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铺人民法庭:扎根红沃土,这里的“枫”景不一样。

04-25 22:50

“爱哈达铺,红血长,工农红军圣地,岁月流芳……”一首流行歌曲《爱哈达铺》描写了中国工农红军和哈达铺人民的深情。哈达铺法院就在这里,就像曾经的红色战士一样,为了心中的信仰,守望一山一水,守护一方正义,努力打造哈达铺法院的“红色名片”。


近年来,哈达铺法院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期的“枫桥经验”,坚持面向农村、基层和群众的初衷,不断深入枫桥式人民法院建设,致力于将红色精神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调解方法,打造具有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继承红色基因:调解 精心服务,办案装水还送站。


"大家好,请问这是一个告状的地方吗?别人欠我15000元,已经十几年没还了,我真的没办法。“一位70岁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进法院办公室,情绪激动地说,法院调解员看到老人年纪大了,就帮他坐在椅子上,给老人倒热水,缓解情绪。老人的情绪平静下来后,调解员明白了事情的原因。老人和被告是多年的邻居。多年前,被告向老人贷款1.5万元,因为资金周转。老人把存款借给被告后,被告发了一张借条。时隔多年,老人一直催促,被告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老人,双方的关系也随之恶化。调解之初,双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静静地坐着,仿佛忘了催债。调解员一句话打破了困境:“老刘,我再给你一杯水”,这是一句温暖的话,让双方在谈笑风生的过程中敞开心扉。调解结束后,老人说他会坐火车回家。考虑到年龄不方便,法院离火车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调解员开车送老人去火车站。老人挥手告别时,不停地说:“谢谢…”


红色精神早已深深植根于哈达铺法院的每一位干警的骨髓中,更是在每一次调解实践中得到呈现。无论是面对复杂棘手的案件,还是当事人的激烈情绪,调解员总能承担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担,让当事人在体验法律威严的同时,感受到温暖和关怀,为当事人提供更好更高效的调解服务。自2024年以来,哈达铺法院诉前调解成功,撤诉案件达到76起。


弘扬红色传统:调解 主动进攻,一次解决11个案例。


四月十八日,哈达铺法院成功调解了11起劳动合同纠纷。2023年,被告在哈达建立了一个培训中心,5名原告从2023年6月开始为被告装修水暖、制作展板、铝板等。工作完成后,被告没有向5名原告支付劳务费,而是以资金短缺为由向5名原告出具了借条,至今没有支付。四月初,法院收到该系列案件的诉状后,觉得纠纷涉及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适合诉前调解。调解人员多次上门寻找本系列案件被告,但由于被告规避诉讼,导致案件一度无法送达。4月18日中午,根据原告提供的线索,法院工作人员发现被告后,立即将被告传唤至法院,并立即通知了5名原告。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了解到,被告还拖欠了其他六名工人的劳务费,调解员让他们通知其他六名工人来法院。他们还调解了拖欠的劳务费,处理了所有11起纠纷。


法院利用各种线索,积极跟踪被告的行踪,确保案件不会因为被告的逃避而僵持不下。找到被告后,他们更注重冲突的实质性解决,而不是完成司法程序。深入实践新时期的‘枫桥经验’,关键是要坚持积极的司法理念,重视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这种积极解决矛盾的态度有助于减少诉讼抵抗,增强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力和社会效力的统一,从而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红色继承:调解 加强法治教育、法治意识


红传承,不仅是我国历史的瑰宝,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当事人权利的两大基石,法治教育与调解工作与红色传承相结合,无疑是促进法治社会的良方。我们不仅依法裁判,还融入了红色传统中公正、公平、诚实的理念。我们不仅关注法律法规,还关注当事人思想教育和法律观念的提高。这样的法院不仅是解决纠纷的领域,也是法治教育的教室。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调解员引导当事人了解法律,尊重法律,让他们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体会到法治的力量和温暖。这种调解不仅能妥善处理纠纷,还能增强人们的法治信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哈达铺法院在红色精神的指导下,取得了显著的调解成果。未来,法院将继续以红色精神为指导,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期的“枫桥经验”,深入践行主动司法理念,从源头上止诉,调解利息,判决判决,切实处理基层矛盾纠纷,解决问题,用心绘制新时代人民法院的“枫”画轴。


制片人:王晓铭


原题:《哈达铺人民法庭:扎根红沃土,这里的“枫”景别样红”


阅读原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