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卖鱼虾年入10亿,鲜美来三闯IPO
海底捞供应商鲜美来再度冲刺“水产品预制菜第一股”!
近日,鲜美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鲜美来”)再次更新招股书,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鲜美来是一家水产品预制菜的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以虾滑等为主的即烹类预制菜、以虾仁、生鱼片等为主的即配类预制菜和以鳕鱼小酥肉为主的即热类预制菜。
「不二研究」据鲜美来新版招股书中发现:2022年,其营收为10.59亿元,同比增加15.74%;同期的净利润为8518.74万元,同比增加5.03%。
在2019-2022年,尽管鲜美来的营收呈上升趋势,但毛利率较低且逐年下降,2019年,鲜美来毛利率为23.51%,而2022年,其毛利率下滑到20.24%,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5.44%。鲜美来四年累计营收为37.35亿元,其中来自虾滑的营收为18.65亿元;其中,去年超5成营收来自虾滑单品。
与此同时,鲜美来四年累计研发投入仅有465.63万元。以2022年为例,鲜美来研发投入为194.96万元,当期营收占比仅为0.18%。此外,截至2022年底,鲜美来研发人员仅有13人。
在预制菜的万亿风口下,鲜美来隐忧渐显:产品结构单一、毛利率低于同行;其能否借IPO顺利起飞?由此,「不二研究」更新了4月旧文的部分数据和图表,以下Enjoy:
去年疫情反复,预制菜大热。在其细分领域,或将诞生“水产品预制菜第一股”。
2022年4月8日,鲜美来在上交所主板更新IPO招股书,继续推进其IPO进程。这是继国联水产(300094.SZ)、龙大美食(002726.SZ)、惠发食品(603536.SH)之后,又一家谋求上市的预制菜企业。
招股书显示,鲜美来深耕水产品预制菜赛道。2019-2022年,鲜美来营业收入分别为9.11亿元、8.50亿元、9.15亿元和10.5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976.64万元、9025.57万元、8110.77万元和8518.74万元。其中2021年营收增长7.6%,净利润却下滑近16.5%,增收不增利已现端倪。
除此之外,毛利率低于同行、现金流紧缺等问题,也持续困扰着鲜美来。单一的虾滑产品无法构建牢固的护城河,初级的生制加工也无法带来更多的附加值,缺位的线上渠道使其饱受电商团购冲击。预制菜的万亿风口,能让鲜美来起飞吗?
深陷增长瓶颈
鲜美来是典型的家族企业。
在水产世家的熏陶下,鲜美来创始人郭海滨子承父业,从25岁起就开始了水产行业的创业尝试。2006年,郭海滨在广西北海创立鲜美来,依托近海便利迅速发展。
2010年~2013年,鲜美来进驻永辉、沃尔玛等超市系统,打开个人和家庭消费者市场;2017年,随着生鲜电商的火爆,鲜美来成立电商事业部,入驻盒马和京东电商平台。目前鲜美来已建立起成体系、规模化的销售网络,成为水产市场标准化的领军企业。郭海滨父子直接和间接持有鲜美来81.44%的股份。
看似平稳的业绩表现,无法掩盖鲜美来的增长问题。
招股书显示,2019-2022年鲜美来营业收入分别为9.11亿元、8.50亿元、9.15亿元和10.5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976.64万元、9025.57万元、8110.77万元和8518.74万元。其中2021年营收增长7.6%,净利润却下滑近16.5%,增收不增利已现端倪。
同时,鲜美来的毛利润和毛利率情况也不容乐观。
招股书显示,2019-2022年鲜美来毛利润分别为1.94亿、1.85亿、1.76亿元和1.95亿元,其中2021年降幅达到4.87%;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1.08%、23.51%、20.76%和20.24%,逐年下降,2019-2021年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均值分别为25.92%、27.94%、25.44%,一直低于同行,而2022年暂未披露。
