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北京车展上看不到“生产过剩”?

05-03 07:45

原创 社评 环球时报


近四年后,2024年(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北京车展”)于4月25日拉开帷幕。参展企业超过1500家,新能源车型超过278款,全球首发车型超过117款,新闻发布会规模超过163次,展现了中国国内和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也向世界展示了为什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世界上领先,对世界具有最生动的意义。


早上,我在门外排队等了40多分钟才搬到展厅正门。展会餐厅“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排队买菜”。一些汽车公司的展厅被包围着。各大汽车公司的“网络名人”负责人亲自上阵拉流量,比较营销...这些都是今年北京车展火爆程度的具体表现。尤其在这次车展上,中国国产自主品牌成为中流砥柱,新能源汽车站在舞台中央。比亚迪等品牌的展位“只见人不见车”,人们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将推出哪些新车型、新技术充满期待。


很多人都注意到,这次车展上的外国人数量明显增加,外国汽车制造商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宝马,奔驰,奥迪都带来了豪华的展览阵容和车型。跨国汽车公司的高管们不仅来推荐自己的产品,而且还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设计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相当一部分海外经销商、供应商、媒体甚至车主都来看展览。一段韩国人观察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视频在网上火了。中国社会对此非常开放。开放本身就是北京车展的宗旨之一。


中国汽车工业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总体上扮演着追求者的角色,但从未放弃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的努力。依托多年的技术积累,依托中国庞大的现代产能优势、工程师红利和中国市场,中国汽车公司在汽车从燃油向新能源转型的历史机遇中获得了先机。中国汽车出口在2023年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132.4万辆,同比增长33.2%,持续保持这一势头。


多年来,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一直没有太大变化,技术革命是推动这一变化的根本动力。这种情况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刺激了一些西方人过于敏感的神经。但在北京车展上,既没有他们所期待的“生产过剩”、“需求减弱”、“离开中国”、“中国汽车公司挤压外国汽车公司”。有些则是扬长补短,互相学习,互利共赢。他们炒作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过剩”,炮制一套具有价值观和霸权色彩的叙述,试图限制中国的产业发展。根本目的是通过贸易保护政策和舆论攻击来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势头。


为什么北京车展如此火爆?因为全球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的兴趣和热情。按照国际能源署的计算,未来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约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这样说明全球需求是真实的,完全没有所谓的“过剩”。绿色能源革命可能会刺激一轮行业洗牌,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但在一些西方人的脑海里,绝不是那种你死我活的竞争。


中国企业不怕竞争,但竞争必须公平公正。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扮演着产业合作者和良性竞争对手的角色,不仅让客户受益,也让很多发展中国家受益,从而填补全球优质绿色产能发展不足、不平衡的现象,激励更多的传统汽车公司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绿色转型中。因此,全球携手共同利用绿色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才是正道。


这篇文章是环球时报的评论


审批 | 卢长银


编辑 | 周扬


校对 | 吴锦


了解《环球时报》的三观


请按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或回到文章的顶端,点击环球时报 (微信公众号ID:hqsbwx)


继续滚动阅读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环球时报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题:“为什么北京车展上没有“生产过剩”?”


阅读原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