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经济复苏方向标:政策刺激下的入境旅游市场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免签政策和便捷支付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入境旅游市场的复苏进程加快。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预测,预计2024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2.6亿人,国际旅游收入将超过1000亿美元。但是,我们也应该理性地看到,虽然目前国内的入境旅游趋势良好,但国际旅游市场的复苏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不可控因素...
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国际合作越来越频繁。免签政策作为中国友好关系的重要体现,不仅代表了中国之间的互信与合作,也是促进旅游、文化、经济等领域交流与发展的催化剂。
根据国家移民局的统计,在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期间,全国边境检查机关保证了518.9名中外人员的出入境,平均每天173人,比去年同期增长69.6%。其中,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数为226.7人,比去年同期增长35.9%;与去年同期相比,外国人出入境人数增长了163.2%。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文化旅游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重点文化旅游场所支付服务的信息》 提高支付便利性的通知要求进一步优化重点文化旅游场所支付服务的便利性,特别关注外国华人的支付需求。这一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入境游市场的复苏。
第一,入境旅游利好政策频频出台。
中国的国际旅游业务由两个部分组成:入境旅游和海外旅游。入境旅游不仅包括外国游客在中国的旅游,还包括港澳台同胞的入境旅游;海外旅游是指国内居民到海外和港澳的旅游活动。疫情三年来,全球旅游业受到重创,中国也不例外,尤其是国际旅游业受到长期影响。
自2023年以来,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出加速恢复的良好趋势,但入境旅游的恢复并不理想,尤其是外国游客入境旅游的恢复率只有36%。为有效应对国际旅游市场复苏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中国政府积极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优化和完善外国人在中国的签证政策,并出台一系列措施,如单方面免签,对跨境旅游市场的复苏起到积极作用。
第一,免签“朋友圈”扩大。去年11月,中国开始对持有普通护照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马来西亚6个国家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从2024年3月14日起,免签政策的适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持有普通护照的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和卢森堡也将实施免签政策。到目前为止,中国单方面持普通护照人员赴华免签国家的数量已增至12个。
与此同时,我国继续推进与其他国家签订免签协议,简化签证手续协议。根据外交部发言人的报告,截至3月8日,中国与157个国家签订了相互免签协议,涵盖不同的护照,并与44个国家签订了简化签证手续的协议或安排,并与23个国家签订了完全免签协议。海南省从2月份开始对59个国家实行免签入关海南可滞留30天政策,从区域入关免签政策来看。
第二,促进“一站式”审核。国务院政府今年的工作报告提出,为了提高外国人在中国工作、学习和旅行的便利性。在3月20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移民局表示,“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同时发证”将全面推进实施外籍人员工作许可和工作居留许可的实施,形成“一站式”审核机制,对于在国内大学攻读学位,接受继续教育,免于重新办理居留许可手续。
此外,文化和旅游部还在加快整理外国游客入关全过程措施,重点开放从签证到航班、入住酒店、购物、景区预约等每一个堵点。特别是在线预约方面,推动重点旅游景点在线预约程序提供英文界面,并且将外国护照、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港澳台居民往返内地(大陆)通行卡等列入身份证认可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旅行体验。
第三,提高“接地气”服务。今年3月,国务院专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高支付便利性的意见》,针对国内移动支付普及应用与外国游客消费习惯形成反向数字鸿沟、水土不服等问题,提出了“大额信用卡、小额扫码、现金覆盖”的总原则,特别提到要充分做好适老化、国际化等服务安排。并且将外来华人用移动支付的每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每年累计交易限额由10,000美元提高到50,000美元。
近日,为落实国家有关部署要求,文化旅游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重点文化旅游场所支付服务的信息》 提高支付便利性的通知要求合理安排外币兑换业务网点。为实现国内外储蓄卡受理全覆盖,重点文化旅游消费场所相关业务主体应保留人工售票窗口和现金结算方式,提高文化旅游场所线上线下场景移动支付便利性。
第二,入关旅游复苏步伐加快。