「不二研究」认为,由于鲜美来业务发展受制于上游,其毛利率很大程度上受到原材料采购费用的拖累。根据招股书,2019-2022年,鲜美来采购的直接材料分别为5.80亿元、5.10亿元、5.89亿元和6.96亿元,在主营业务成本中的占比分别为81.20%、77.14%、80.11%和80.75%。
此外,鲜美来的资产状况也不容乐观。根据招股书,2019-2021年,鲜美来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7927.09万、5310.46万、-2331.68万元和7600.18万元,2019-2021年呈逐年下降趋势,并在2021年录得负值。意味着鲜美来已经陷入现金流紧缺中。与此同时,应收账款规模和资产负债率也于2021年大幅走高,同比增幅达到120.83%和26.53%。
即便如此,鲜美来还是采用了激进的分红策略。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鲜美来先后4次进行突击分红,累计高达7710万元,其中2018年分派利润570万元;2019-2021年分别派发现金股利1140万、3000万和3000万元。以当前郭海滨父子的持股比例计算,有其中八成已进入实控人的腰包。
增长遭遇瓶颈、盈利承压、运营效率不佳,倒逼鲜美来进行业务转型升级,从水产粗加工进入到深加工领域。这或许可以解释鲜美来进军预制菜的尝试。但在竞争同样激烈的预制菜赛道,想要撕开水产品细分赛道的缺口,绝非想象中那般轻易。从鲜美来紧缺的现金流就可看出,留给鲜美来的时间已然不多了。
产品结构单一
水产品预制菜是鲜美来的主营业务。
招股书显示,鲜美来的主要产品包括两大类:以虾滑等为主的即烹类预制菜,以虾仁、生鱼片等为主的即配类预制菜。其中虾滑是鲜美来的收入支柱,2019-2022年虾滑的收入分别为3.80亿元、4.03亿元、5.10亿元和5.72亿元,占比41.97%、47.84%、56.22%和54.28%。虾仁和生鱼片紧随其后,2022年分别贡献16.57%和14.76%的收入。
乍看之下,鲜美来的主要产品收入规模呈上升态势。但据「不二研究」分析,鲜美来的产品结构仍有三大问题。
其一,对于虾滑产品的高度依赖,使得鲜美来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一旦该产品源头供应链或者品质出现问题,将直接打击鲜美来“大单品”策略的实施效果。
与同行业竞对相比,“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605089.SH)拥有肉禽、水产、汤煲和小食等4条产品线,共计300多个SKU(库存保有单位);速冻行业龙头安井食品(603345.SH)有鱼糜、肉类、面米、菜肴四大业务,产品SKU超400种。鲜美来相对单一的产品结构注定其抗风险能力不会太强。加上市面上的虾滑产品同质化严重、替代品众多,鲜美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护城河。
其二,水产品原料采购的季节性,使得鲜美来的存货周转率低于同行。
招股书显示,2019-2022年,鲜美来的存货周转率分别为 2.69次/年、2.42次/年、 2.22次/年和2.12次/年,2019-2021年行业平均存货周转率分别为3.24次/年、3.48次/年和3.87次/年。同行业其他公司的产品结构更加丰富,季节性特征弱于水产品,采购与销售关联更为紧密,因而存货周转较快。
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堆积,使鲜美来存货风险高企。由于存货主要是冻品,对储存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周转不及时或产品滞销,或将大幅跌价。
其三,主要产品毛利率处于下降趋势中。
招股书显示,2019-2022年鲜美来虾滑的毛利率分别为22.58%、23.41%、20.83%和20.13%。由于鲜美来的主要产品均为生制,相较于其他企业水煮、油炸等处理方法更为简易,因而无法与同行竞对的主营产品毛利率媲美。若持续以生制的鱼虾为基本盘,未来鲜美来的增长将遭遇“天花板”。
显然,鲜美来也意识到自身问题所在。招股书中,鲜美来表示未来三年,在继续深耕虾滑、虾仁等优势单品的基础上,拓展海鲜水饺等协同性较高的预制菜、加工程度更高的即热类预制菜。
