”几乎每周一都在变化。有识之士普遍意识到,人工智能颠覆性技术对学习方法和教育的影响,无论如何都不能过分估计。因为知识生成和传播方式的改变,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大语言模型(LLM)它是一种智能神经网络,它可以通过检查大量的文本数据来生成反映人类语言的文本。它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高级的自动执行方式,具有惊人的预测能力,对知识、语境和意义有极好的“理解”,能够对不同的主题做出连贯而深刻的回应。最近各种各样的OpenAI、GPT4o的新产品分布与互动展示,都向我们展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全面到来。


三维知识图谱大语言模型案例(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黄俊博士供图)


博物馆作为一个非正式的教育机构,具有正式教育机构所不具备的灵活性。适当的前瞻性甚至局部的进步都是“扫雷”行为,应该积极迎接新的技术挑战。中国文博界曾倡导积极参与元宇宙建设,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方向。对博物馆来说,面对市场上超过100种大语言模型,的确令人眼花缭乱,也总会产生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每天都有技术进步的“好消息”,博物馆技术选择困难也难以避免。学习和尝试使用Chatgpt等这些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你会发现这些主流的语言模型无法回答博物馆的专业问题,甚至有些答案还存在事实错误。显然,这不是语言模型的问题,而是博物馆语言数据的研究和开发是一项“更专业”的工作。由于文化领域的知识量巨大,专业性高,比如古代青铜器的名字与现实生活完全没有联系,这些内容需要文化博主提供给R&D人员进行数据训练。如果仅仅依靠通用的语言模型,就无法满足对专业知识的准确提取和应用。在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与黄俊博士交流时,他反复强调,在博物馆学习应用等所有“互动”领域,结合自然语言理解。(NLP)相关技术和领域的专业知识尤为重要,其中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就是训练大量已经实现数字化的收藏数据、研究成果数据和用户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成的文本质量和准确性,保证提供的信息和解释符合真实性、准确性和事实依据,也符合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博物馆要积极参与大语言模型,必须重视博物馆的专业价值。


目前市场上通用的大模型(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黄俊博士供图)


因为博物馆语言模型(或专属语言模型)的研发是基于“外部”的开放应用,博物馆的专业性在数据、信息、知识等维度上具有一定的“内在性”。因此,博物馆语言模型的第一步是为博物馆专业人士提供智能工具,以满足他们在工作中对信息查询、展览策划、文物解读和教育活动的需求。一些欧美国家的自然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已经开始改变人工解释方式,推广“后台知识服务”。在前端观众提问或互动后,一群专家和评论员坐在终端平台上进行“审查”,并迅速将答案输送给前端观众。这一相对费时费力的做法,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随着博物馆专属语言模型的完善和应用,后端咨询团队的工作已被系统所取代,他们对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更新。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所与上海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等国内一些“先进”博物馆合作,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成果。例如,中国瓷器基因库已经在展览和教育中发挥了作用。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超强计算能力和总是开放、外向、自我更新的特点,这些专属语言模型在教育和研究中很容易“展示才华”,然后嵌入到展览、教育、活动、导游和各种衍生活动中。


博物馆语言模型(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黄俊博士供图)


博物馆专属语言模型并非“赶潮流”和“脑热”,但是如何保证为自己所用,发挥效益呢?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在最初的功能模块中,必须增加收藏、展览、教育、研究、观众等设置。一些具有文化创意特色的博物馆也应该将这部分数据作为基本模块,这在过去的发展规划或专项规划中是被忽视的。文创在观众数据中购买数据,是观众行为中非常重要的事实数据。多年来观众调查、采访研究等数据,最好先在本场馆进行“数据并库”。考虑到全国每年有10多亿观众,建立区域观众数据库或全国观众数据库的机会已经成熟,这对全球博物馆的语言模型训练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语言模型可用于博物馆的一些工作,为展览策划提供指导和建议,包括展览主题的选择、展品的布局和展示、展览大纲的撰写、展品的解读和标签的编写等。,并帮助工作人员设计精彩的展览内容。语言模型可以提供教育活动的设计和规划建议,可以为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提供合适的教育内容和互动方式,帮助教育活动策划者确定与展览主题相关的讲座内容和实践活动。语言模型可以为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学术文献和专业期刊提供信息,为场馆人员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文献和收藏数据的支持,大大提高了研究数据获取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展品的解读和知识互动中,语言模型可以为观众提供智能讲解、智能问答、知识互动等。在线或线下展览中;提供详细的具体展品解读和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藏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博物馆语言模型(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黄俊博士供图)


博物馆语言专属模式必将推动博物馆机构的变革,首先,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博物馆语言模型的意义在于提高博物馆内部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能为员工提供即时信息和资源,防止无效劳动和资源浪费。例如,在策划展览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语言模型快速获取相关信息,从而更好地设计展览内容,解读文物。其次,博物馆专业化程度和行业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语言模型可以帮助场馆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博物馆的创新和发展。通过与语言模型的对话,场馆工作人员可以获得专业建议,参考学术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三是观众融合程度和互动体验深度明显提升。智能讲解、智能问答、知识互动等功能。由语言模型为观众提供,增强了观众的展览体验,提高了展览项目的知识内涵,提升了博物馆的知识传播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总而言之,博物馆的三种存在形式和状态也将逐步改变,博物馆的革命即将到来。


苏博展览现场


(本文作者为上海大学 博物馆教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