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航空后续:对不守规矩的乘客“零容忍”
来源 | 补壹刀(ID:buyidao2016)
作者 | 九命刀
微博“三连”道歉+总裁用普通话亲自道歉+航班服务火速整改……国泰航空对“歧视非英语乘客”的后续处理,该打几分?
近日,国泰航空被指歧视普通话乘客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在录音中,空乘用英文说“如果你不能用英语说,就不能用毛毯”,随后传来一阵哄笑声。
23日,国泰在微博两度以简体字致歉;当天晚间,国泰航空行政总裁宣布对三名涉事的空中服务员予以解聘。
今天,香港特首李家超主动在社交媒体提及事件,称有关人员不尊重乘客,言行恶劣,伤害香港及内地同胞感情,“对事件感到痛愤、失望”。
但国泰道歉后,这件事也还远未结束。
今天,疑似国泰现任空乘、公司工会、前任员工等多方面发声,更多出人意料的消息被接二连三地爆出,不断消解着官方层面道歉的诚意与说服力。
1
首先,让我们看看国泰官方今天的最新表现。
一方面,今天,国泰航空行政总裁林绍波在中国大陆广州出席活动时,以普通话就国泰歧视事件再次道歉。
林绍波称,李家超特首今天提到最近两天发生的一些风波,在此他再次向各位做出诚意的道歉,“类似情况绝不允许再次发生”。
另一方面,有网友在小红书上爆料称,今天国泰航班上已经用普通话、粤语、英语进行三语播报,并挨个问乘客要不要毛毯。
这条帖文下有人表示,此前国泰航班上好像是有普通话播报的,但有人也明确表示,没有听到过普通话播报。
有错立改是很不错的,但此前国泰的这种“随机式”服务也让网友普遍感到无语:作为中国的一家航空公司,这到底有多难?
不过,这还不足以让网友们买账。
昨天的微博“三连”道歉虽在形式上表现出了重视,但直到这篇文章发布前,所谓的道歉信也仅在中国大陆简体中文页面发布,繁体中文、英文官网均未见踪影。
浏览国泰航空海外社交媒体官方账号,及官网其他语言页面,也都尚未发现有其他语言版本的道歉声明。
要保住市场,全心全意的道歉和彻彻底底的整改是国泰的唯一选择。但为何官方道歉成了“中国大陆简体限定款”?
同时,更加冲击着大众认知的消息今天也被接连爆出。
有疑似国泰航空的职员在小红书发表“就CX987航班一事”的帖文,语气十分不满,攻击投诉事件及录音的乘客。这条推文发布者是否真的是国泰在职员工,现在难下定论。
不过接下来的这条消息,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能印证上文的真实性。
据香港媒体《明报》的消息,“国泰空中服务员工会”今天向成员发了一封内部邮件,文中称“工会对国泰空中服务员现时需面对众多不实指控及网上传言感痛心”,“本期望国泰会支持员工保护自己及提供相关指引,遗憾最终得到令人伤感的消息”。
其中还声称,根据“机舱服务指引”,如空乘在未经同意下被乘客拍摄及录影,可向乘客提出删除有关内容;如遭拒绝可通知机长及机舱服务经理,公司政策表明对不守规乘客采取“零容忍”态度。
其中不仅丝毫没有反思的意思,还表达了对官方不维护员工的“失望”,这不是在给此前国泰的道歉啪啪打脸吗?
2
这两天,从香港网友对国泰歧视事件的评论来看,大家普遍的认知还是很客观的。
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就是国泰企业文化和员工培养存在严重缺陷,导致服务人员素质过差,没什么辩解的空间。
有台湾地区的网友也表示曾被这种歧视“深深伤害过”。
同时,也有香港网友表示,中国地域辽阔,也存在个别方言上的地域歧视,不过内地和香港之间的确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沟通和交流。
当然,评论区也有个别人在阴阳怪气,觉得这根本算不上“歧视”,也没必要为“玻璃心”而道歉。不过,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些说风凉话的网友想必也大度不起来。
至于在内部发怨气的工会,也应该听听香港网友们的意见,与其固执己见,不如先把事实搞清楚再说话。
3
透过这轮国泰航空歧视风波的背后,我们又能从香港各界的反应中透视到什么?
2019年“修例风波”时,国泰航空曾发生过罢工事件,机场也一度允许“黑暴”分子示威、破坏机场秩序,声称为撑“手足”连自身的工作也可以不顾。
19年7月,一名国泰航空的机长在航班即将落地时直接利用机舱内广播向乘客宣传“黑暴”活动;另有一名副机长因参与“黑暴”活动而被逮捕,却在得到保释之后仍获国泰同意执飞。
面对民众质疑,国泰航空却以所谓“隐私关系”为由,拒绝评论。
19年8月,一篇标题为《国泰航空集团员工致香港人书》的文章在网上传播,其中充满“黑暴”色彩。
对此,国泰第二天在微博上发表了一份声明,宣称“暂时无法证实此事是否与国泰员工有关,但国泰方面对此高度重视,正对此事展开调查”。
可以看到,当时的国泰管理层对此反应并没有今天这么积极,甚至产生了“默许”的效果。
与前些年相比,国泰航空官方层面的道歉至少更果断、更彻底,也更诚恳了。
这离不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爱国者治港”在香港的进一步落实,香港社会推进文化自信的建设在取得预期的成果。
在今天,不少人都感到,香港社会说普通话的氛围比过去友好得多。
这样看来,国泰空乘的此番歧视言论更加显得像格格不入,成为香港社会中的“残毒”。
只能说,在今天的香港,如果跟不上爱国主义的时代浪潮和文化多元的认知潮流,固守着“恋殖”的痼疾,为“英资”等所谓“身份”而感到不必要的自恋与傲慢,无论曾经多么辉煌的企业最终也只会自断生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