新品的开发势必要加强研发投入。根据招股书,2019-2022年,鲜美来的总研发支出只有465.6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06%、0.08%、0.16%和0.18%。
虽然预制菜企业的研发投入普遍不高,但对于产品过于单一化的鲜美来来说,想要摆脱产品单一化,只有大量研发SKU种类、扩充自身产品矩阵这一条路。
归根结底,预制菜的落脚点最终要回归产品本身,其也将成为预制菜洗牌的重要因素。只有产品经得起市场考验,复购率才会提升。鲜美来若能构建更加丰富的产品矩阵、采用差异化打法、巩固自身产品护城河,将更有希望从预制菜赛道中突围。
预制菜只是起点
疫情叠加懒人经济,去年以来,预制菜赛道炙手可热。
据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预估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77%;预计未来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据山西证券,未来3-5年预制菜行业有望成为万亿餐饮市场。
千亿蓝海吸引了众多参与者。根据时代数据,2020年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近十年之最,全年共新注册1.25万家,同比增长9%。
但「不二研究」发现,全国性预制菜头部品牌尚未出现。据前瞻研究院,2020年预制菜企业Top3为厦门绿进、安井食品和味知香,市占率分别为2.4%、1.9%和1.8%,市场集中度并不高。
目前,国内预制菜市场主要有五类玩家:国联水产、正大等上游农牧水产企业;安井食品、三全食品等速冻企业;海底捞、西贝、等餐饮企业;每日优鲜、盒马鲜生等生鲜电商;味知香、好得睐等专业预制菜的企业。
鲜美来虽标榜为预制菜,但仍然具有很强的农副产品属性。
虾滑、虾仁和生鱼片仍需烹调后使用,并未完全切中Z世代“免需下厨”的痛点;一旦原材料价格上涨,难以将成本转嫁到调味料、做工及菜品档次上,从而面临业绩下滑或涨价风险;与冷冻水产品经营范围重合,仍需与巨头争夺市场。
「不二研究」认为,2021年是预制菜C端化元年。从渠道来看,预制菜市场已产生新变化。
此前,预制菜企业大多以政府、学校、餐饮企业等B端市场客户为目标;疫情驱动下,C端市场需求高企,越来越多预制菜企业开始转向C端消费市场,以求双轮驱动。鲜美来的渠道结构中,贸易模式和经销模式指向B端市场;商超模式则是面向零售端。
但C端市场的扩容绝非易事。招股书显示,2019-2022年鲜美来商超模式收入占比分别为23.56%、23.70%、15.15%和18.62%,呈下滑趋势。
鲜美来解释称,近年来商超渠道受到互联网电商以及社区团购的冲击,导致人流量下滑。虽然已与与京东、天猫等线上平台进行合作,但线下商超仍是鲜美来的仰仗。在电商高度发展的今天,积极拓展线上消费渠道、加大线上销售模式投入是鲜美来的当务之急。
在餐饮行业“降本增效”的高压之下,预制菜赛道未来的比拼,很大程度上依赖供应链的完善程度。为保证产品的安全和新鲜,先进的仓储物流体系、冷链运输技术支撑缺一不可。与京东和国联水产这种跨界玩家相比,鲜美来尚处于就近建设生产基地的初级阶段,不具备完善并延申供应链的能力。
对于鲜美来来说,预制菜概念只是起点。在群雄逐鹿的赛道中,鲜美来更像跟风者而非开创者:既无线上声量,也无强有力的供应链建设。面对各有所长的竞争对手,鲜美来各项成绩平平。要想实现更大的发展,需提升产业链的完整度,在品牌打造、稳定品质上下足功夫。
预制菜淘汰赛开启
作为食品工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预制菜的C端生意正经历初期的扩张与混沌。
春江水暖,做水产生意的鲜美来想必也知晓:此时IPO抢跑,将更有利于企业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的成长。
但鲜美来看似平稳的业绩表现下,还隐含着诸多问题:增收不增利、毛利率低于同行、现金流紧缺……单一的虾滑产品无法构建牢固的护城河,初级的生制加工也无法带来更多的附加值,缺位的线上渠道使其饱受电商团购冲击。
淘汰赛倒计时开启,IPO远非终点。预制菜赛道虎狼环伺,鲜美来需要尽快摆脱增长困境,站稳“水产品预制菜龙头”的身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