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吃孩子的大脑?

04-29 06:22

最近,有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标题非常引人注目,就是《沉迷多巴胺:短片吃掉你孩子的大脑》。


这篇文章是用来论证标题的,是一篇文章。 NeuroImage 论文[1],就是这样说的:


但是如果你仔细阅读这项研究,你会发现它与“吃掉你的大脑”相去甚远。它确实暴露了短视频带来的一些问题,但如果过分夸大,只会增加焦虑,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完全没有好处。


论文到底说了什么?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智能推荐短视频成瘾行为神经机制,该研究发表在神经科学影像领域的第一部分。整篇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卷调查,第二部分是神经影像研究。


第一,由于没有前人研究Tiktok是否会导致类成瘾行为。(addiction-like behaviors),因此,研究人员找到了208名年轻人来回答问卷。结果表明,受试者的年龄与成瘾行为无关,自制力与自制力有关:自制力越小,上瘾越严重。


随后,研究人员找到了30名19-30岁的大学生,用fMRI比较受试者,观看GV。(generalized videos,普通视频)和PV(personalized videos,BOLD(大脑血氧水平依赖)信号在两类视频中的变化。


这里的GV可以理解为系统发布的非智能推荐视频,用户在登录Tiktok账号之前,PV是算法根据客户爱好向用户推荐的个性化视频。BOLD信号反映了不同大脑区域的活跃程度。


简而言之,就是研究被试在观看智能推荐和普通短视频时,哪些脑区显著激活,哪些没有显著激活。


通过这一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了两种特别容易上瘾的智能推荐短视频的机制:


首先,在观看智能推荐视频时,激活功能分离出现在大脑默认网络中,即涉及当前情况和精神状态的子系统被显著激活,但与思考未来相关的子系统没有显著激活。


其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看短视频的时候特别沉浸其中,觉得时间一下子就溜走了:我们被吸引只关注当下的刺激,而忽略了以后还需要做什么。


其次,是关于多巴胺的内容:两种视频都会激活大脑黑质。(SN),但是智能推荐视频也会激活腹侧被盖区域(VTA),而且SN和VTA都与多巴胺分泌有关。


这样做只是意味着在智能推荐的加持下,短视频对大脑奖励系统的激活更加强烈。


具体来说,这篇论文讲的是,短视频可能会影响多巴胺系统,但能影响多巴胺系统的东西很多,像上瘾药物这样的程度和机制屈指可数。短视频会不会像上瘾药物一样劫持多巴胺系统,让人对它产生强烈的动机和依赖?这份文献没有提到。短视频会导致多巴胺分泌过多,超过门槛,让人的大脑变坏?这项研究没有提到。


激活奖励系统不是一件坏事。任何让我们开心的事情,比如食物、音乐、电影、运动,都可能激活奖励系统。如果你想批评短视频,“激活奖励系统”的理由并不充分。


无论从研究目的、研究结果还是所有成人的研究样本来看,这项研究都远远落后于“短视频正在吃掉孩子的大脑”。仅凭这项研究,很难支持这样夸张的观点。


要提高警惕,是上瘾还是短视频?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短视频确实会给自己或者身边的孩子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所以即使措辞夸张,也还是有必要呼吁正视短视频的影响。


需要肯定的是,过度沉迷于短视频和成瘾行为确实会带来很大的问题。不仅仅是短视频,社交媒体和电子游戏也是如此。屏幕时间(screen time)过长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而且肥胖[2]、睡眠减少[3]、认知与社会情感发展受阻、青春期心理问题[4]等负面变量有关。


许多人喜欢在床上刷手机.pixabay.com


但一方面,我们不能只谈行为,不谈水平。例如,一些研究人员建议9-10岁儿童每天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游戏超过7小时的大脑额叶皮质会过早变薄[5],但对于这个年龄的儿童来说,超过7小时本身就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必然会有其他不正常的风险因素,所以他们可能会在屏幕前花这么长时间。


另一方面,电子产品的积极影响也不容忽视。以短视频为例。在老师手中,它可以创造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有价值的学习过程,从而塑造学生的学习兴趣[6]。短视频还可以刺激5-6岁儿童的语言发展[7],帮助成年人更好地学习创造性技能(如烹饪、绘画等)[8]。


妖魔化包括短视频在内的产品,把它们作为孩子问题的源头,似乎缓解了父母的焦虑,但实际上却忽略了孩子行为背后更多的复杂因素。


在信息社会的大环境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放弃电子设备是因为害怕孩子上瘾,就像让孩子学习祖先坐绿皮车一样,因为害怕高铁速度太快,放弃了当今社会太多的效率。


如何妥善处理电子设备的双刃剑,应对信息社会给孩子和父母带来的复杂挑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专注于短视频,认为短视频会导致孩子出现各种问题,这其实是一个方向上的错误。


有问题的不是特定的东西,而是过度使用。如何判断过度使用?上瘾是判断的好方法,比如[9]:


小孩是否只有使用电子产品才能获得快乐?


小孩是否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子产品?


儿童是否将电子设备作为脱离现实的一种方式?


孩子被迫下线时是否不高兴?


小孩是否偷偷使用电子产品并撒谎?


使用电子产品对正常活动、交友和学习有影响吗?


