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第一股,给外出询问带来的是光晕还是压力?

04-30 10:50

四月二十四日,人工智能公司外出询问(2438).HK)上市于港交所主板,成为港股“AIGC第一股”。


但上市第一天,出门问“出师不利”,2.98港元的开盘价比发行价3.8港元下跌了21.6%。截至24日,港股收盘,出门问股价收于3.68港元,跌幅3.16%,市值54.89亿港元。


外出询问成立于2012年,由李志飞创立。李志飞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博士,拥有深厚的技术背景。他曾经是谷歌总部的科学家、自然语言理解和人工智能专家。他创业十年,主导语音助手、智能产品等商品的开发。


创业之初,出去问问切入语音搜索跑道。接下来的几年,它开始涉足智能产品的硬件领域,推出各种耳机、手表、智能车载设施等产品。


直到2020年AI风头再次上升,出去问问再次转变方向,切入生成AI领域,然后先后推出自主研发模型和AIGC应用。



然而,在上市第一天即破发的背后,现在出门问“AIGC第一股”的光环,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AIGC跑道拥挤,企业家和金钱涌入。虽然他们率先上市,但他们之前在资本市场的存在感并不强,然后他们将面临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


根据IT橙子数据,去年AIGC有201起投资事件,投资金额超过1654亿元。然而,出去问问似乎被投资机构忽视了。2019年上市前,最新的D-2轮融资发生,融资规模约为1亿美元。


另一方面,经过去年的“百模对决”,目前市场上的大模型和AIGC相关应用令人眼花缭乱,各企业都进入了商业化的竞争阶段。然而,第一个上市的问题将更加迫切地面临商业化的挑战。


现在,外出询问的AIGC产品已经率先实现商业化,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到2022年,AIGC解决方案的收益排在市场第一,市场份额达到9.0%。但是,目前中国的AIGC市场相对分散,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五大市场领先参与者仅占收入的13.8%左右。这就意味着竞争才刚刚开始,市场结构仍在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对于外出提问来说,上市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如何做好技术研发、产品迭代、商业化落地等。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这些都需要直接面对。


出去问问题,一定要尝试上市。


在2020年之前,出去问问还不算是AI公司。从2012年成立到2020年,外出询问正处于频繁切换赛道的时期。


2013年,第一款产品语音助手“小问题”推出。2014年后,它开始在智能产品领域进行布局,智能手表、智能音响等系列产品不断推出。


到2016年,我们出去问问,开始进入智能汽车场景,推出智能汽车产品和系统。第二年,公司获得了来自大众汽车公司的1.8亿美元融资,并与大众合资成立了Mobvoi JV。


从那以后,外出询问开始了扩张模式。2018年,AI新零售战略提出,20家线下智能体验店成立。然而,这一轮扩张并不顺利。据《创业邦》报道,2019年,公司规模大幅缩小,多条产品线停止,线下门店全部关闭。


直到2020年,出去问问,把注意力转向了AIGC。那年年初的年会上,李志飞第一次向团队提到“生成AI是未来”。


下一步,AI跑道迎来了热潮,外出询问加快了AI布局,推出了两款AIGC产品,并推出了通用大模型“UCLAI”,然后升级为“序列猴子”多模态大模型。


图源招股书


目前外出询问的业务版图分为智能设备及配件、AI企业解决方案、AIGC解决方案三个部分,后两者统一划入AI软件解决方案。根据招股书,这三个业务板块的收入比例在过去三年发生了显著变化。


到2021年,智能产品业务占公司收入的绝大部分,高达85%。但是,到2022年,AI企业解决方案的收入占比突然增加到52.6%,比前一年增加了四倍。到2023年,这个比例仍然保持在44.5%的高位。


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外出询问正在加速跑道转换,成为一家AI公司。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外出询问所面临的资金压力更大。


第一,从2023年到现在,AIGC产业正在加速从“百模对决”到网络层生态的“百花争艳”,这对应着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大模型和AIGC相关应用。


