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好发展“保险带”,合肥将全面实施三期工程|界面新闻

2023-05-24

王骏超,合肥日报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地下管道迅速增长,如何及时感知其异常,防患于未然?


近年来,合肥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公用隧道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状态构建监测物联网,形成常态化监测、动态预警、精准追溯、协同处理等核心能力,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加强系统集成,使城市“生命线”成为发展的“保险带”。


构建系统化监控网络

环巢湖大路兆河大桥是庐江县与巢湖市相连的交通主干道,也是我市桥梁监测的重点之一。2021年4月至5月,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监测到,仅仅一个多月,就有4700多辆超载车辆通过大桥,大部分车辆从大桥西侧上桥,东侧下桥,造成严重偏载,威胁桥梁安全。在向市城乡建设局报告后,有关部门加强了管控,情况逐步好转。


目前,我市“点、线、面”相结合,逐步完善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在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公用隧道、消防、水环境八个领域建设系统监测网络。


合肥五里墩立交桥,工作人员用水平仪测量桥梁荷载作用下的挠度。高博 摄


围绕城市生命线建立地下综合管道地理信息系统,我市逐步完善管道动态更新机制,为轨道交通、5G基站、旧城改造、水污染控制等城市建设提供24.4万公里的管道信息和分布趋势,节约6亿元的检测成本,有效避免重复挖掘和施工风险,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同时,我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城市作为系统应用的“实验场”,从第一阶段的5座桥梁和27公里管道扩展到第二阶段的51座桥梁和2100多公里管道,再到完成燃气高风险地区的监测预警和四县一市城市生命线建设。前端感知设备约8.5万件,覆盖137座桥梁和7316公里管道。从部分重点桥梁、管道节点监测扩展到城市人口密集区、高风险地区全覆盖。


近年来,我市将城市安全作为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一大系统综合考虑和系统设计,根据风险等级从高到低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隐患空间布局图,将安全管理整合到一个平台、一个网络、一个指挥系统中,初步实现全领域、全过程、全时间控制、精准感知、精准分析、精准投放、精准处理风险隐患。生命线系统的“前沿哨兵”功能得到了有力发挥,风险监测能力达到了“一降一升”,地下管网事故发生率降低了60%左右,风险调查效率提高了70%左右。


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


通过前端传感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可以实现精准感知、精准分析、精准投放,构建城市安全智能化、全链管理网络,大大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目前,该项目已经建立了50多个智能预警模型,包括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公用隧道等领域的可视化平台。,并立体呈现城市生命线监测运行的‘一网’,实现对各类城市生命线监测工作状态的深刻感知、智能分析和精准处理。”市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加快产业化进程

近几年,合肥市提前规划,把城市安全产业作为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高水平推进产业发展和示范推广。


在顶层设计方面,我市发布了《加快城市安全产业发展工作方案(2023-2025年)》,为城市生命线拓展提供指导。同时,我们设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城市生命线产业基金,并建立了“基金” 产业“城市生命线推动方式”。


围绕数据云平台、监控服务、生态培养等核心业务。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我市成立城市生命线产业集团公司,为政府、公司和家庭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组队导出城市生命线技术、商品、方案和服务,加快城市生命线产业化。


滨湖一楼的电梯内,工作人员在电梯井道内进行检查。高博 摄


此外,我市还深入挖掘电梯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安全、安全文化教育等细分产业,建立以生命线安全云和消防安全云“两朵云”为牵引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推广模式,推动商业模式由“销售产品”向“拓展场景、整合服务”转变。据统计,目前消防安全云服务已在全国80多个城市落地,覆盖12万多家企事业单位和9个小单位,控制设备超过816万件,接入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保险金额超过90亿元。


三期工程全面实施

5月4日,合肥大雨突然下降。在市排水管理办公室防洪指挥调度大厅,工作人员通过监控屏幕查看每条道路的实时降水情况。


“如果城市发生内涝,‘下穿桥’是内涝现象安全事故频发的道路。合肥市通过视频监控和现场电子水尺布置,完成了全市145个‘下穿桥’路段的正常存水监测。”市排水管理办公室信息技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抢险人员可以通过综合实时监控数据、周边泵房排水数据、降水气象数据等方式,提前部署,第一时间处理危险情况。”


合肥正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有机良性互动,以解决“看不见”的城市风险。


在巢湖底电缆隧道内,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电缆运输检查中心工作人员对“机器人检查员”进行了调整。周牧 摄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城市生命线三期工程,推动覆盖消防、电梯等更多领域,加快城市安全云、消防安全云“两朵云”建设,实现全领域、全过程、全时段风险隐患控制。


同时,我们将大力引进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等高端人才,在创新能力方面进行创新创业,支持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努力成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城市安全应急制造创新中心。


围绕国家城市生命线安全保障的重大需求,我市将在技术攻关方面取得突破,进一步加强开放合作,突破安全诊断和韧性增强、运行监测和灾害预警、应急技术和救援设备等共性核心技术。与全国城市安全领域的科技优势力量合作。


原标题:系好发展“保险带”!合肥将全面实施三期工程


王骏超,合肥日报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地下管道迅速增长,如何及时感知其异常,防患于未然?