自2024年以来,随着中国免签政策的逐步实施和支付服务的不断优化,我国入境游市场复苏势头强劲。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最新统计,2024年1月至2月,共有294.5名外籍人员出入境,环比增长2.3倍,已恢复到疫情前的41.5%。根据三川汇文化产业(ID:schwhcy)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入境旅游总体上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入境旅游订单大幅增加。伴随着免签政策的进一步放宽,我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为国际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入关条件。公开资料显示,自2024年以来,外国游客赴华人数大幅增长,国内入境旅游总订单同比增长3倍以上。在这些地区中,亚洲仍然是入境旅游的最大客源,占55%,而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分别占30%和15%。例如,3月泰国游客赴华旅游订单比2019年增长160%以上。
央视中文国际新闻截图
尤其在春节、清明等其它节日期间,国内入境游市场的热度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计算,今年春节假期8天,出境旅游约683人,其中入境旅游约323人;但清明节假期3天内,入境游客数量也达到104.1人,其中港澳居民返乡祭祖、探亲访友、观光购物等需求增加。与此同时,东南亚等短途市场的海外华人人数也大幅增加。
第二,游轮经济逐步加速复苏。伴随着出入境制度的不断优化,国内外游轮市场持续升温。今年2月至4月,德国途易邮轮公司等大型邮轮公司组织游客到中国旅游,这意味着中国国际邮轮游客业务的正式恢复。在这些数字中,“欧罗巴号”已于2月21日停靠上海国际码头;德国“MS EUROPA”号游轮于2月26日抵达天津邮轮母港,组织300多名德国游客前往京津两地参观。
3月10日,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2013名游客乘坐大型国际游轮“翠德丹”号到达大连港口;4月6日至7日,近3000名来自德国、瑞士等国的游客在港口游轮“迈希夫五号”和“银海幻影号”陆续抵达上海。据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介绍,第一季度,上海共接待游轮10艘,游客22379人,预计全年共接待游轮18艘,游客40306人。
此外,随着国内大型游轮爱达魔都元旦首航,国内相关游轮产品咨询热度持续上升,“南海梦”西沙群岛全富岛-上海海洋光谱号银岛3晚4日游,-福冈-上海4晚5日游,“海洋光谱号”上海-济州-长崎-上海4晚5日游,“魔都”上海-济州-目前,佐世保-上海4晚5日游等商品备受关注。
第三,外国游客稳步上升。随着入境游市场的不断复苏,中国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省份和城市的外国游客数量也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上海、北京、江苏、福建、海南、河南、湖北、四川等省市的入境游客数量大幅增加,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青岛、厦门、昆明等知名国际旅游城市的人气也在不断上升。
根据三川汇文化产业(ID:schwhcy)据统计,今年1-2月,北京招待了25.5名入境游客,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倍;上海招待了70.5名入境游客,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99%。;在江苏,海外游客总数超过22人,同比增长120%以上,旅游外汇收入3.5亿美元。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岛,海南招待了15.5多名夜间游客,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0.9%,其中83.5%是59个国家的免签入境人员。
根据边境检查机关(海关)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广东珠海共有540名出入境旅客,同比增长58%。;进入上海海关的外国旅客人数达到118.5人,同比增长6.9倍;山东出入境旅客人数超过103.1万人,同比增长5.4倍;同比增长175%的福建出入境旅客人数超过162.5万人。;四川入境旅客65.49人,同比增长308%。另外,边境城市的出入境人员,如云南瑞丽、黑龙江绥芬河等,也有了显著的增长。
各地文化旅游局的数据也证实了上升趋势。1月至2月,南京招待5.15名夜间游客,同比增长112.3%。;苏州累计招待入境游客超过9人。截至3月中旬,张家界已招待17.85名入境游客,其中韩国游客占40%以上。杭州港口入境游客人数达46.1人,比去年同期增长3.3倍;清明假期3天,深圳港口出入境游客人数达190.6人。
第四,外国游客消费情绪高涨。随着外卡受理能力、外币兑换、移动支付服务在中国重点地区和文化旅游消费场所的不断优化,外国游客的支付体验有了很大的提升。根据微信发布的数据,今年3月,与去年7月相比,微信支付外卡业务日均交易额增长了3倍以上,日均交易数量和交易数量分别增长了3倍以上和4倍以上。这种显著的增长表明,越来越多的外国客户愿意并选择使用移动支付来消费。
微信支付外卡业务使用场景截图
为进一步提升外国游客的线下消费体验,各地也积极创新推出了“外卡内绑”、“即买即退”、外币兑换机等消费支付场景。比如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三亚、杭州、成都等地,出境退税店的“即买即退”试点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些商店购物后,海外消费者只需完成简单的退税程序,即可立即领取退税现金,无需等待繁琐的退税程序。