据投中网报道,目前我国已有300多个大型模型发布,40多个AI大型模型产品已备案审核。这些产品涵盖了教育、电子商务、数字人、问答社区等多个企业和应用领域。


现在看来,外出询问的市场存在感并不强。与之相比,被称为“新AI四小龙”的智谱,月之暗面,MiniMax、百川智能,显然声量更高,也更受资本青睐。


招股书中还提到,公司在AI行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尤其是一些领先的技术公司,他们已经表示打算通过价格战赢得AIGC市场份额。


其次,AIGC跑道还处于发展初期。对于跑道上的每一个玩家来说,都需要走过从技术到产品落地再到商业化的市场验证路径,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


从这个角度来看,出去问问也是压力很大的。


在港股IPO之前,最后一轮融资还是在2019年。在此之前,它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总额达到2.55亿美元,估值达到7.75亿美元。


相比之下,自2023年3月成立以来,“新AI四小龙”月之一的暗面,短短一年时间,已完成13亿美元的融资。


所以,在资本方面并不是宠儿出去问问题,的确一定要争取上市,因为它需要筹集资金来做研发和抢占市场。


外出询问的R&D投资在这场技术军备竞赛中也在逐年上升。


根据招股说明书,从2021年到2023年,公司的R&D费用从0.92亿元增加到1.55亿元,去年的投资已达到总收入的30.5%。另一方面,高R&D支出相对紧张。在过去的三年里,公司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期波动在1.32亿元至1.44亿元之间。


综上所述,对于外出提问来说,这次上市尤为重要,可以为其补充“弹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


这次上市,出门问募资净额2.67亿港元,其中约44.3%将通过引进优秀的技术和人才,不断提升建模技术,进行模型训练,垂直提升底层基础模型。


“AIGC第一股”,是光晕,更是压力。


虽然“AIGC第一股”的称号是光晕,但是对于现在的外出提问来说,更有可能是压力。


外出询问至今仍未实现盈利,2021年至2023年,其收入分别为3.98亿元、5.00亿元、5.07亿元,属于公司股东的年度亏损总额分别为2.05亿元、9.86亿元、8.67亿元,三年亏损总额超过20亿元。


就商业模式而言,外出询问目前的受众主要分为两类:内容创作者和中小企业。


其中,内容创作者也被称为PC端用户。(professional consumer),与更广泛的C端用户不同,前者更专业,愿意为创作付费。对于这类人群,公司提供语音生成、视频生成等AIGC商品付费订阅服务,具体对应短视频、有声阅读、新闻播报等应用场景。


图源出门问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面向B端,外出提问则主要提供三种服务:AI语音交互解决方案、智能客服解决方案和虚拟广播数字人解决方案。


对于这两条商业路径,外出询问副总裁李维曾经告诉媒体,外出询问作为一家中小公司,在数据和用户数量上无法与大公司竞争。这种选择是为了避免与巨头正面对抗。


“如果产品不是用户的必需品,就很难转化为付费用户。因此,当他们外出询问时,他们瞄准的是内容创作者。只有当他们赚钱时,他们才愿意用一部分钱来购买平台服务。”李维在提到为什么公司的AIGC产品没有完全免费向终端消费者开放时说。


当前,从营收结构来看,过去三年“AI软件解决方案”贡献的收入比例逐年增加,2021-2023年,贡献比例分别为15.0%。、60.6%、67.7%。相应地,智能产品和其它硬件贡献的收入比例不断缩小。


对于C端用户来说,近三年来,AIGC解决方案的收入分别为680万元、3990万元和1.18亿元,占公司收入的1.7%。、8.0%、23.2%。


现在,公司的累计付费用户约为80万。


对于B端企业客户来说,出去问问提供的AI企业解决方案,近三年各自贡献了5270万元、2.63亿元、2.26亿元,分别占公司营收的13.3%。、52.6%、44.5%。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出去问问目前AIGC方向积累的企业客户并不多,只有100多个。