近年来,合肥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公用隧道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状态构建监测物联网,形成常态化监测、动态预警、精准追溯、协同处理等核心能力,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加强系统集成,使城市“生命线”成为发展的“保险带”。


构建系统化监控网络

环巢湖大路兆河大桥是庐江县与巢湖市相连的交通主干道,也是我市桥梁监测的重点之一。2021年4月至5月,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监测到,仅仅一个多月,就有4700多辆超载车辆通过大桥,大部分车辆从大桥西侧上桥,东侧下桥,造成严重偏载,威胁桥梁安全。在向市城乡建设局报告后,有关部门加强了管控,情况逐步好转。


目前,我市“点、线、面”相结合,逐步完善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在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公用隧道、消防、水环境八个领域建设系统监测网络。


合肥五里墩立交桥,工作人员用水平仪测量桥梁荷载作用下的挠度。高博 摄


围绕城市生命线建立地下综合管道地理信息系统,我市逐步完善管道动态更新机制,为轨道交通、5G基站、旧城改造、水污染控制等城市建设提供24.4万公里的管道信息和分布趋势,节约6亿元的检测成本,有效避免重复挖掘和施工风险,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同时,我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城市作为系统应用的“实验场”,从第一阶段的5座桥梁和27公里管道扩展到第二阶段的51座桥梁和2100多公里管道,再到完成燃气高风险地区的监测预警和四县一市城市生命线建设。前端感知设备约8.5万件,覆盖137座桥梁和7316公里管道。从部分重点桥梁、管道节点监测扩展到城市人口密集区、高风险地区全覆盖。


近年来,我市将城市安全作为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一大系统综合考虑和系统设计,根据风险等级从高到低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隐患空间布局图,将安全管理整合到一个平台、一个网络、一个指挥系统中,初步实现全领域、全过程、全时间控制、精准感知、精准分析、精准投放、精准处理风险隐患。生命线系统的“前沿哨兵”功能得到了有力发挥,风险监测能力达到了“一降一升”,地下管网事故发生率降低了60%左右,风险调查效率提高了70%左右。


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


通过前端传感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可以实现精准感知、精准分析、精准投放,构建城市安全智能化、全链管理网络,大大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目前,该项目已经建立了50多个智能预警模型,包括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公用隧道等领域的可视化平台。,并立体呈现城市生命线监测运行的‘一网’,实现对各类城市生命线监测工作状态的深刻感知、智能分析和精准处理。”市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加快产业化进程

近几年,合肥市提前规划,把城市安全产业作为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高水平推进产业发展和示范推广。


在顶层设计方面,我市发布了《加快城市安全产业发展工作方案(2023-2025年)》,为城市生命线拓展提供指导。同时,我们设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城市生命线产业基金,并建立了“基金” 产业“城市生命线推动方式”。


围绕数据云平台、监控服务、生态培养等核心业务。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我市成立城市生命线产业集团公司,为政府、公司和家庭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组队导出城市生命线技术、商品、方案和服务,加快城市生命线产业化。


滨湖一楼的电梯内,工作人员在电梯井道内进行检查。高博 摄


此外,我市还深入挖掘电梯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安全、安全文化教育等细分产业,建立以生命线安全云和消防安全云“两朵云”为牵引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推广模式,推动商业模式由“销售产品”向“拓展场景、整合服务”转变。据统计,目前消防安全云服务已在全国80多个城市落地,覆盖12万多家企事业单位和9个小单位,控制设备超过816万件,接入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保险金额超过90亿元。


三期工程全面实施

5月4日,合肥大雨突然下降。在市排水管理办公室防洪指挥调度大厅,工作人员通过监控屏幕查看每条道路的实时降水情况。


“如果城市发生内涝,‘下穿桥’是内涝现象安全事故频发的道路。合肥市通过视频监控和现场电子水尺布置,完成了全市145个‘下穿桥’路段的正常存水监测。”市排水管理办公室信息技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抢险人员可以通过综合实时监控数据、周边泵房排水数据、降水气象数据等方式,提前部署,第一时间处理危险情况。”


合肥正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有机良性互动,以解决“看不见”的城市风险。


在巢湖底电缆隧道内,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电缆运输检查中心工作人员对“机器人检查员”进行了调整。周牧 摄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城市生命线三期工程,推动覆盖消防、电梯等更多领域,加快城市安全云、消防安全云“两朵云”建设,实现全领域、全过程、全时段风险隐患控制。


同时,我们将大力引进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等高端人才,在创新能力方面进行创新创业,支持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努力成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城市安全应急制造创新中心。


围绕国家城市生命线安全保障的重大需求,我市将在技术攻关方面取得突破,进一步加强开放合作,突破安全诊断和韧性增强、运行监测和灾害预警、应急技术和救援设备等共性核心技术。与全国城市安全领域的科技优势力量合作。


原标题:系好发展“保险带”!合肥将全面实施三期工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