但事实上,大多数父母对上瘾的分析是随机的。也许当我回到家,看到我的孩子在玩手机时,我会感到上瘾。我需要指责他们几句话。我的孩子很无聊,我的父母也很无聊。


这种过度限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新产品带来的莫名其妙的恐惧。如果我们不正视这种恐惧,开头提到的以科研的名义传播焦虑的文章就会频繁出现,提到父母的心。


面对电子设备,控制才不会沉迷于电子设备。


如今对短视频的恐惧,其实有些类似于过去几十年对电子游戏的担忧。无论是把游戏当成“电子海洛因”,还是把短视频贴上“吃孩子的大脑”的标签,本质上都是为了迎合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焦虑,把信息时代的新事物打成极端粗暴的对立,仿佛问题的根源就是这些害人的新事物。似乎只要消除了这些新东西,孩子们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似乎只要科学能证明上瘾的出现,父母就有足够的理由禁止他们的孩子。


但是所有可能上瘾的事情,都被强烈禁止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以乙醇乱用为例。它有非常明确的生理基础和大量的成瘾机制研究[10],但父母总能“喝一杯”。、为了保持饮酒行为的合法性,如“社交必要”等,很少有人会承认饮酒成瘾可能有问题,应该尽可能地控制。


相反,短视频成瘾是一个相当新的现象。即使短视频出现不到10年,相关研究也远不如酒精成瘾扎实,但已经被父母盯上了。有些人开始担心,要求控制。


如何防止上瘾?pixabay.com


为什么呢?一方面,主体不同,孩子更脆弱,容易受到影响。如果身边五六岁的孩子都在抽烟喝酒,也会受到强烈反对;另一方面,话语权不同。父母可能不会刷短视频,但他们几乎必须看手机。然而,大多数父母认为他们只是“玩得开心”,他们永远不会认为“手机已经吃掉了他们的大脑”或“他们应该被迫停止使用手机”。


父母对新事物的焦虑是一种传统,从摇滚、灯笼裤、电视到个人电脑。他们对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担忧可以说是继承了这个传统。


然而,各种严格的管制规则的出台实际上呼应了这种担忧。根据这些规定,游戏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实际上对儿童的监督非常严格。


只要是未成年账户,非假期游戏时间一周只有三个小时,短视频的使用也会受到限制。每使用40分钟以上,需要家长授权,抖音不能每晚22:00到第二天6:00使用。


但是有多少父母知道可以为自己的孩子打开青少年模式,又有多少父母选择简单粗暴地禁止他们呢?


一刀切管理相对容易。但需要注意一刀切的副作用。亲子关系可能会被严重破坏,孩子看不到的需求,比如“缓解压力”,可能还是得不到满足。最后,孩子们会逃到其他出口。


“适度”使用包括短视频app在内的电子设备,可能是孩子这一代“移动互联网原住民”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在一些孩子手中,电子设备成为了了解成千上万个世界的窗口,可以满足他们的社交和情感需求,并自发地从中学习知识,但有些孩子只能被动地上瘾。从根本上说,这种差异是信息素养能力的差异,即从互联网上搜索获取信息并将其用于终身学习的能力不同。


这一能力不仅需要孩子自己去探索,更需要父母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引导孩子慢慢掌握。


这样的环境下,短视频有很多种形式,但是绝不能吃掉孩子的大脑妖怪。


参考文献


[1]Su, C., Zhou, H., Gong, L., Teng, B., Geng, F., & Hu, Y. (2021). Viewing personalized video clips recommended by TikTok activates default mode network and ventral tegmental area. NeuroImage, 237, 118136.


[2]Nagata, J. M., Iyer, P., Chu, J., Baker, F. C., Gabriel, K. P., Garber, A. K., ... & Ganson, K. T. (2021). Contemporary screen time usage among children 9–10‐years‐old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body mass index percentile at 1‐year follow‐up: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Pediatric obesity, 16(12), e12827.


[3]Hale, L., & Guan, S. (2015). Screen time and sleep among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Sleep medicine reviews, 21, 50-58.


[4]Domingues‐Montanari, S. (2017). Clinical and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excessive screen time on children. Journal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 53(4), 333-338.


[5]https://www.cbsnews.com/news/groundbreaking-study-examines-effects-of-screen-time-on-kids-60-minutes/


[6]Nabilah, A., MP, D. L., Lazuwardiyyah, F., Syaifuddin, S., & Abdi, W. M. (2021). Students’ perception toward the use of tiktok video in learning writing descriptive text at MAN 1 Gresik.Journal of Research on English and Language Learning (J-REaLL), 2(1), 16-21.


[7]Karimah, L. S., Deporos, S. R. C., Kustiawan, U., & Maningtyas, D. T. (2022). Does TikTok Effective in Stimulating Language Development for Children Aged 5-6?. Golden Age: Jurnal Ilmiah Tumbuh Kembang Anak Usia Dini, 7(1), 11-22.


[8]Qiyang, Z., & Jung, H. (2019). Learning and sharing creative skills with short videos: A case study of user behavior in TikTok and bilibili.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eties of design research (IASDR), design revolution.


[9]https://screenstrong.org/kidsbrainsandscreens/


[10]https://www.msdmanuals.cn/professional/special-subjects/illicit-drugs-and-intoxicants/alcohol-use-disorder-and-rehabilitation


[11]https://news.un.org/zh/story/2023/03/1115997


阅读原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