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进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筑基础

04-29 01:15

加强基础研究是建设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的关键因素。2023年4月,在探索计算机“101计划”的基础上,教育部启动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中医、经济学、哲学等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


今年4月19日,北京召开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推进会暨计算机“101计划”成果交流会。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作为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计划,取得了哪些进展和经验?“101计划”如何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筑本强基——


给予高等教育龙头“画龙点睛”


高等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首要任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其根源。“101计划”于2021年12月率先在计算机领域启动。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是编程语言的基础,以“101”命名指向清晰——该计划从基础入手,着眼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着眼于基本要素,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101计划”意在“画龙点睛”,从试点计算机领域,到基础学科和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等关键领域。


相对成熟的科目也应该制定“101计划”吗?当然可以。北京大学教授高原宁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虽然物理相对完善,但它的发展并没有停止,甚至在加速。物理学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深刻改变,人类探索世界的能力的提高。这些知识和技能应该逐渐沉入教育。”


同时,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对教育领域的颠覆性影响,计算机“101计划”敢于承担责任。浙江大学教授吴飞表示:“大学、出版社与企业合作,打造与人工智能课程深度结合的教育模式‘智海-三乐’,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实践。”计算机“101计划”主要课程“人工智能引言”负责人。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把优秀的建设经验和模式推广到更多的基础学科和紧缺领域,逐步提高各专业类别的覆盖率,为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力支持。


紧扣关键——


课程改革“小切口”牵引人才培养“大问题”


主要课程建设是深化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改革的重中之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表示,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将重点建设各领域10门主要课程,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具有挑战性的一流主要课程,提高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计算机领域的“主要课程”+知识地图核心课程体系已建成,12门主要课程已建成,包括110多个模块和650多个关键知识点。主要课程体系的建设也在其他学科领域展开。


完成主要课程体系建设,如何提高课堂实效亟待关注。教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以课程改革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关注的焦点。核心教案建设是化学“101计划”的重点任务之一。“我们专注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构建一套关键的教案体系,凝聚骨干教师的智慧结晶,包括教师的学术思想、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希望凝聚更多教师的智慧,形成快速适应、不断改进的教案。”中山大学教授高松说,目前化学课程已经完成了260个教学计划,覆盖50个。%科目知识点,这将带动更多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此外,课堂观察和交流讨论也是与会专家提到的高频词汇。“各课程组通过虚拟教研室开展在线教研、教学资源共享等活动。”西湖大学教授向一位公众介绍了生物科学“101计划”建设教师队伍的措施。


“学生普遍认为主要课程教学较少,案例和问题思考较多。学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检查数据并分组讨论。这样,他们的思维更加牢固,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文本设计等技能得到了提高。”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张伯礼介绍了中医药领域课程改革后课堂的变化。


苦练内功——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基础要素推进教育改革


改革到深层次是课程,改革到细节是教材,改变到困难是实践,改变到痛点是教师。促进基本要素建设,促进人才培养从“知识为主”向“能力第一”转变,对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实践的“内功”,也是推进实施“101计划”的重点任务。


“我们专注于教育教学规律,通过聚焦主要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项目和核心教师团队建设,推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模式不断转型。”计算机领域“101计划”工作组组长、北京大学教授胡振江介绍。


教科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剧本”,怎样打造“剧本”?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结合主要课程建设,在各领域搭建10种上下核心教材,展示学科前沿,推进以自主知识结构为核心的教材体系建设,探索基于知识地图的新形式教材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体现国际学术前沿、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核心教材。“教材体系建设不是简单的列表。即使是同一本教材,不同的老师也有不同的立论和追求,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角度。”高原宁说。


实践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将科研和产业发展的前沿问题和实践项目纳入人才培养和不断更新,努力打造一批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一流实践项目。


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介绍了经济学“101计划”实践项目建设的原则,“引导学生自觉培养‘因行得知’的理论创新能力,防止将现有的理论和模型简单地应用到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和运行的实践中。北京,4月19日电


这篇文章转自2024年4月20日《中国教育报》第一版。


END


请点击以下“蓝字”标题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CALL FOR PAPERS|2023年中国大学物理教育MOOC联盟工作会议(扩大)和经典案例交流会议,物理与工程征集量子世纪年乌云中的常数。 2023年全国高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2023 2008年全国高校物理基础课青年教师讲座大赛在喀什大学举办全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对口支持(智商援疆)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举办王青教授:了解王中林教授“拓展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碰瓷”麦克斯韦:伽利略协变和洛伦兹协变磁场论热点:运动介质洛伦兹协变电磁理论优秀论文、优秀审稿专家、优秀青年学者王青教授2021年《物理与工程》。清华电力学期末考试朱邦芬教授:《物理与工程》2023年第五期目录乐永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美国物理实验教学与中美情况对比顾牡:对非物理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重新认识和感受朱邦芬教授:从基础科学班到清华学校物理班朱邦芬教授:李学潜教授,探索培养一流的顶尖创新人才:物理是一种文化李学潜教授:如何帮助物理系学生跨越从高三到大一的坎穆认知课程?穆良柱:什么是ETA物理认知模型?穆良柱:什么是ETA物理教学法?吴国祯教授:我对国外研究生的经历印象——应该写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基础班20年,学校班10年庆典”


21世纪,陈佳洱,赵凯华,王殖东,王亚愚教授,急需重建中国的工程物理教育:清华物理系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葛惟昆教授:安宇教授,关于中外人才培养的一些想法:为什么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需要改变安宇教授:其实教学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刘玉鑫教授:关于本科生物理基础课堂教学和教材,我编了一些关于沈乾若的想法:美加课程改革,重挫理科教学。 C:《物理与工程》期刊是美国研究基金支持的物理教育研究及其对高等物理教育的影响,是专注于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的学术期刊,1981年出版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期刊投稿采编平台:


http://gkwl.cbpt.cnki.net


欢迎关注


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物理与工程”


继续滚动阅读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物理学和工程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教育部推进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筑基


阅读原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