这个背后,出去问问还面临着一个风险,那就是过分依赖大客户。


近三年来,公司前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分别为37.0%、62.8%、49.9%。在这些人中,大众连续两年为外出提问贡献了最多的收入,每人贡献了42.6%和27.4%的总收入。


与盈利结构不稳定、过度依赖大客户的潜在风险相比,外出询问面临的更严峻的考验是其技术水平目前没有领先优势。


3月18日,月亮暗面的kimi智能助手宣布支持输入200万左右。消息一发布,kimi很快就流行起来,一度因为服务器拥挤而停机,冲上热搜。


kimi破圈后,大厂也加快了跟进。不久之后,阿里旗下的通义千问宣布将开放最高1000万字的长文本处理能力,文心一言传出预告称,长文本处理功能将升级到200万-500万字。360还表示,360智能大脑正在内部测试500万字的长文本处理功能。


在这一轮长文本PK中,外出提问并没有参与。一方面,由于公司的通用大模型综合能力难以与大厂商和头部企业相提并论。另一方面,公司的关键技术是AI语音,在长前后的窗口技术上并不突出。


看起来,在整个AIGC的赛车比赛中,外出提问的存在感并不强。


上市只是起点,出门问问要加快补习。


尽管已率先上市,出去问问还有不少课要补。


在模型布局上,问问题已经落后了。去年4月,我出去问问,宣布开启自主研发的大型语言模型“序列猴子”和系列产品服务内部测试。


直到同年11月,我出去问问,才向公众开放了序列猴子。根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已有238个大型公开模型,整个行业呈现井喷趋势。


对于模型水平的综合能力,李志飞在去年的新闻发布会上给自己的模型打了50分。据媒体报道,李志飞直言不讳地说:“如果GPT-4是100分,我们的模型只有50分。虽然还有差距,但我们看到了上哈佛的希望。”



出去问问自研大模型“序列猴”,出去问问官网图源。


根据《晚点LatePost》报道的具体模型参数,外出询问所开发的AI模型最终停留在最后。 60 目前,从业人员普遍认为400人参数为1亿。 1亿-500亿参数量级是模型能力“出现”的门槛。相比之下,文心表示,2021年的3.0版本已经是100亿级参数,月亮暗面的大模型参数已经达到1000亿级。


由此可见,与同行相比,外出询问的AI模型的技术仍然很难背下来。它必须尽快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才能配得上“AIGC第一股”的光环。


除产品竞争力不足外,在商业化方面,外出提问还面临着应用领域不够广泛、受众人群狭小等难题。


当前,公司面向创作者的产品矩阵包括AI写作平台“奇特文章”四种商品。、AI绘画平台“言之画”、“魔音工坊”AI配音平台、数字视频和直播平台“奇特元”。


其中,“魔音车间”是公司商业化最成功的应用,目前用户超过800万,付费用户约60万,需要进一步扩大。


相比之下,无论是应用功能类别还是商品数量,与同行企业相比,外出询问仍有较大差距。


例如,去年,科大讯飞推出了包括讯飞智作和讯飞音乐在内的AIGC内容创作平台。讯飞智作平台提供AI配音、虚拟人音视频广播、声音定制、形象定制等服务,而词曲平台为词曲作者和买家提供AI辅助工具,如辅助作词、辅助作曲和音乐试听、质量检查等。


在B端,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大部分还是基于定制音库、嵌入式语音交互、智能可穿戴设备、语音对话机器人等语音识别交互技术。


官网显示,其解决方案的使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智能终端、智能客服、会议转录系统等方面,导致覆盖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主要集中在AIoT和汽车领域。


总的来说,外出询问目前提供的服务有限,应用领域不够多样化,很难切入其他落地场景和行业,导致更广泛的用户群体难以到达。


但是外出询问还有时间和机会,国内AIGC市场仍在快速增长。据灼识咨询报告显示,到2027年,中国AIGC市场的潜在市场总量预计将超过1000亿元。


外出询问时要抓紧时间,在强敌环伺的战场上占据更多的份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连线insight”(ID:lxinsight),作家:卢倩莹,编辑:陈锋,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