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 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
本报两会报道组 孟珂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科技创新是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的根本出路,是强国之路的关键之举,更是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对记者表示。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五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增强科技创新引领,需要集中资源推动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通过市场化机制和政策扶持,合理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各类税费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增加科创方面投入,让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充分释放。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达0.94万亿元,同比增长20%。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研发强度分别为4.59%、8.68%、4.30%。
“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已经从国家投入为主,转变为企业投入为主,尤其是上市公司已经成为中国研发投入的主力军,成为产学研结合的主体。”渤海证券做市业务负责人张可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鼓励企业上市,一方面能够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中国研发经费的投入结构以及提升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率。
本文来自“证券日报网”,作者:孟珂,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