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杀入装机前15名的固态电池公司来了。
3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形势回升,推动动力电池市场同步复苏。值得一提的是,卫兰新能源,一家固态电池公司,正式杀入安装能力榜前15名。
三月份动力电池产量达到75.8GWh,同比增长73.8%,同比增长39.8%;销量为73.2GWh,同比增长49.5%,同比增长96.1%。;装载能力达到35GWh,比去年同期增长25.8%,比去年同期增长94.6%。总体而言,3月份动力电池市场淡季不淡。
01 第一次新能源汽车带电量增长转负。
在产量、销量、装机量等方面,磷酸铁锂电池仍全面领先于三元锂电池,只在出口领域略有劣势。
三月份,磷酸铁锂电池的产量和装载量分别达到51.4GWh和23.6。GWh,比上年增长42.9%和24.1%,比上年增长67.8%和67.6%。
三元锂电池的产量和装载量分别达到24.2GWh和11.3GWh,比上年增长33.1%和29.7%,比上年增长32%和32.4%。
但是在动力电池海外出口领域,今年第一季度,三元锂电池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动力电池出口总量今年3月达到12.2GWh,比上年增长19.6%,比上年增长48.7%。磷酸铁锂电池出口量为5.6%GWh,比例为45.7%;三元锂电池出口量为6.1GWh,出口比例为49.9%。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新能源汽车平均自行车带电量增加,今年也出现了首次转负。3月份,新能源汽车平均自行车带电量增长由正转负,为47.8kWh,环比下降3.3%。
根据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主要原因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的快速发展。
到2023年,国内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达到515.6万辆,同比增长21%,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达到259.4万辆,同比增长83%,总体比例增长8.5%三月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38%。
而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平均带电量普遍较低,今年3月,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平均带电量分别为58.4kWh和26kWh。
02 宁德时代拉响了50%的市场份额防御战。
作为动力电池的龙头制造商,今年第一季度,宁德时代打响了50%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的反击战。今年第一季度,宁德时代国内动力电池安装量达到41.31GWh,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同比增长40%。%到48.93% 。
有意思的是,今年宁德时代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不断上升的第一季度,也是比亚迪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反复下降的阶段。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动力电池市场份额整体下降9.2%至21.8%。
华尔街见识智研究认为,比亚迪的降价促销当然有助于汽车销量的增长,甚至有助于提高动力电池的装机能力。但是降价的目标更多的是针对带电量低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所以提高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的效果远不如汽车销量。
虽然比亚迪从2月中旬开始频繁发布降价招式,但对王朝系列DMI车型和海洋系列车型给予了最高2万元的价格优惠,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比亚迪3月份的销量水平。3月份,比亚迪总销量达到30.2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48%和46%。
然而,由于比亚迪的降价促销主要针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得到了有效提升。3月份,比亚迪的混合乘用车销量为16.17万辆,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142%,超过纯电动汽车54%。
比亚迪秦PLUS是比亚迪销量最高的。 DMI以55KM版本为例,电池电量只有8.32kWh,与比亚迪秦EV版本53.1kWh相比,电池电量可谓相差甚远。
03 固体电池公司开始崭露头角
此外,动力电池市场的残酷竞争和淘汰还在继续,被淘汰的人数不胜数。根据2023年3月的数据,动力电池企业的装载厂商已经减少到39家,尾端厂商的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4.2%。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正力能源和极电新能源作为同期竞争对手外,取代捷威动力和力神等退出者的动力电池厂商也是固态电池领域的佼佼者。
由于固液混合电池已开始批量装载(2023年固液混合电池装载量为798MWh),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公司选择在蔚来ET7等最新车型上配备固液混合电池。、赛力斯SF5、东风E70和岚图追风等等。
目前,上汽智己汽车L6上搭载的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已量产,技术水平最高,即4月8日刚刚亮相的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远远超过目前的噗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可以保证整个包装无热无火。
随着固体电池景气度的提高,卫蓝新能源与蔚来、吉利等新能源汽车公司紧密合作,其市场份额也逐步提高。
现在,卫蓝新能源已完全稳定在动力电池装机能力排行榜前15位。
今年3月,卫蓝新能源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安装量达到0.31GWh,市场份额为1.02%,排名第13位。今年第一季度,半固态电池整体装载量达到769.8MWh,几乎达到了去年全年的总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半固态电池装载量的增加,固态电池公司也开始崭露头角,动力电池行业的“血雨腥风”将继续。
二线和三线动力电池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可能会面临更激烈的洗牌,除了领先公司能够保持其市场地位。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见智研究Pro”(ID:gh作者:吴悠,编辑:申思琦,36氪经授权发布,_34389d0696ba)。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