第三,恢复过程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综上所述,中国入境旅游复苏的趋势确实值得欣喜。但也要理性看待,国际旅游市场的复苏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出入境政策、旅游政策、国际形势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国际旅游市场的复苏进程。因此,在推动入境旅游复苏的同时,要注意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入境旅游政策。
第一,国际形势不可控因素难以预测。全球性问题,如地缘政治矛盾、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仰望等,都给国际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蒙上了阴影。更复杂的是,一些外国媒体的虚假报道导致了一些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偏差,这无疑会影响他们在中国的旅游意愿。因此,我们应该冷静应对西方媒体舆论的考验,通过加强国际沟通与合作,提高国际社会意识和认可度。
第二,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逐步开放,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这使得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例如,瑞士、德国等国家通过举办海外营销活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英国为促进入境旅游而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因此,有必要不断加强国际旅游分析研究,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第三,国内入境旅游供应不足。受国际消费升级环境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入境旅游消费优势相对减弱,同时也面临需求变化、人才供应、产品创新、服务更新等挑战。例如,随着东南亚入境游客的快速增长,国内外语导游尤其是小语种导游的需求急剧增加,一些小语种导游的团体订单甚至在6月份之后排名。为了满足新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导游队伍建设。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促进入境旅游业的持续复苏,不仅要充分考虑国际形势变化、市场竞争加剧、市场供应不足等挑战,还要制定有目的的政策和措施。所以,三川汇文化产业(ID:schwhcy)建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使力:
第一,加强国家旅游形象宣传。围绕“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市场需求,制定国际推广策略和推广方案,充分展示中国旅游资源和文化魅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旅游宣传的覆盖面和知名度。结合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一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城市,提高外国游客对“美丽中国”的认知和来华旅游的意愿。
第二,深化签证便利化改革。继续优化签证办理流程,减少审核时间,推出更多国家单方面免签或落地签证政策。同时,加强对国际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包括改善交通状况、改善住宿条件、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等。,从而提供更方便、更舒适的旅游环境。
第三,改善旅游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国际旅游支付方式,创新多种国际支付方式,方便外国游客在国内旅游消费。同时,可以为外国游客提供入境旅游优惠政策,如文化旅游场所消费折扣、景点门票折扣、酒店住宿折扣等。,从而提高入境旅游的性价比和感性价值。此外,还应建立外国游客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旅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保护国际游客的合法权益。
第四,培养国际旅游人才。加强与国际旅游教育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旅游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旅游人才队伍。针对小语种导游不足的问题,可以实施省际统一分配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旅游从业者参与入境旅游服务。
第五,丰富入境旅游商品。要牢牢把握入境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结合中国文化特色和流行文化元素,开发有吸引力的入境旅游产品。比如入境旅游可以结合国潮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结合影视、游戏、文学著作等艺术形式,打造独特的入境旅游产品体系,满足不同中国游客的需求,提升入境旅游体验。
结语
目前,在免签政策、支付服务优化等诸多好处的推动下,外国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消费情绪不断上升,中国的入境旅游市场正迎来复苏的黄金时期。接下来,政府、公司和社会各界需要携手共进,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改善服务,创造更加多元化的入境旅游环境,共同推动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全面复苏。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作者:无花果,编审:时间,编辑:半岛,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