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年轻人在“火”和“冰”的挑战下,创造了世界航天材料的奇迹!

05-15 22:31

这些不起眼的白色小块儿在眼前。


功能非常强大


火箭队可以超过千摄氏度。


在极热的超高温下顺利起飞


火星车可以在零下130摄氏度以上


在极寒环境中正常工作


都得益于它——


高性纳米气凝胶


它是世界上最轻的新型航天材料。


可同时耐受


超高温和1000度以上


低温零下100度以上


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了


长五、嫦娥、天舟、天问等等


重大航天工程


对“火与冰”的挑战


为航天器保驾护航


但是气凝胶的研制却是国际难题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06所


就是这样一个“没有白发”的研究团队


她们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其中博士27人,硕士33人。


承受着“失败几乎正常”的巨大压力


最终打破了这个国际难题


没有任何外援支持,


高性能纳米气凝胶研发团队


多次创造世界航天材料的奇迹


经历了“火”与“冰”的挑战。


下面


请与小编合作


走进他们的故事


↓↓↓


“火”淬炼


高性能纳米气凝胶研发团队负责人


李博士上大学的时候


杨利伟是航天英雄


鼓舞着飞天壮举


博士毕业后


从事航天事业的她坚决选择


但是到了单位才知道


这条科研之路异常艰难坎坷。


伴随着我国火星检测任务的推进


对于气凝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气凝胶


耐温是650℃


现在他们需要挑战的温度是1200℃。


面临着这样一个世界级的难题


队员们都有点愣住了


面对困难


气凝胶研发团队选择迎难而上


那段日子


每日将气凝胶样品放大至5万倍


观察其微纳米结构


十万分之一毫米的差别


一次又一次地探索坚持


开发一种气凝胶产品


数次观测需要8000次观测


数次样品检测5000次


这些无聊而重复,但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每个队员的耐心都是极大的考验。


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后,


最后,他们解决了1200摄氏度的耐受问题


但是遗憾的是,隔热性能还没有达到标准。


经反复讨论


在气凝胶表面,他们决定


增加一层反射膜,提高隔热性能。


最后


团队选择了只有几微米厚的镍箔。


隔热问题被打破


经过四年的艰苦研发


最后,他们通过了“火”的挑战


但是,严酷的“冰”挑战仍然落后。


极寒考试


2020年7月23日


超高温气凝胶耐1200摄氏度以上。


帮助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


火星探测器配有“天问一号”


我国首次开启了火星检测任务


这次要开发出来


可以使火星车抵抗零下130摄氏度。


超轻气凝胶


之前耐热气凝胶的密度只有1/20。


面对“极寒”


24小时不间断地观察气凝胶研发团队


为了捕捉到气凝胶成型的最佳状态


各种各样的测试数据都填满了厚厚的一叠。


有志者事竟成


最后,他们开发了样品


但是有一项指标不合格。


样品被打回


球员们的态度几乎崩溃了


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因此


团队决定再次重温中国航天的辉煌历史


面临着老一辈的航天专家


她们陷入了沉思


中国航天事业风雨沧桑,克服困难


一代又一代科学家


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失败。


但是,我们仍然面对困难,继续攻关。


这支队伍深深地感染了前辈们的精神。


他们重组斗志,反复调查


不要放过任何细节


最后发现问题的根源——


裸露的气凝胶吸附了气体中的杂质


导致样品不合格


终于


在零下130摄氏度下耐受


超轻气凝胶诞生了


受气凝胶保护


火星车“祝融号”抵挡住了


低温零下130摄氏度


近一年来,火星表面正常工作。


既定任务已超额完成


巨大的星空


探索永无止境


这些活跃的年轻科技人才群体


生成产生了敢拼敢赢的青春力量。


用理想创造无限可能


新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共同期待这个团队


继续在“火”与“冰”的挑战中展翅!


原题:“经受“火”与“冰”的考验,这群年轻人创造了世界航天材料的奇迹!


阅读原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